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在整个中学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将研究性学习运用于中学政治课教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和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学校开设的众多学科中,《思想政治》学科,是公认的德育课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思想政治》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4.
隐性德育课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课程问题总是居于中心地位。我们通常所称的学校课程是明确的、事先编制的,即显性课程,也称常规课程、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德育课程,即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的意识和心理反应,对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根据其实施的方式和机制的不同,德育课程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综观我国学校德育,其实施途径和方式主要以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为主,其次是活动性的或实践性的德育课程,再次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的品德教育,这些都属于显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因为灌输的成分较大,教学内容与手段相对滞后,削弱了德育的实效。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要求,需要转变传统的“小德育”观念,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大德育”的视野中。这除了要发挥显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外,更要关注以往被忽视的隐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李静 《教育艺术》2009,(6):79-79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在教学模式上,  相似文献   

6.
宋林波 《考试周刊》2009,(32):177-177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并赋予学校“主渠道”的责任。而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学校、社会的广泛重视。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中学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工作,一些中学还开设了心理常识讲座或课程。国家教委也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作为德育的内容纳入中学德育大纲。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的一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的基础上,于1992年10月成立了“南京市学生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正式为南京市中小学生开展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能否从根本上遏止道德滑坡,实现"以德治国"的关键.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重新反思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结构,整体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在改进和加强德育正规课程、显性课程的同时,充分重视和优化非正规课程、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使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功能互补,尤其要加强隐性课程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初中的德育实施途径一般有三种:由专任的思想品德教师上课讲授思想品德内容:由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由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理论上讲,这二三类属于“知识性的德育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课程、活动性的德育课程”^[1]。这些德育实施的途径、方式都指向一种德育课程.即“显性德育课程”。这也是目前初中首要推行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对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以德治国”思想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出发,分析德育课程体系中的认知性课程、活动性课程、隐形课程及其各自在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主张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由主干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和两门拓展选修课“文学欣赏”和“中华美学”构成。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教育活动。笔者从1998年开始,以发展学生素质水平为教育核心,从教育内容的选择、重构上着手,构建、完善了将生物学科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板块”的课程体系。本文就通过“三板块”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谈谈作者的做法和体会。“三板块”的设置1设置原则(1)加强德育原则。学校任何教学活动须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教学思想。“三板块”教学内容构建时,无论必修课的内容,还是选修课、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得首先考虑这些内容在学生价…  相似文献   

14.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缺少课程资源依然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改变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课本进行知识传授的倾向。新课程的理念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毕元东 《山东教育》2021,(10):22-2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差异进行调整,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如何打造既具有学校个性特色,又能提升学生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每个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中心。为此,乳山市黄山路学校进行了“幸福魔方”课程的规划研究。该课程以“统整思想”为理论引领,将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为教学中轴,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德育化”的课程设置思路,构建了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课程问题总是居于中心地位。我们通常所称的学校课程是明确的、事先编制的,即显性课程,也称常规课程、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德育课程,即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以各种方  相似文献   

17.
重视隐性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湖南教育》2005,(16):34-35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德育课程的内涵分析 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高校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它不仅包括高校提供给学生的"两课"或开设的其它德育课程,而且包括学科课程或专业课程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情感意志、道德行为等产生影响的内容或因素.根据对课程组织的划分,高校德育课程一般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2021,(5):I0001-I0001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系统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基础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学校文化隐性课程这五大功能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全国+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它属于基础性学科课程。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如何从理论上准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和功能价值定位,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与基础性学科课程的关系,在实践中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构建研究性学习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还是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推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