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钓友们一道说起钓鱼的事,一个个津津乐道,眉飞包舞。话题中自然少不了《中国钓鱼》杂志上的“经验之谈”和钓友们的切身体验。我虽然已有20余年的钓龄,但只是将垂钓作为一种业余消遣。过去与钓友们聚在一起侃钓鱼也只图个兴味,并未去用心。做个钓鱼的有心人还是近几年的事。这也是受了《中国钓鱼》的启迪和钓友们的感染。我除  相似文献   

2.
鲁光同志《中国钓鱼》改刊号上,说了广大钓友想说的话:“在我国应减少为吃鱼而钓鱼的人口,增加为娱乐健身而钓鱼的人口。使垂钓队伍中‘美食’观淡化,使娱乐健身观强化。”我和我周围的渔友,非常赞同。这里我想为“钓翁”们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3.
小谢 《钓鱼》2003,(16)
我是一名垂钓爱好者,平时经常和几位钓友乘车到郊外垂钓,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垂钓之乐,十分惬意。为了提高钓鱼水平,增加钓鱼乐趣,我和钓友小强.阿刚商量决定组织一次钓鱼比赛,奖品是一根价值不菲的名牌钓竿。规则也很简单,以鱼获总重量为标准,同时还邀请钓友小陈和大军一起参加。比赛时正是初夏时节,气温适中,是个钓鱼的好天气。到了塘边,我选择了平时能常上大鱼的钓位,紧接着大家就开始找底、调标,忙得不亦乐乎。俗话说:“三分钓技,七分饵料”,这饵料的重要性我可是深有体会,就拿这次比赛来说,由于大家钓鱼水平都差不多,因此饵料的适口性和…  相似文献   

4.
读了《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见《钓鱼》半月刊第10期,以下简称《钓》文)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想商榷一下。关于调目的定义《钓》文对调目这样定义:“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平衡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我认为这样定义调目不正确。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是暂时的,只要水线的长度不确定,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就会因钓线长度的改变而被打破。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只要钓系在“半水”中的位置不同,标尖显示的目数就不同。这样的“调目”有什么用?在自然水域里垂钓时,钓友们用的主线常常较粗,只要漂尖稍细,水线长度对钓系平衡的影响是明…  相似文献   

5.
孙海龙 《垂钓》2009,(4):24-24
我曾经是一个竞技钓发烧友,虽然参加比赛的次数有限,可每次钓鱼都和自己较劲儿。由于过分痴迷开始走极端,钓鱼求速度,竿子求硬度,曾一度出现提竿断子线,飞鱼上嘴圈的情形。那阵子鱼钓得不好,自己也比较迷茫。直到一个哥儿们送来一本《垂钓》,我一气读完那篇《软硬兼施话钓竿》,才幡然醒悟。原来钓竿的软硬不但适用于不同的钓场和鱼情,还适用于不同性格的钓友。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钓鱼》2006,(8)
《钓鱼》我的良师益友我是一个铁杆鱼迷,认识《钓鱼》是因为加入了南京“垂钓乐”俱乐部,该俱乐部老板牛春源及夫人钱月娥大姐都是非常热心的钓鱼人。刚开始,牛老板经常组织我参加钓友们的钓鱼活动,但是我每一次都比别人钓得少,甚至是“放空而归”。牛老板见钓友们经常取笑我“瘾大水平低”,就劝我看《钓鱼》杂志,和杂志中的钓友学习钓鱼。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无声的老师。这本杂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我在杂志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改变了不少钓鱼理念。和钓友外出钓鱼的时候,从来都是多问多学,学习别人的钓鱼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一…  相似文献   

7.
郭凤 《钓鱼》2003,(19)
如今,呼吁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鱼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仍然有“遭遇污染鱼”(《钓鱼》第18期)和“崩鱼”(《垂钓》第9期)现象的发生,而且在广大钓鱼队伍中这种行为是屡见不鲜。为了使我国的垂钓运动更加文明健康——金秋时节,又到了一年中垂钓的黄金时段,水美鱼肥蟹儿黄,对于热爱垂钓的钓友来说,这个时节正好可以大显身手,过一把钓瘾。而对于那些用垂钓来贴补生计的人来说,却是一次决不可错过的赚钱机会,自然也就要费尽心思来增大自己的捕获量,一方面可以让一家大小、左邻右舍有了下酒下饭菜,另一方面可以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笔者决…  相似文献   

8.
李宗民 《中国钓鱼》2005,(10):45-46
我也是一位抛竿钓鲶爱好者,在垂钓过程中,也常常为挂底断线丢钩而遗憾。《中国钓鱼》2005年第三期第26页解志耕钓友介绍的“海竿挂漂底钓鲶鱼”方法,笔者也曾尝试过,对文中一些观点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几点与解志耕钓友商榷。  相似文献   

9.
范宁 《钓鱼》2009,(4):46-46
2009年新年伊始,无锡钓友给我打来电话:最近我们这里的几家水产养殖场纷纷开放垂钓了,不少钓友都钓到了很大的鲫鱼。听说《钓鱼》杂志在今年开辟“渔资讯”《大鱼榜》,我们钓到的这些大鱼可以上榜吗?  相似文献   

10.
陈中春 《钓鱼》2006,(13):34-34
读过《钓鱼》杂志2006年第九期,江苏小小鱼钓友撰写的《温差是决定钓绩好坏的关键》一文后(以下简称《温》),笔者也有同感。温差,确实是钓绩好坏的第一因素。我赞成他的观点,是自己把对理论认识和垂钓实践结合起来,得出的个人结论。其实,这种定论早被我们每个钓友用于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1.
钓迷趣事     
钓友情谊。我是县离退休老干部钓鱼协会会员。一般每10几天就会参加协会统一组织的集体垂钓活动。前些日子因忙于家务事,我连续三次没有参加集体垂钓活动,由此引起一些老朋友、老钓友的关注与猜测。于是,他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我的情况,询问我没参加活动的缘由。有人甚至见了与我同住一个大院的邻居们也在追问:“老胡近日怎么啦?家里有啥情况吗?”我听到这些情况后,心知肚明,人家一个劲儿地问询,是出于钓友间的感情,足见大家对我的关心。  相似文献   

12.
看了《中国钓鱼》2001年第三期张尊社同志的《给钓鲫以恰当的定位》(以下简称《定位》)一文后,我们几个钓友有几点不同的看法,现与张尊社同志商榷。 一、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 在《定位》一文中,张尊社同志指出:在福建有一种说法,说是“台钓高手在任何水域垂钓,要大要小,要钓什么鱼,随手可得。”姑且不论在福建是否有这种说法,即使有,也是极个别对台钓一知半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从第一次钓鱼至今,少说也有了40年,但真正迷上钓鱼,也就是十来年的事。钓鱼的次数多了,获鱼的数量品种多了,钓友之间有关钓鱼的话题也就多了,于是就生出诸如垂钓座右铭之类的东西来。钓友们把我的“渔而不食,钓而不工”的座右铭戏谑为“违心论”,我却笃信不移,并拟此文以正言。鲜鱼煮成的汤,其美味令神仙也垂涎三尺,何况凡人!不去食用钓获的鱼?鬼信!是的,放着美味不去享用,那才是天字号的傻瓜哩。我是说,钓鱼之目的不在于吃鱼,而在于修炼身心,陶冶情操。中国几千年的垂钓文明史,并没有多少如何烹饪…  相似文献   

14.
我有几十年的钓龄了,过度的痴迷,使我常常在被钓友们认为是不宜垂钓或不能垂钓的环境下也不放弃钓鱼的机会。时间久了,多少也有了些经验,在此写出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钓鱼》1995年1~3期连载了我写的《台钓浅说》一文。文中校漂方法我称为垂直归零钓,是根据悬坠底钓术的特点和我在北京、贵州、湖北等地混养塘、自然湖泊河流中的3年垂钓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实用校漂法,它超出了台钓中调四钓二的范畴,是为那些没有条件去标准精养塘钓鲫又喜爱台钓的爱好者们归纳的。因篇幅关系未能详细论述垂直归零钓,不少钓友向我提出质疑:“你这方法和调二钓一没什么区别。”广州林汉明先生(《中国钓鱼》1995年9期10页)也认为这种说  相似文献   

16.
刘晓平 《垂钓》2002,2(11):1-1
《垂钓》诸位编辑: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锦州的钓友。我的钓龄很短,直到2002年初我才开始接触钓鱼,所以在钓技方面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说起《垂钓》,我却感到非常亲切,我正是在《垂钓》杂志的影响下才开始钓鱼的。  相似文献   

17.
’99钓王化绍新的垂钓技艺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战术风格更是自成一体、变化莫测,因而备受广大钓友的推崇。而作为老鬼钓鱼学校连续五期聘请的主教练以及每年在全国各地开办讲座、发表钓技文章的他,培养了无数钓鱼爱好者,又可谓是“弟子满天下”。他也因此成为我国竞技钓坛中为数不多的“既能文又能武”的顶尖级垂钓大师,钓友们也亲切地称他为“老化”!初识老化是在98年度中的一次钓赛中。了解老化的技术风格得益于《钓鱼专刊》中《经历钓王杯》这篇著名的连载文章,而真正熟悉老化则是在今年的怀柔春展会上。笔者与他面对面地促膝交谈,从而更…  相似文献   

18.
张孚 《中国钓鱼》2012,(3):93-94
喜剧心态 老陈和钓友们在水库垂钓,别人已经开竿,他还没有鱼获。老陈说:“我不着急,咱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呢。”  相似文献   

19.
王亮 《垂钓》2004,(5):28-29
近几年,济南地区垂钓活动蓬勃发展,许多被冷落已久的池塘重新恢复了生气。细说起来,济南钓友在池塘垂钓的方式上和其他地区差别不大,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论斤钓,也就是北京钓友口中的“高钓”,钓者一般都是初学钓鱼的或上了年纪的钓者,还有一些变相的公款钓鱼者。二是论天钓(或论  相似文献   

20.
河北刘先生来信说:垂钓时经常见到有钓友将手弄伤。他想知道垂钓时哪些情况最易伤手。并建议《中国钓鱼》杂志刊登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