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伊春5个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结合其地理气候特点,分析小兴安岭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特征、月际、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雷暴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南部地区雷暴日数明显多于中北部;春、夏、秋季是小兴安岭雷暴发生季节,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76%;雷暴日数的年际差异比较显著,雷暴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雷暴是危及飞行安全的主要危险天气,因此,系统地研究雷暴,提高其预报准确率对飞行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地区15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哈尔滨地区雷暴的特征及产生雷暴的天气形势,针对不同天气形势建立回归方程法,对提高雷暴预报准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呼和浩特机场2012-2017年雷暴观测资料,得出呼和浩特年雷暴平均日数为40.6d,初雷日期逐渐提早,最晚终雷日期逐渐退后,但年雷暴次数无明显变化趋势;分析了2017年9月22日的强雷暴天气的发展过程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表明强雷暴过境时,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均会发生强烈变化,且它们的变化均与雷暴伴随的强降水及冰雹的开始停止及变化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年~2018年5~9月青海地区50站A资料和地面灾情报告资料,分五个区(青南地区、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统计青海高原强对流个例,分析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特征:短时强降水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冰雹青南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区是青海冰雹高发区,但直径较小,主要为弱冰雹;雷暴大风青南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区是青海雷暴大风高发区,五道梁是极值中心。(2)时间变化特征:短时强降水近年有多发趋势,集中在7~8月,70.9%的站次均发生在16:00~24:00;冰雹近年来呈现逐渐减少趋势,极值出现在6月,91.4%的站次均发生在12:00~19:00。雷暴大风具有三峰型,主要活动在5~6月,89.1%的站次均发生在13:00~19:00。(3)对比华北和华南地区,青海高原冰雹、雷暴大风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不同于华北和华南地区,青海降雹峰值出现在6月,呈现单峰型。  相似文献   

5.
昌都地区近52年雷暴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昌都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月变化、周期变化等。结果表明:昌都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大,年雷暴日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呈递减趋势。雷暴的季节变化呈抛物线型,即夏季为雷暴高发期,春秋次之,冬季发生的概率小。从小波分析结果看,昌都雷暴日在1981年以前存在2年左右的震荡周期,1984年以后存在5年左右的震荡周期。丁青站的年雷暴日数存在11年震荡周期和4年左右的小周期。  相似文献   

6.
将海北州境内自然地理环境大致相同的地区划分为三个区,本文选取三个区内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a气象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雷暴天气与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a海北州雷暴日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雷暴活动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的不稳定有关,地气温差的大小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与雷暴活动关系密切,雷暴日数与平均气温、地面0cm温度存在着较好的负相关,气候暖干化变化是导致海北雷暴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1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托克托县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托克托县境内雷暴主要发生在6月、7月和8月中午的10时到午后的14时,以及下午的17时到21时,尤其是在傍晚19时,雷暴发生概率最高;雷暴频率总体是从南东、南西向北东呈减少趋势,落雷密集区在南东、中部及正南部。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5)
本论文采用杭州萧山机场观测室积累的2001~2011年资料,先是统计分析了雷暴天数的年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接着对不同季节的雷暴发生时段进行了统计,发现雷暴易发时段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笔者从气象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萧山机场雷暴的特征,作为观测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把握和应对,本文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青海省地形、地域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雷暴区进行了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以及临近形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雷暴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雷暴日变化表明雷暴多发生在14~16时,月变化则表明雷暴多集中在6~8月;造成雷暴天气的主要临近形势类型有:西北气流冷锋型、副高外围(或内部)西南气流型、低值系统底部分裂小槽型、高压脊前小波动型和副高西伸型,上述临近形势虽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南亚高压的某些特征,使局地强对流活跃易造成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70~2007年隆子站38a雷暴资料,对历年该地区河谷地带的雷暴分布规律及发生时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4.5d,年最多雷暴日数达84d,年最少雷暴日数47d;雷暴集中出现在4~10月,其中68%集中出现在6~8月,94%集中出现在5-9月份;从日变化来看,90%以上的雷暴出现在每日的13~20h,70%的集中出现在13~17h,峰值出现在17h左右,13h之前和20h过后的雷暴10%;雷暴最早出现在3月份,最晚结束在10月份,平均初终间隔日数为17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