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颜伟  梁茜 《海外英语》2012,(7):197-198
霍桑作为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批判,对灵魂的拷问,对世界的悲观。他对清教主义持批判态度,却又无时无刻不受到身为清教徒的妻子索菲亚的影响。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似乎流露出了对科学的否定态度,对科学家的不满。这也说明他保留了清教思想。该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胎记》的解读,结合美国十九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试图解析霍桑对科学发展的真正态度,重新定位他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2.
霍桑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时期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胎记》是其短篇佳作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因无法容忍妻子脸上的一块胎记带来的不完美,试图用实验消除胎记却最终断送了妻子性命的故事.霍桑的作品常因含义丰富隐晦而引发评论界的争论,胎记的多重象征意义也给历代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诠释空间.小说中胎记的意象统领贯穿全文,胎记是霍桑矛盾的宗教观与辩证的科学观具象化的载体.看似简单的情节围绕胎记层层深入:不可消除的手形胎记象征着霍桑对清教原罪观的认同;女主人公因胎记而死的悲剧隐含了霍桑对清教局限性的批判;同时,科学家消除胎记的实验传达了霍桑超越时代的、发人深省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3.
马衡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18-119
霍桑自幼生活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并深受清教徒意识的影响,他也浸润于十九世纪美国流行的超验主义思想之中,然而他总是在亲近中保持距离。正是他对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人性观批判接受的态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灰色"人性观,即从善到恶,人的心灵分为很多层,不存在绝对的善恶极端。他的宗教观,道德观以及人性观统一于诗性言说中。  相似文献   

4.
透过《红字》探究霍桑的清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多以宗教为创作背景,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清教思想的质疑和谴责,传达出了对人性的讴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但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他仍然无法摆脱根植在他灵魂深处的清教思想的束缚,他对于清教思想的反思和批判建立在对清教的肯定和接受之上。  相似文献   

5.
从小说《红字》看霍桑的清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生活中的一个支配性因素,清教主义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反映美国清教思想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及命运的安排,可以看出霍桑虽出身并成长于清教思想盛行的环境,但他的思想同清教思想是存在矛盾冲突的,甚至可以说具有反叛清教思想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历来被认为是体现作者清教主义观的力作。通过结合文本和霍桑的生平,论述他对于清教即加尔文教教义理解的不全面性及其原因,通过解读小说,向读者展现一个正处于思想矛盾、彷徨期的霍桑。  相似文献   

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思想十分复杂的作家。一方面,他受清教思想影响,认同"原罪"说;另一方面,他又赞扬人性,反对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其代表作《红字》中,海丝特和小珠儿的服饰就折射了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文学巨匠,霍桑非常客观地说明了清教衰落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同时也以他独到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在作品中描绘了美国清教的排他性和残酷性。但由于所处时代和其个人的原因,清教在基督教发展史和美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积极作用在霍桑的作品中却处于缺位状态。在研究霍桑的清教主题作品时,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 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美国整个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经典作品。该小说在女主人公的性格及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体现出作家霍桑的男权视角情结,揭示了霍桑追求人类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与清教道德理念的双重矛盾性。其主要原因是延续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霍桑的生活环境、个人成长历程及当时美国的民主运动的背景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2.
《红字》女性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顽强的生存意识的分析和反叛行为的透视,着意发掘作品中表现出的Hester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红字》的女权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更是受到大家的关注.<红字>所表现出的女权主义倾向多年来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刘画的一个反抗者的缩影,"一个女权主义的天使",一个期待着男女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14.
霍桑是象征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在他的小说如《红字》、《教长的黑面纱》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表达作者隐含的思想。基于此,通过分析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三个主要象征符号——人名、粉红缎带和魔鬼的手杖,来展现作者所要揭示的人类原罪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6.
《红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字》中,霍桑作品的朦胧、模糊、神秘、跳跃、游荡、象征的艺术风格得到充分体现。从朦胧中不断跳跃的小说主题、游荡于小说中的幽灵般的人物、模糊、神秘的场景设计和赋予丰富蕴涵的象征寓意几方面显示了《红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霍桑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样也是他宗教批判和宗教反思的扛鼎之作。在《红字》中,霍桑以基督教的"赎罪"原型向读者讲述了一段灵魂救赎的故事。这种救赎不仅是来自上帝的救赎,而且是来自个体良知的救赎。它虽发之个体却带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这样的主题寄托和传达了作者深远的社会忧思和人文感伤。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以象征手法的运用而著称。霍桑不仅赋予“红字”多种寓意,其所描述的很多事物及自然环境都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就象征在《红字》中的人物名称方面的运用来探讨海丝特、阿瑟·丁梅斯代尔、罗杰以及珍珠等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研究《红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女权主义批评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文学批评方式,它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经验来重新审视文学作品。以女性的体验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和新批评中的细读法来重新解读霍桑的《红字》非常有必要。《红字》中的海丝特是用女权主义评论文学作品时少见的天使与妖妇的和谐统一形象。  相似文献   

20.
大学思想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以什么是大学、大学应该干什么、大学应该怎么办为线索,沿着历史的脉络深入分析了美国大学的思想演进过程,并对影响美国大学思想发展的政治、文化、社会因素做了详尽的剖析,以图对美国大学思想做本质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