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用品: 圆底烧瓶(500毫升)、双孔橡皮塞、玻璃尖管、胶头滴管、烧杯、乳胶管、乳胶管夹。  相似文献   

2.
从医药器材商店购得或从化学实验室取得长度在8m以上的乳胶管一条,将其内部装满水,可在教室内两排课桌中间的通道上或教室门口的走廊上进行演示,要求地面比较干净平滑。教师自己捏住乳胶管的一端,请一学生捏住乳胶管的另一端,将乳胶管拉直平躺在水平地面上,两人的手均靠近地面。演示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医药器材商店购得或从化学实验室取得长度在8m以上的乳胶管一条,将其内部装满水,可在教室内两排课桌中间的通道上或教室门口的走廊上进行演示,要求地面比较干净平滑。教师自己捏住乳胶管的一端,请一学生捏住乳胶管的另一端,将乳胶管拉直平躺在水平地面上,两人的手均靠近地面。演示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中 ,经多次实践 ,我发现用烧坏的电烙铁的烙铁芯做氢气燃烧时的导管效果比较好 ,可以看到氢气燃烧时火焰的真正颜色。具体方法是 :将烧坏的电烙铁芯封闭的一端打破 ,把两根导线抽出来 ,然后 ,将烙铁芯打破的这一端与乳胶管相联 ,如果乳胶管较粗 ,可用细线把乳胶管与烙铁芯扎紧 ,避免乳胶管与烙铁芯之间漏气。另一端是较细的管口 ,这样氢气燃烧的尖嘴导管就作成了。演示时 ,首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检验氢气的纯度 ,待氢气纯净时 ,把制好的导管的乳胶管与氢气发生器的导管相联。打开止水夹 ,在烙铁芯的尖嘴口点燃氢气可以看到几乎…  相似文献   

5.
1 实验装置 说明:①为弯成螺旋状的铜丝,②和③为玻璃导管,中间用乳胶管连接,在乳胶管上有一止水夹K,B试管中装有1mol NaOH溶液.  相似文献   

6.
巧用注射器     
将注射器取掉活塞,配一双孔塞,安针头处用乳胶管连一节玻璃管,夹上止水夹,外筒和塑料洗瓶之间用木板两头钻孔套住。用时手捏塑料洗瓶,瓶内液体通过乳胶管进入外筒,根据注  相似文献   

7.
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膜、乳胶管、U形管、刻度盘、有色水等组成,使用前应先组装.在组装时,由于乳胶管在向U形管上面套时,会使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能相平,需要通过调整或重新套装,使液面相平时才能使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测量几次后,也会出现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相平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自制储气瓶     
一.材料侧面带有开口的大瓶一个、单孔橡皮塞二个、玻璃管若干段、乳胶管若干段、长柱形气球一个、夹子二个、小气筒一个(可由家用小喷雾器改造)=·制作方法(图1)1.将一段玻璃管一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软化后,使其玻璃管口外卷,冷却,将气球套上,用线扎牢,与预备好的单孔橡皮塞连接好,再将玻璃管的另一端安一乳胶管,最后将此装置汽球悬在瓶中)安在瓶的上口.2.再取一段玻璃管,一端与橡皮塞连接,另一端与乳胶管相连,乳胶管另一端再连接一段玻璃管,将这一装置安在瓶的侧面开口上.3.用夹子夹住侧面开口处连接的乳胶管,在…  相似文献   

9.
草履虫(Paramecium SP)作为原生动物门(Protozoa)纤毛虫纲(Ciliata)的典型代表,是动物学教学中常采用的实验材料。这里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草履虫采集、培养及保存方法,对于动物学教学可能起到一点有益的作用。一、使用工具及制作 300毫升烧杯两个。自制口吸管一个(见图1,用直径5毫米的破璃管和直径5毫米的乳胶管制作。A为口含管,管的一端要烧得园滑。B为乳胶管,长约  相似文献   

10.
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膜、乳胶管、U形管、刻度盘、有色水等组成,使用前应先组装。在组装时,由于乳胶管在向U形管上面套时,会使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能相平,需要通过调整或重新套装,使液面相平时才能使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测量几次后,也会出现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相平的现象。要想继续使用,还需要重新调整,这样给实验带来了很多不便。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压强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不相等,才使左右液面不相平。针对这一问题,我对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克服了这种现象。具体方法是:在乳胶管上用…  相似文献   

11.
用绳做波的叠加实验,容易失败。笔者改用充水乳胶管来做该实验,很容易成功。下面介绍这一实验的方法。1 选取表面较平滑、同高度的双人课桌4或5张,串成特长条桌,在桌面上适量撒些石粉。将一根外径约1cm、长约4m,且灌满了水的乳胶管(两端打结后管中水就不会流出),拉直放在桌面上。  相似文献   

12.
波的叠加和穿越是学习波的干涉的必备基础知识 ,学生刚接触波时头脑中存在着很多错误观念 ,对波的叠加和穿越更是难以想象 ,更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而有必要用清晰的实验现象消除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 ,建立新的认知 .下面介绍两种演示波的叠加和穿越现象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 乳胶管 (长度 2 m以上 ) ,细绳 ,刻度板 (长 2 m,高 6 0 cm,每隔 1 0 cm画有横向红色刻度线的白木板 )等 .操作  (1 )将乳胶管中灌满红色的水 ,两端用细绳扎紧 ,放在水平面上成一直线状 ,刻度板垂直放在乳胶管后面作参照 .(2 )两人用手各持乳胶管的一端 ,同时…  相似文献   

13.
1 实验装置的改进 如图1所示,在较粗玻璃导管的两端,一端用附有止水夹的乳胶管封住管口,另一端套上单孔橡胶塞,塞紧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在乳胶管的另一端套上同样的带有橡胶塞的玻璃导管,塞紧装有空气的瓶子.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教社高中化学课本中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存在安全性较差、氢气的观察和检验不便等缺点。为此 ,本人探索出一种在隔绝空气下让钠与水反应的方法 ,利用煤油来控制反应速度 ,使学生能仔细观察到各种实验现象。1 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钠与水反应的装置( 1)如图所示将 6× 50mm玻璃管和长颈漏斗插入橡皮塞孔中 ,玻璃管外套上 3cm的乳胶管 ,乳胶管上再接 6× 30mm金属尖嘴管 ,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 2 ) 10 0mL大试管中加入 60mL的蒸馏水 ,滴加2滴酚酞指示剂 ,振荡混和均匀 ,再加入 4 0mL的煤油。取 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 ,…  相似文献   

15.
听诊器是医生对病人进行心、肺听诊检查的重要医疗器械,在医疗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培训乡医及生理课教学中,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笔者曾为教学自制简易的听诊器,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简易听诊器的装置图1、股型胸件2、Y型三通玻璃管3、耳件4、乳胶管二、制作胸件是洗刷净的废牙膏嘴,并用塑料或橡胶薄膜将牙膏嘴下部漏斗状部分裹扎紧(不漏气)而成。牙膏嘴处与乳胶管相接.两个耳件是将2支滴管去掉胶帽,并分别从滴管上端截取的3厘米长翻口硬质玻璃短管。耳件与二条等长的乳胶管相接。中间是由Y型三通玻璃管分别与连接股型胸…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种子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演示实验,按课本中装置操作得将广口瓶上的瓶塞换上双孔瓶塞,既麻烦又影响实验效果。根据实践我将原装置作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 实验操作实验前3~4d在广口瓶中直接萌发种子,盖紧瓶塞,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水止皮管夹夹紧乳胶管,以防二氧化碳渗漏,置于30℃左右恒温箱内。操作时,先向分液漏斗内加水,打开乳胶管上的夹子,再将活塞打开,试管内蓝色BTB溶液很快变成黄绿色。实验现象出来后,立即用皮管夹夹住乳胶管以便于下个班级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7.
1 实验装置的改进如图 1所示 ,在较粗玻璃导管的两端 ,一端用附有止水夹的乳胶管封住管口 ,另一端套上单孔橡胶塞 ,塞紧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在乳胶管的另一端套上同样的带有橡胶塞的玻璃导管 ,塞紧装有空气的瓶子。实验时 ,只需打开乳胶管上的图 1止水夹 ,两瓶中的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结果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 ,颜色变得均匀。2 装置改进后的优点用附有止水夹的导管代替玻璃片 ,克服了有害气体外逸。两瓶放在桌面上 ,安全性比较好。3 需注意的问题为了增大不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 ,节省实验时间 ,玻璃导管要粗 (直径约 1c…  相似文献   

18.
制作时可按下列过程: 1.取一100厘米长,直径为1厘米粗细均匀的直玻璃管从中间截成长为50厘米的两根。然后分别对其一端在酒精喷灯上加工一个细嘴口,如图。待细嘴口冷却后,在细嘴上套一小段里面有玻璃小球的乳胶管作为封闭和放出氢氧气体用,再在乳胶管上各套一个小尖嘴,作为鉴  相似文献   

19.
一、制作 用两支塑料眼药瓶,其中一支去底,上端剪一小孔做为上管。另一支上端剪孔后紧插入橡皮塞中做为下管。两管通过橡皮塞紧密相连,便制成一个多用微型气体发生器(如图)。 根据制取气体不同,上管上端可用1.5厘米长的乳胶管接上玻璃尖嘴或注射针头。 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a.装置:如图 1所示。   将原装置中的双孔塞改为三孔塞,在增加的孔中插入一根弯制成 120°的玻璃管,并外接一段 10cm乳胶管,并穿入长 60cm尼龙线,露置在乳胶管外部分的尼龙线拴上一个塑料圆环,防止线头滑入瓶中。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b.使用方法:   ①将少量电石用纱布 (12cm× 12cm)包好,用尼龙线拴好放入广口瓶或玻璃瓶底。   ②塞紧三孔塞,关闭分液漏斗活栓,夹好弹簧夹,将已连接好的玻璃管放入水槽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按规范操作,进行有关乙炔各项实验 (省略 )。   在以上实验中,若要使反应暂停,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