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技校学生素质普遍较普通中学差 ,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因此 ,教师感到压力很大。虽然教师责任感很强 ,恨铁不成钢之余对学生采用大声训斥、惩站、惩跑、惩劳动等方法 ,却常常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效果不甚理想。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 ,效果显著 ,总结并加以推广后 ,就像一阵清新的春风吹进校园 ,使教学和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介绍如下 :一、淡追究 ,多引导技校学生自控能力差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 ,难免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对课堂违纪事件 ,许多老师往往不惜停课整顿 ,或厉声以呵、或严辞训斥 ,甚至逐出课堂。试想 ,有些违纪学…  相似文献   

3.
教师惩戒权,即教师用来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教师基于其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由于教师使用惩戒权是教书育人、依法行使教育权、更好对学生实施评价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所以其存在是必然的。讨论教育惩戒不在于教师是否实施惩戒,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因此,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学生的申诉制度,注意惩戒的公平、合理性,实施因性施惩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吕赟 《教书育人》2007,(10):15-16
中国文化中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北京某职业学校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辱师事件。这起辱师事件引起了笔者对教育惩戒这一话题的思考。近年来,老师体罚学生的极端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不断有学校和教师因为“惩罚”学生而被学生及其家长告上法庭,媒体也不时报导一些“恶师”事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至于学校谈“惩”色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束手束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5.
教师惩戒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是纠正学生非规范言行的必要手段。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与推广,明确赋予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对于教师惩戒学生产生顾虑的情况有所缓解,有利于端正态度以惩达戒,避免滥用惩戒、怠用惩戒等问题。面对新变化,学校要做好针对教师惩戒的监管工作,既发挥好惩戒的育人作用,又要呵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思想,是以人格教育为主。孔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可见,孔子是赞成体罚的。他认为孩子犯了错,责打几下受一点小小的惩罚,一辈子都记得去做好人。孔子的教育思想自有其道理,但我们不能守旧,加之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学生的思想复杂多变,这要求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一、教育是一种信托行为教育受托于学生的父母、社会,去管理学生。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培养理解能力,来创造和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利益。这要求教师不仅成了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成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首次对教育惩戒权予以法理规定,为教师行使惩戒权提供了切实保障。法理规定只是前提条件,其实践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在实施惩戒时的心理状态、育人动机与方式选择。从实际情况看,教师在惩戒过程中长期面临着在惩戒前“不愿惩”、在惩戒中“不会惩”、在惩戒后“不评惩”等问题。根据教师在实施惩戒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明确了惩戒的规范要点,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谈起"惩罚"二字,教师大都谈"惩"色变,取而代之的是"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似乎教师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孰不知教育应当是赏识、激励、惩罚并重,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邵晓龙 《班主任》2007,(4):12-12
惩戒中的“惩”即惩处、惩罚,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只重“惩”,而忽视了“戒”。对受惩戒学生往往只是一惩了之,后续教育没有跟上,“戒”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从而使得惩戒的效果大打折扣。尽管有的违纪学生受处分后会知错改错,但也有不少不良行为已成积习的学生会无动于衷,把纪律处分不当一回事。因此,惩戒决不是教育过程的终止,而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对受惩戒学生的后续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惩罚,使人警戒”,这是《新华词典》上对“惩戒”的解释,“惩”是为了“戒”。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我也常用惩罚的手段,督促学生改正错误,校正言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惩罚不是教师的“掌中宝”、“杀手锏”,惩罚务必要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惩戒的难点在于惩戒失当与惩戒效果不佳。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常怀仁爱之心;教师提升人格魅力,避免情绪不合理宣泄;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惩";家、校、社通力合作,使惩戒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赏识,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又加上《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因此让许多教师谈“惩”色变,唯恐因此而遭到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责骂和批评,甚至因此而惹上官司,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对违纪学生不敢批评,就即使稍加批评,也只是轻拂一缕“春风”,平时更是大力实施鼓励与赏识的“政策”。这的确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然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却有不利的一面。1·过度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4.
秦美兰 《教师》2011,(34):8-9
2009年教育部特别授权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但广大教师却高兴不起来,我们教师可能理解为好像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的权力,或者没有明文规定此项权力。教师很困惑,不少教师面对问题学生和犯错误学生,面对越来越难教育的学生,选择了放任,或选择了脱离教学一线。我理解上级部门的初衷是保护学生,也是保护教师。现在师生冲突的事件增多,很难处理,希望教师慎重处理犯错学生,防止学生走极端出问题,出了问题谁都不能说敢承担责任。但事实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现在一谈到惩戒,教师就会有很强烈的反应,真有到了“谈惩色变”的地步。一些学校也出现过因教师惩戒不当而引起的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伤害事件。本人从教16年,我想就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对教育需要批评、适当惩戒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管理,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的理念之一,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理论已成为主流理论,敏感的人们似乎谈惩心惊、谈罚色变,面对违规、违纪的学生,教师不敢严格要求,也不愿批评,生怕冠以“变相体罚”之名,生怕扼杀学生个性发展。但是,不容回避的是,批评和表扬是老师管理学生的两种基本方法,“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瞻弱、不负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劣性惩罚,是指学校组织或个人采用不当手段,试图消除受教育者某种行为的劣性管理方法。由于这种惩罚的随意性大、使用方便且能短暂地控制和减弱学生的某些消极或不良的表面行为,因而不少教师将其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一种经常性手段。本文试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对劣性惩...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为什么许多地方的领导,仍然是以高考上线人数兑奖惩?为什么许多家长仍然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为什么许多学校仍然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做得踏踏实实”?许多教师也深深感到:没有必要的应试,学生怎能在中、高考中得高分,而没有较高的分数,哪儿还有较好的教学质量?是耶?非耶?  相似文献   

18.
很多职业中学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只重视"惩",而忽视"戒"。大多数学校管理人员都是墨守成规,对受惩戒学生采用老一套的办法,一惩了之,后续教育没有跟上,"戒"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使惩戒不能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不少不良行为已成积习的学生会无动于衷,把纪律处分不当一回事,造成学生常惩常罚、屡教不改的无效现象。因此,惩戒绝不是教育过程的终止,而是真正教育内化的开始,要大力提倡惩戒的后续教育——阳光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法拥有的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处罚,以避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权力,是从教师的教育管理权中演化出来的教师的职权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大类正确的惩戒形式与错误的惩介形式.教师要正确把握正确惩戒形式与错误惩戒形式之间的界限,以法执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最近,陈云同志给全国少年儿童写了“从小要练好毛笔字”的题词,教育部又发出了“加强小学生的写字训练”的通知,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逐步严格起来,但有些教师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指导不耐心,往往以“差一罚十”或“乱一惩百”的方法来“制服”那些写字脏、乱、差的学生,造成这些学生的负担倍增,而效果不佳,也谈不上写字能力的提高。有些学生还因此对学习、对老师产生反感,影响学习情绪、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