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9):154-155
高等院校肩负着创新社会新型文化、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各种知识文化充斥大学校园,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相互碰撞,并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如何有针对性地展开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使学生增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并进一步提出当代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中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校道德建设中要把握好几个关节点:即切入点,道德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支撑点,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突破点,由学生干部影响带动广大同学;着力点,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朱冬梅 《考试周刊》2009,(35):207-208
道德养成教育强调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来积淀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品质。准确把握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规律,对于提高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方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揭示了一系列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不良择业道德行为败坏了道德风气,破坏了正常的就业系统,损害了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声誉。个人、高校、用人单位和国家四者必须一起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和杜绝大学生不良择业道德行为,建立公平竞争就业市场,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上偏重于道德说教,而忽视对教育对象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当前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差;“自我”中心价值观念比较突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文明生活习惯。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开展养成教育,应该制定规章制度;突出鲜明主题;丰富校园丈化;组织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王金华导师刘献君研究方向教育哲学答辩时间2007年11月本研究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构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体系,提出大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8.
朱冬梅 《文教资料》2007,(23):164-165
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在他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他所提出的如道德养成教育要及早实施;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培养儿童的德行,使其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对儿童的道德养成教育应宽严适时、得当;辩证地运用奖励和惩罚进行教育的原则;自主性教育原则等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品德不良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文章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教育者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给予帮助,从而矫正其品德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