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好在只是一种“怪现象”,还未形成“流行病”)——课前,教师力求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灌进”某种“权威”的教学模式(不如说是“模具”)中,教师本着这种“做工”精细的课堂教学模式,预设好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由此整合而成的教案已经是臻于完美、“天衣无缝”;课上,教师努力营造自己“想象”无比美好的教学情境,在启发学生时或是旁敲侧击,或是单刀直入,这样“软硬兼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回答出教师想要的问题,而唯恐教学环节和学生有任何的“节外生枝”现象。对于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更是如此。而这恰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一堂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得很明显,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水平恰恰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出及时判断与处理。学生的困惑、疑问与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成点。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激发、相互交流中,消除困惑、解决疑问、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进步和成长的过程,电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教学环节架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问题设计,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按理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流畅自然、教师教学应该淋漓尽致、学生思维应该连贯活跃,但往往事与愿违。许多教师产生疑问:我各方面都已考虑并作了精心设计,为什么课堂还会支离破碎?为什么学生思维仍游离于课外?为  相似文献   

3.
孙真慧 《考试周刊》2015,(31):98-99
<正>一、教师在处理篇章时面临的困难与困惑小学高年级的篇章教学,主要是对话篇章和读写篇章。当前,在高年级篇章教学中,教师们遇到一些困难与困惑,比较典型的困难是教学不达标。如Let’s talk,应该让学生说的变成学生的朗读;应该让学生对话的,变成师生问答;应该是学生自主输出的,变成短文填空;应该让学生谈论新情境或自身情况的,变成机械背诵。又如Read and write,需要学生花较多时间自主阅读,变成  相似文献   

4.
一、在疑问和困惑中感悟 根据个人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要创设“困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由疑问再引起困惑,疑问和困惑是知识建构的起点和动因。着力疑问,就会激发思考,积极探究,进入“悟”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问题制造“困惑”,以目标导引解决“困惑”和以工具“脚手架”支撑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指导要么以教师为主,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捆绑太紧;要么放任自流无任何指导,学生无从下笔。由此看来,这两种习作指导现象都过于偏颇。学生的习作问题是具体的、不确定的、动态生成的,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依据具体情境,与学生在相互的“对话”激发下,消除困惑、解决疑问,以求获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对话”的目的重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调动积蓄,使人人想写,并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这种“对话”,一般从内容入手,作中交流,教师要善于随时抓住问题和需要等契…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正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有效提问,因人施问,注重提问反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以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以有效提问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课堂     
刘青,驻足讲台17年了。回首间,她依然有许多的困惑与疑问,教育为了什么?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她的心中,使她寻不到明确的方向。就在这时,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的话点醒了她。朱教授说:“教师要创造教室里的文化氛围,有没有相互关心、尊重、友善、鼓励的气氛特别重要。有了这种气氛.孩子们的表现一定是积极的、兴致勃勃与教师相互合作的。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场所,这个场所不能失调。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依据具体的情境,在学生习作中,和学生“对话”,消除困惑,解决疑问,以求得学生自身获得进步、发展和成长。这种“对话”,一般从内容入手,作中交流。“对话”的目的重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调动积蓄,使人人想写,并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教师在开放的、动态的“对话”过程中,要善于随时抓住问题和需要等契机,  相似文献   

9.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语文教师,在运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更应该注重提问的技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循循善诱,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内部的疑问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教者要以现代课程观为基础,创设一个思维的情境,让学生驰骋于质疑的天地中。教师首先应在吃透大纲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进入新旧知识相互冲突的情境之中,从而产生疑问。例如  相似文献   

11.
很多老师心中装着的不是学生而是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课堂节奏按照自己预设的流程进行,而忽略了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是剥离的,学生无论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都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可是学生真正"懂了吗"?教师并没有顾及或者顾及不过来,这恰恰是教师最应该顾及的,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才是"以生为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教学设疑是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流、展开思维的常用途径。通过质疑问难,可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发现、感悟、理解、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掌握一些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呢?一、努力营造问题情境,推进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从而积极进行思考。如在教学斜线在平面上的射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双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生生、人本(机、环境)之间彼此互动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进而相互促进、甚至相互欣赏的一种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不断的启发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运用到情景中去,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创建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如何最优化地实现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对话、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初中物理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就需要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把握课堂上的小意外、小插曲,并及时将它们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而使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得到及时解决,为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吸引学生呢?对此,我们应该出色导演语文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疑问带入语文教学,并让反思跟随教学,就能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玮 《上海教育》2000,(11):50-5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教学中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策略。一、情境设疑,激发求知欲望传统教学模式是师生一问一答,思路是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未能体现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动手操作等关键环节,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模式是优化课程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也是应对高考命题模式情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根据情境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时机的不同,可以将情境教学模式分为导入型、辅助型、串联型、启发型,它们在教学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类型,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掌握核心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探究什么,应当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点从而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提高阅读效益呢?一、创设探究情境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探究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赤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