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感日记节     
管雨 《青少年日记》2012,(11):20-21
中秋节前夕爸爸带回一本《管氏族谱》,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地看了一遍,深深体会到《管氏族谱》凝聚着管爷爷多年来的心血,感悟到了管爷爷续修家谱的艰辛,在族谱中看到了“日记节”,让一直不喜欢写日记的我,重新认识到了写日记的好处:写日记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完善文学功底,帮助写一手好文章,教会我们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感恩,能让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学会理性地思考,感性地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朋友,那就是——日记。 告诉你们,和它交朋友好处可多着呢!写日记能提高文学素养;能帮助我们珍藏回忆;能教会我们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感恩;能让人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但“高”在何处 ,至今并未完全明确解决。实际上 ,文学比生活“高”在三点 :一、文学中多了一层作家知、情、意统一的生活感受 ,更富感染力 ;二、文学中的情景比之生活、美丑更加分明 ,更富审美价值 ;三、文学多了一层美的艺术形式 ,更有美感性。上述三统一之后 ,实际使文学成为一种审美创造。这一创造是通过肯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否定生活中的假恶丑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语文教材一般偏重于名家名篇,多用书面语或文学语言,这种"文选型"的教材具有重要的文学熏陶的功能。但是也会造成人们的误解,因为它看起来与社会生活脱节了,排斥了现实生活而空谈文学情感;书面语、文言文与口头语言相去甚远,学生可以学会阅读,可是如何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如何让英美文学课程有意义、有趣味地开展,成为了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本文从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后知识巩固方面着手,努力认识及发挥英美文学课的特殊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文学鉴赏力、敏锐感受生活及认知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什么?在西方,以摹仿论、镜子说为中心的再现理沦曾长期是一种主流的文学观念,直接影响西方文学近两千年的基本艺术倾向。他们主张文学来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要求文学成为人们观照世界或生活规律的一扇窗口。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183;芬奇,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都主张对现实的忠实,把生活复制、再现,强调文学和世界的联系。文学对生活的依赖作用和反映关系,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中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分析、升华 ,把美育融入到文学教学中来 ,以美导真 ,以美启善 ,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是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区”,因为它的教学内容是与中国当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文学就是人学”是大多数人对文学的理解。中国当代文学表现的是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具体而言,“人”的“生活”应该再从两个层面进行表现:一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或正在过的生活,即实存生活。二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或希望过的生活,即理想生活。明确了这两个基本点,我们才能够反思当前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使这门学科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背景下,名著改编电影成为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及辅助手段.本文试从分析电影与文学作品在文学性与文化性方面的交叉点与分歧点,探索英美文学教学中电影与文学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意蕴,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与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22,(1):19-23
作家往往习惯于对地域性生活的文学表达倾注笔墨。捕捉地域生活元素进行文学叙事自然也成为作家写作风格形成的依凭之一。杨仕芳通过对老树、鼓楼、风雨桥、百家宴等侗乡地域性文化生活符号的叙述,描绘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图景;通过对哑巴、疯癫人、孩童等“非常态”的人物角色的叙述,以此叩问现代性语境中“带面具”的人和世界,透析出生命最原初的镜像,并以此反思现实社会,扬善显美。  相似文献   

12.
小荷文学社是广西省级示范高中钦州市第一中学的校级学生文学社团。成立于1985年3月。文学社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学写作、文字表达、文学欣赏能力.以文会友,增进团结,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文学特长和潜力,活跃校园文学创作。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夕卜生活,配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指导思想。文学素养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开展《农村小学文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期望通过文学启蒙教育,也就是通过人文环境、文学作品、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创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原先沉睡的同情心、正义感、创造力,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关心、追求理想、仰慕崇高、追求高尚,其实质是指向小学生的精神成长,以文学立人。二、行动策略。1.开发文学与人生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4.
<正>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通过学生生活本身去引导他们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进而成为有道德的人。1.提取生活元素,感知道德要义。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使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要义。  相似文献   

15.
师生代际差异涉及传统学科与学生观念差异、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时代背景之间的差异,深刻影响着高校文学课程教学的路径选择。适当融入网络文化来辅助文本阐释,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迅速抓住文学形象和叙事某一方面的突出特征。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本、文学形象进行媒介形态转换,使文学课程的课堂更加直观、生动。文学教育要回归“文学是人学”的初心,以文学联系当下生活,回应学生的人生追问,担负起学科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6.
漫步文学长廊,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学会了读书,你就学会了生活。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探索,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本文着重探讨怎样走进语文课堂,感受文学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网络化不断加深,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人们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源,高职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活跃性。就网络环境和汉语言文学的关系而言,网络环境在为汉语言文学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怎样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作家的文学素材又是从哪里来?是不是必须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单位,或者说一个人群当中,才可能获得写作的素材?作为一个作家,他在生活当中,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存在,还是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存在?是为了写作去关注生活。还是由于关注了生活,作家才会写作?这些都是每一个写作的人经常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不是对历史、对现实生活原封不动的复制。学界对白居易《长恨歌》中一些问题的争论,从根本上来讲,是有些人忽视了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个根本。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应该遵循文学创作与接受的基本规律,尊重创作与历史、生活之间的关系,关注作家的创作心理,以求得到更接近作品内蕴、更符合作家创作意图的合情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对文学的本质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提出了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文学必须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等文学本质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丰富了其文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