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生的问题行为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这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高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见解比较一致的是社会竞争激烈给学生带来的沉重压力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破碎家庭给孩子们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了学生问题的多发性和严重性。然而,这样的归因并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为它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环境和相似的家庭背景下,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在差异明显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下,许多学生的表现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由于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原因尚存在着认识的片面性,当前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普遍对如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心存困惑,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求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找到应对策略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影响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以及存在心理困扰方面的不正常行为。职校生中的“问题行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了解和认识职校生的“问题行为”,帮助他们积极转化,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能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值得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一、职校生“问题行为”的表现职校生的“问题行为”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过失型。特点是认识能力不足,其“问题行为”多是违反纪律、骂人、打架、说谎…  相似文献   

4.
陆娜 《生活教育》2014,(18):111-112
初中是孩子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慢慢进入青春期,会出现叛逆行为,再加上个别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许多初中生会有一些问题行为。教师应了解问题行为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找到问题行为学生的转化点,并具有对问题行为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放大问题行为学生的优点,对他们进行耐心而又有效的转化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的行为是指个体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问题行为”则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的不正常行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差生”中有,好学生中也会有。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学习和纪律方面的问题,而是一种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可忽视的综合性问题。班主任如  相似文献   

6.
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7.
庄华涛 《学子》2012,(10):28-29
何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般人看来,"问题学生"有很多不为人接受的顽劣、荒唐,有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性格、习惯。他们过于叛逆、自私、冷漠,因而让人感觉厌烦但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所进行...  相似文献   

8.
社会对介于学校和社会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诱惑也是一种考验.当今的社会紧跟随着经济文化和国际开放的不断提升的步伐也越趋纷繁复杂,各种问题各种挑战各种纷争各种好的坏的善的恶的也都接踵而至,让我们很多人都应接不暇,对于高校学生也存在一种极大的杀伤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这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社会发展现状,高校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来简单阐述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两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获得不断发展的必要途径,两者旨在提升人的素养、提高人的主体能力与促进人的发展。但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集中体现于两者在对象、任务与内容等方面,如何找到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则是两者教育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将网络言论行为作为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共同研究对象,并在着重分析网络言论行为的基础上,把握两者教育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导致职业中学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一直困扰着职业中学的教师,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攻击型和退缩型两种类型.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社会关注职教不够等.因此我认为加强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主要包括:认真监控、及时恰当的处理、培养自管能力、注重心理教育、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是影响其融入主流群体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普校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正确认识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掌握特殊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普校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学生问题行为的形成,对其成长极为不利,也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加强对农村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农村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提出了若干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谈惩罚教育     
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社会、学校大都提倡赏识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谈罚色变,放弃惩罚,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它将失去教育力度,使学生思想涣散,行为会随心所欲。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教育惩罚与体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等同。教育惩罚是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手段,通过惩罚能引起畏惧和悔恨,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体罚是一种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某些问题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熊雪琴 《南昌教育》2006,(12):22-22
青少年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过失行为,如恶作剧、起哄捣蛋、无理取闹、骂人、打架、损坏他人财物或公物、不遵守集体规则等;第二类是不道德行为,如小偷小摸、小赌小博、占小便宜、撒谎等;第三类是自我消极行为,如厌学、逃学、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吸烟、自暴自弃等。教育界已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攀比是人类社会的心理现象,是每个社会中的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在当今社会虚荣攀比尤为风靡,成为引发各种犯罪的一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少年儿童中很广泛、很社会化的虚荣攀比透支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文明道德的形成和学习的进步,这并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6.
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下面,笔者就特殊家庭子女的身心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孟敏 《时代教育》2008,(3):209-210
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消极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然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常常被人忽视或论及很少.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方面较易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以及学校和社会,所以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健康文明的人生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问题行为是当今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文章采用问卷法对初中生问题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问题行为受年龄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性别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却非常显著,问题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思想、智力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存在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问题学生转化是德育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更是一个艰难、细致而又特殊的工作.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