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月  徐晓清 《新闻世界》2014,(8):276-277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大逃杀东京圣战:特别篇》中暴力内容的出现频率、平均时长、时态和发生时间,对其牵涉人数、攻击方式、武器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暴力双方的屏幕形象和后果,对施暴动机、有无幽默成分和暴力内容的血腥程度等进行评判。通过对影片暴力内容的分析,结合剧情来探讨影片的深层含义和导演意图向观众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马佩连 《新闻世界》2014,(12):146-148
昆汀·塔伦蒂诺素有“暴力美学大师”的称号,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本文对昆汀最新作品《被解救的姜戈》中的暴力内容进行了分析,包括暴力内容出现的频次、暴力内容总时长占整个影片的比例等,同时对本影片与其他昆汀电影相比的新颖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斌斌 《新闻世界》2014,(8):286-288
本文对电影《美国往事》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对该片中的暴力内容的场景、形式、性质等做具体的分析,从叙事的角度分析该片中暴力内容对电影的主题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宏深 《今传媒》2016,(9):70-71
本文对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对电影中的暴力双方基本情况、暴力场景的基本描述、暴力行为性质以及暴力场景的戏剧化程度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发现电影中暴力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暴力双方主要为男性;暴力形式主要为枪击或以工具击打对方;暴力结果主要为死亡或重伤;暴力场景进行了较多的视听效果渲染等。  相似文献   

5.
每当有热门影片上映时,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这些电影是否适合带着孩子一起观看?1月30日,博纳影业宣布将率先实行一种"观影分级制",对下属影院上映的血腥、暴力、"床戏"等内容电影进行自我分级,向老幼等各层次观众进行指导性建议。对此,业内人士和观众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6.
电影《搜索》作为陈凯歌最近的一部影片,它讲述的是一个由于公共汽车"不让座"事件所引发的媒体暴力、舆论暴力的故事。影片通过运用变化的叙事节奏,使得都市电影在表现张力上有了新的突破,同时自然的情节转换及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使影片更富有速度感、变化性。文章试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对影片关于动与静的关系处理进行分析以诠释其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兴观群怨"这一传统中国现实主义艺术理论出发,对影片《让子弹飞》的美学作用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影片以喜剧和寓言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政治意味的故事,将"兴"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暴力、权力、金钱、民心等是该片最为关注的内容,观众藉此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实现了"观"的价值;《让子弹飞》在学术界和坊间都得到极其广泛的关注,为"群"的交流搭建起一个公共的平台;影片对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如何避免政权危机的问题上提出诸多深刻的认识,"怨"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丁文凤 《新闻世界》2013,(8):271-272
从早期电影中对暴力的直接叙述,到20世纪80年代吴字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再到其后昆汀.塔伦蒂诺、沃卓斯基兄弟等人对暴力美学电影进行的风格化探索,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暴力美学热潮。暴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的视觉文化样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生活。  相似文献   

9.
刁秋宇 《今传媒》2020,29(3):110-112
于2017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是我国首部自分级的动画电影,由于影片中大部分内容偏向成人观众,因此在海报中明确标注了"PG-13"(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的字样。影片内容如同预告片名"暴力与美",包含了许多黑色幽默的成分,这种诙谐却使人震撼甚至毛骨悚然。在美学体系中,怪诞中包含着恶与滑稽两种构成成分,整部影片中暗含着众多的怪诞美学成分,本文将对影片《大护法》中的怪诞美学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王秀芳 《新闻世界》2014,(12):138-139
暴力作为大众传媒不可避免的内容之一,当将其和“儿童”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放一起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动画暴力。本文围绕动画暴力,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分析,主要从实施暴力的主体、性质、原因,暴力结果以及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等方面展开,探讨动画暴力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收看动画片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学前儿童免受动画暴力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代表作之一,《发条橙子》(A Clockwork Orange)以矛盾性的视听影像,精心雕琢的形式,杂糅成一道暴力、色情而又荒诞的视觉盛宴,音乐与内容的悖论是影片的灵魂,而怪诞的现代主义风格又是影片的标签,视听话语之间的张力留给影片丰富的诠释空间,对影片不同层面的深入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理解这位伟大的电影"作者"。  相似文献   

12.
邓婕 《新闻世界》2014,(6):32-33
媒介暴力是大众媒介中的暴力内容,是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取十多年前风靡全国并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暴力内容及其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媒介文本中的暴力内容的正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2007年间北京地区的收视环境为例,就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点播以及版权音像制品等诸多渠道热播、热卖、热议的动画片进行了类别化的内容普查,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此一区间热门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分布情形、展现方式以及文本寓意等.研究发现,近年来动画收视环境及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大众收视渠道中,国产动画片暴力内容较三年前略有减弱;进口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产;网络等新兴传播渠道热播的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数量及展现程度均明显大于传统媒介.分析认为,与其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相比,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展现方式更加具有想象力、艺术表现力、隐蔽性和幽默感等特质,进而为其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展现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刘耕 《新闻世界》2013,(5):259-260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热血高校2》中暴力内容出现的频率、平均每次出现暴力画面持续的时长,暴力内容的总时长占整部电影的比例,还根据暴力画面当中呈现出来的暴力元素,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暴力美学"影片的缔造者,昊字森和杜琪峰是香港影坛的两大风云人物,他们的枪战系列的电影作品都给观众们很多惊喜。作为最具影响力、最成功的电影导演,杜琪峰和吴宇森的枪战电影都有着浓厚的主体意识,凸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命运的突兀性、精神的偶然性等,开创了整个枪战影片的辉煌时代。本文针对杜琪峰和吴宇森在表现手法、意象分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风格进行了探讨,较为细致地、全方位地探讨了二者在枪战影片中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元素就作为它的先天基因之一自然而然地嵌入在电影的各类型影像表达中。经过沉淀与提炼,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种能将暴力运用到极致,并将影片触角伸向各大类型片的电影类型——暴力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界定暴力电影的电影类型定义,梳理暴力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暴力电影的美学特征,结合经典暴力电影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的简要分析,探索暴力电影这一亚电影类型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挖掘中国发展这一类型电影的可能性与潜在作者。  相似文献   

17.
苏畅 《新闻世界》2014,(7):279-280
伴随媒介的发展、技术革新,以及媒介深入社会生活程度的加深,媒介暴力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复杂化,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各类平台的表述方式也较为多样化。本文选取影像文本从受众与效果层面分析媒介暴力对行为态度的影响,从内容方面分析媒介暴力如何利用媒介平台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8.
陈昶洁  陈力峰 《视听》2016,(12):101-102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言行,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它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等对他人进行伤害攻击。本文对网络暴力的形式、危害、产生根源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侯晓慧 《新闻世界》2012,(10):91-93
新媒体时代网民媒介素养对于良好网络环境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无处不在的大众媒体,有责任思考、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电影《搜索》作为第一部反映网络暴力话题的电影,从影片内容和制作思路上对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参考,启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要考虑网民群体的个性特点、接受习惯,从教育内容、形式、理念上积极创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3,(24):58-61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发生于社交媒体上的多起针对女性的谩骂、威胁、侮辱等暴力事件,并总结出在这些事件中社交媒体处理态度和处理方式上的转变:从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替暴力内容辩护到认识到暴力内容的危害性从而移除相关内容。本文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并指出"自由"理应成为性别平等的保护者而非性别暴力的辩护者。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媒介环境下治理网络性别暴力的现状与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