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九歌》是祈战的诅文,还是岁时常祀之歌?马茂元主编的《楚辞注释》说:“《九歌》是楚国南部流传已久的一套民间祭神的乐歌,经屈原的加工改写,便形成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为,《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的乐歌的基础上,为  相似文献   

2.
在《<九歌>是祈祷胜利的军傩乐歌》中,我们已经对《九歌》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本章我们将对《九歌》的结构和主题进行探讨.《九歌》既然与“傩巫”文化有联系,它当遵守傩巫的一些规则和逻辑。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九歌》与傩巫文化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九歌》是由屈原根据楚民间祀神的《九歌》加工改写的一组乐歌(其用途依然是民间祭祀),它其中已包括一定的戏剧要素──情节、表演、代言体。可结合《九歌》的具体内容,将《九歌》中的戏剧因素归结为简单的情节、以歌舞为主的表演、准代言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国殇》是一篇为祭祀阵亡的爱国将士而作的乐歌,在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都和《九歌》的其它篇章存在差异,本文皆在通过分析比较《国殇》与《九歌》它篇的异同进一步解读《国殇》,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殇》是《九歌》中的第十篇。屈原依据楚国南方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神乐歌加工创作的《九歌》,大部分是祭祀自然界的神,有着浓厚的爱情色彩。《国殇》却是一首追悼阵亡将士的悲壮的挽歌,生动地描写了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忠勇,热烈地  相似文献   

6.
我在《<九歌>夜祭考》一文中证明,《九歌》是先楚夜祭时乐神娱人的乐歌。但限于篇幅,文章对《东君》夜祭问题未展开论证;而证明这一论题对我们进一步弄清《九歌》夜祭问题关系极大。现就平日学习所得,对《东君》柞一新解,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7.
《九歌》原是楚国南部流传的民间祭神乐歌,后经屈原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而流传下来。在遭受政治上的打击和迫害之后,屈原所抒的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哀和怨愤,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8.
马磊 《现代语文》2007,(11):124-124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忧伤缠绵的恋歌。《九歌》是一组诗的总称,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而成的。因而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春秋战国时,楚国境内巫风盛行,自朝廷至民间,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九歌》本是古代原有的乐歌名,《离骚》、《天问》、《山海经》都曾提过: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离骚》)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日以媮乐。(《离骚》)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天问》) 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些诚然是神话、传说,并非信史;但也足以说明古说相传《九歌》是出自夏代,是从天上取来的,能“奏”的、“乐”人的乐曲。它是否出于夏代虽不一定,但远在屈原以前就有过《九歌》这一较古的乐曲,则是没有疑义的。  相似文献   

10.
战国后期,屈原作为一名有着傲岸人格的贵族士大夫,在被谗见疏、流放沅湘之际仍心系故国,对南楚偏远之地的祭祀乐歌更而改之,加工润色,将一己情志和对于命运的思考倾注其中,成就了《九歌》这部伟大的诗歌。本文以《九歌》中的"爱情诗"为切入点,对《九歌》中极富魅力的人物内心世界描写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九歌》中所蕴含的"求而不得"的人生哲学与"无望而执着"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楚辞·九歌》,是一组祭祀的乐歌,计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礼魂》等十一篇诗。为什么名为《九歌》,而实有诗十一篇呢?从王逸以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王逸在《楚辞章句》注释《礼魂》第一句诗时说:“言祠祀九神”,好像是说名为《九歌》,是因为祭祀的是九种神祇。但在《九辩序》中又说:  相似文献   

12.
战国后期,屈原作为一名有着傲岸人格的贵族士大夫,在被谗见疏、流放沅湘之际仍心系故国,对南楚偏远之地的祭祀乐歌更而改之,加工润色,将一己情志和对于命运的思考倾注其中,成就了《九歌》这部伟大的诗歌。本文以《九歌》中的“爱情诗”为切入点,对《九歌》中极富魅力的人物内心世界描写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九歌》中所蕴含的“求而不得”的人生哲学与“无望而执着”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楚辞·九歌》作为楚地的祭祀乐歌,其本身就潜存了许多后来戏剧的因素。九歌在叙述方法、被饰演的人物以及演唱艺术等方面对后来戏剧都产生了奠定性的影响,从而使我国戏剧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4.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地区流传的祭神乐歌加工改写而成的,<国殇>是屈<九歌>的第十篇作品,是一曲带有英雄赞歌性质的祭神乐歌,亦是屈原精神和气节的极好写照.  相似文献   

15.
《九歌》是一组楚人祭祀时娱神的乐歌,为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所创作。它的篇名“九歌”,据说是天帝的乐章;它的内容写的是神的故事;它又土生土长,具有浓厚的南郢之邑、沅湘之间的民歌特色;再加以诗人的奇思异想和精心编织。所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九歌》,既古朴典雅,又绚丽多姿,可以说是一组优美动人的神曲,两千多年来一直放射着浪漫主义的光彩。关于它的意旨,研究者甚多,可以说是万家争鸣;而关于它的艺术,探讨者甚少。本文主要想谈一下《九歌》在艺木方面的一些特色,以就教于《楚辞》方家和《楚辞》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九歌》既不是寄托之作;也不是一组描写爱情的诗歌;更不是古代社会各阶级的画廊。笔者以为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用以鼓舞士气,争取胜利的祭祀的乐歌。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39篇(首)中,《湘夫人》最难背诵。我指导学生把它想象成三个场面:祭祀场面、呢哝情语场面、屈原忧愁幽思场面,学生们用一节课时间就能背诵下来。一、祀语《湘夫人》出自《九歌》。《九歌》是一组祭神乐歌,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是祭祀哪位神鬼就以哪位神鬼为题的,其中的《湘夫人》有《湘君》《河伯》《山鬼》等九篇,都是纯由迎神巫者独唱,抒写迎接神灵而不遇的忧伤的,对这些神灵的祭祀采用的是"望祀",神灵并不降临祭祀现场。  相似文献   

18.
《九歌·河伯》篇,是一篇祭祀黄河之神的乐歌。全诗写河伯与一个同游者,历游黄河上下的经过:他们从黄河下游的九河之处游起,上登昆仑山顶,下观河伯所居之龙宫,再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元前293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荒凉偏僻的地区——楚国沅、湘(今湖北、湖南)一带,当地盛行祭祀鬼神的歌舞活动。在流放的二十年间,屈原将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祀歌曲进行修订、整理,合集为民间乐歌《九歌》。《九歌》中描述的祭祀方法,主要是借男女恋情来吸引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向往和敬畏。说到男女恋情,其代表作当属《湘夫人》。《湘夫人》是湘水男神表达对湘水女神的思念仰慕之词。全文只有234个字,屈原用他天马行空的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俗仪式,包涵着极为丰富的诗学内涵。《尚书·禹贡》"九州"部分,是歌颂大禹治水的仪式颂辞。《诗经·商颂》是商代诗歌,《商颂》五诗是商代乐歌《大濩》在不同时期的颂诗文本,也是商代祭祀仪式日趋成熟和制度化的产物。《楚辞·九歌》为屈原所订之楚国颂诗,也是楚国文学继承夏商文学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