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内涵是指由学校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集体锻炼的时间,主要包括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虽然目前得到立法上的保障和在全国全面实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提出加强该项工作的建议:深刻认识做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的督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查督办机制.  相似文献   

2.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体验运动乐趣和培养刻苦锻炼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层学校普遍存在场地短缺,难以开展大规模体育活动的具体困难和学生雨天、节假日锻炼缺失的现状,导致学生的体质状况发生分化。开展"阳光体育"家庭作业形式的补偿锻炼活动,可以减轻场地短缺学校的校内活动压力,培养学生每天自主锻炼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一、体育假期作业设计(一)体育假期作业监督1.学生自我监督。体育假期作业的实践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才能让其产生主动锻炼的欲望,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作业中要求学生根据假期体育作业的要求自主设定每日锻炼计划,并认真撰写锻炼日记,实现自我监督。2.家长陪同监督。放假前,学校通常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假期期间的体育作业,明确  相似文献   

6.
<正>《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中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党晓红 《体育博览》2011,(7X):94-94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昱 《当代体育科技》2023,(16):136-140
运动动机是指推动个体参与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是人们在头脑意识中形成的积极或消极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与意向。在中学生群体中,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锻炼的人数以及男女比例呈现出不均衡、不稳定的特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运动动机理论,就如何促进中学生体育课堂运动参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很多学校在九年级第二学期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考前"恶补"训练,导致学生生理上出现伤病、心理上出现锻炼恐惧感的现状,通过多方面的科学性组织与指导,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参与长跑活动,既提高了体育中考分数,又激发了参与长跑活动的兴趣,有效提高了中考生的锻炼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动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决定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文章从社会文化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对遵义师范学院女生课余体育活动兴趣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的课余活动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以提高锻炼效果,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过程中,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个体育活动的序列中,形成运动队影响、辐射学生体育活动;学生体育活动的人脉给运动队训练比赛带来激情;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主张得以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研究,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突出"身体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体育与健身课程还缺乏"大课程观"的认识,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锻炼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效果受到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形成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大课程观"等观点,强调在体育与健身课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负荷、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实践性研究,结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观念,参考"俱乐部"的活动与组织形式,分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正在进行的"体育社会化"改革.旨在将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与俱乐部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兴趣,发挥教师专业特长,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学生健身锻炼的本质相结合,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很多,如,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的实效陛、课间操等。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即"道"与"术"。"道"是指学生有自觉锻炼的意识,有坚持锻炼的坚韧品质,有科学锻炼的习惯,其可以使学生由"要我练"为"我要练";"术"指的是学生学会锻炼的方法,掌握锻炼的技巧,了解锻炼的基本原则,可以使学生做到"我要练",也能做到"我会练"。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学生人生体育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学生人生体育的最后环节,而只是一个起点。人的一生都应该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要认识到体育将贯穿于学生一生的全部时间,也包括他所处的各种场所,体育无处不在;其次,学生在校期间要强调教师给学生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教会学生继续学习、锻炼与再提高的能力,重视教学生锻炼的方法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真正将"健康第一"贯彻始终,为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9,(4):13-14
研究从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入手,提出"契约锻炼"理论运用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促进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和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提高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观点,为"契约锻炼"理论运用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4月30日,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石油二小")举行了"2014年全员运动会"活动。活动紧紧围绕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体育教改的精神,旨在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进一步更新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模式,拓展学校实施体育工作的办法和途径,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落到实处。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卢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中国民  相似文献   

18.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活动主要在休闲、学习、社会实践方面,且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每天锻炼1小时"还存在差距;大学生参与课外锻炼动机正确,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客观原因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期望参与新奇且没有接触过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9.
关注“特殊学生”的体育热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次课,我像往常一样向学生讲了体育的目的、意义和体育课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出于教学安全考虑,我特意交待:"由于身体情况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请在下周前把医院的诊断交给我!"结果在我教的300多名学生中共收到了6份诊断,其中有两名学生尤为严重,是"心肌炎",于是我把这两名学生列为"特殊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学校场地、设备、器材不符合安全等客观因素,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案例屡见不鲜。为尽量减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损伤,锻炼时一定要遵循预防运动损伤原则,进行科学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