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一、球类教学中体能化设计1.学习准备兼体能。无论是一般性准备练习还是专项性准备练习,都应让学生动起来。如,在球类技能学习前,要设计密度较大,强度适中,对主学技能有帮助,且兼顾好学生体能发展的准备练习。再如,设计一套有"运、传、投、移"等篮球基本技术的球操,进行"影子运球"游戏(追着别人的影子运球),进行"足球弹珠"(将自己的球踢出去碰对手的球),这些练习,既起到了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学生体能。而学校体育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需做到以下"四结合"。一、技能练习与体能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大任务,而掌握运动技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基础,因此,发展学生体能与掌握运动技能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磨练学生意志的任务。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时,如果教师只  相似文献   

4.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技术、体能、运用"为体育课堂导向,以学习篮球运球技术为主线,结合体能,融入运球过人技术运用。通过单一技术学习组合和运用逐渐形成运球突破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将规则和合作意识融入"以赛促学"的课堂中,在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体能发展。课堂教学设计以"蹬"、"跨"、"转"为切入点,选择符合技术原理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堂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5.
篮球项目是高中学生,特别是男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他们对篮球的学习有着较高的兴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选项教学,篮球项目作为学生的选项,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篮球专项体能的欠缺影响了他们篮球技术的学习掌握和篮球技能的提高。通过篮球选项教学中运用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实践,研究篮球选项教学中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科学性、合  相似文献   

6.
任智 《体育教学》2013,33(4):29-31
球类活动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学生体能发展是根据各种运动技能对人体所具备的相应体能要求,进行针对性地体能练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体能?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现有的球类项目有限,针对性不强。要想通过身体练习,使学案例1: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新兴体育球类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素质,也拓展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22-24
<正>篮球项目的课堂教学有2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先教篮球技术,待技术掌握后再教篮球战术,如,先教学生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篮球技术动作,待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比赛的篮球战术;在教授篮球技术的同时渗透篮球战术意识或战术,即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篮球技术与战术,领会教学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提出了"学练三个一"课堂教学新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当学生正确掌握运球的动作后,应以速度为核心,重点让学生体验在快速运球过程中的一种放松、自然、协调和人球合一的感觉。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觉,才能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篮球运球技术风格。为了尽快培养学生的这种感觉,下面就高中篮球"运球"教学谈谈笔者的心得与体会。一、原地运球在初学阶段,让学生体会手指、手腕的张开与放松动作,尽量做到手掌与篮球的  相似文献   

9.
许斌 《体育教学》2010,(7):42-42
一、案例背景 篮球运球技术是水平二体育教材球类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是初学者较易掌握,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运球技术为其它篮球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原地运球,我也进行了多次教学,也运用过多种运球游戏,但是总是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运球时的节奏,解决运球时眼睛看球的毛病。  相似文献   

10.
<正>本次活动共展示了3节课,评课点是围绕"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准备兼体能"进行探讨,在此,笔者针对《篮球: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一课进行剖析,探讨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与可参考借鉴之处。一、教材理念呈现篮球运球与传球是篮球教学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之一,学好篮球的运球和传球技术,能够为其他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执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与传球技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对"三维"视角下构建单元体系的认识"技术、体能、运用"视解下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要求以技术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技能与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相组合,通过"组合"练习来提高体能和巩固所学技能;引导学生用掌握的运动技术结合体能水平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本课教师设计的《鱼跃前滚翻》教学单元以技术教学为载体,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最后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问卷、网上查阅资料等多种调查方式得知,大部分人都对开放式运动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将开放式运动技能的理念融入到篮球运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概括性将运球技术分为自身的感觉、外部环境、自身判断和自身的反应4个部分.对于篮球技术指标的评判标准,我国也将其分为4部分,分别是对篮球运用传球技能学习的整体效果、对篮球运用发球及运球技能学习的整体效果、学生关于篮球文化认识与了解的整体效果和学生对于篮球各项技能掌握稳定性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篮球是一项普及率比较高,参与度比较广的体育运动,也是体育中考的项目之一。众所周知,篮球是一项激烈的运动,体能是比赛取胜的关键之一。要取得篮球比赛的胜利,除了运动员具有精湛的篮球技能外,还要有充沛的体能。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弹跳训练等五个方面来抓牢抓实学生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保持充沛的体能,从而促进篮球教学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市体育中考的技能选项中篮球14米×4往返运球是学生选择比较多的一个项目,也是考试时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失误的项目,往往会影响学生体育中考的分数。笔者多年从事初三体育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篮球运球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能素质的提升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实施技能练习与体能练习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运动技能,促进技能与体能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运动技能与体能的概念、关系与融合设计的意义,探寻篮球教学中运动技能与体能相结合设计,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运动技能与体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相关体能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技战术水平。可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提升整节课的运动强度,进行单一的跑、跳练习,或者在课课练环节简单地做一些俯卧撑、平板支撑等练习,虽然也起到了提升体能的效果,却忽视了  相似文献   

17.
体能是篮球技战术学习的基础,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技战术的掌握。培养篮球专业人才的体育院系在篮球专项课中应该增加专业体能教学内容,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掌握篮球技战术;二可以提高教师、学生在篮球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希望能引起同仁的重视,在每节篮球专项课中拿出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培养全面的篮球人才,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呈现 (本例在原案例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原案例出处:刘健主编.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60): 1.教材内容 (1)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2)接力跑游戏 2.教学对象:高一男生 3.学情分析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而定,因此,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本课还利用篮球与呼啦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娱乐性的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的难度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21,(4):16-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对初中篮球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练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篮球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兼顾的练习可分为以调动积极性和热身为目的的体能练习、以技能学习为主的体能练习、技能学习后加强体能练习等三种形式,各种练习形式的练习侧重点和运动负荷安排有较大区别。体能、技能协同发展时要注意区分体能与体力的差别,关注技能学习与体能练习的先后顺序,控制体能练习的负荷及量度。  相似文献   

20.
篮球运球的诱导练习简介●马胜利白喜林运球是篮球比赛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由于运球技术本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比较感兴趣,但运球的技术多样、复杂,所以部分学生在完成规定的教学时数后,仍达不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