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推进发展性心理康教育。“幸福课”在英国和美国的成功实践,对心理健康活动课有着很好的启示。国内学者把心理课掺为中国特色的“幸福课”,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幸福课”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本文还对心理教师如何应对“幸福课”的挑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的幸福促进、价值实现、人际和谐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学科。积极心理学能够被应用到幸福教育、优势美德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积极心理资源开发、人生意义教育五个方面。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改进,能够促进思政教育自身发展,为解决思政教育热点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岚  马会梅  刘毅 《文教资料》2008,(5):209-210
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关注人类心理品质的培养及潜能的发挥,引导人追求快乐与幸福,使"积极"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新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教育的积极价值取向,对确立高校积极心理教育目标,丰富心理教育内容,并拓宽心理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从另一个视角看待人类心理的心理研究科学,它重视培养人类的积极面的天然能力,关注人类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健康幸福的因素。大学生教育中的目标正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本文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带来的对大学教育的思考和启发,并对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做出尝试,提出了可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不仅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领域,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变革的空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应用价值。学科渗透与融合的主要策略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外部渗透和内部渗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论述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构建了以积极心理学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支撑点的理论模块.积极心理学兴起引发"幸福革命",拓展了心理学应用领域,成为当代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领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不但关系到教师群体的生命质量,更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幸福,同样也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希望本研究能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将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运用于高校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实践意蕴。心理咨询理论为心理教育课程教学提供了"教学分类""课堂情境设计""思辨与逻辑""积极心理学导向"的教学视野;心理咨询技术为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从课前准备、课程导入、课程主题的心理教育分析三个方面给予示范或启示。  相似文献   

8.
探索教学心理规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学科。跟踪学科研究前沿,注重理论创新是构建教学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客观要求;探索教学心理规律,进行课堂教学心理的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学心理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把心理学理论研究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拓展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增强了教学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探讨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写作心理素质及健康人格的影响,采用自然实验法,用幸福感、写作心理及健康人格的三份量表对实验班被试和对照班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得出结论,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及写作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健康统合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成功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治疗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学思想在心理治疗事件中的运用。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并详细说明了它在积极心理健康、抑郁、灾后心理重建中的应用。积极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今后心理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周海燕 《家长》2024,(3):44-46
<正>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面的心理学分支,强调个体的潜能、优势和幸福,而非仅仅关注心理问题和障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治意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析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合理地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一、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相结合?参考积极心理学理论体系与欧美幸福课实践,国内一线心理专家积累了诸多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实践心得,并联袂编写了《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一书。该《指南》详细介绍了幸福课的诞生背景,既有教学实践、课程内容,又有对课程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阶段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学业压力、就业焦虑、情绪压力、自我认知和家庭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对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提出建议:将积极心理学纳入到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建立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价值;加强教师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并将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融入课堂;在现有的心理支持网络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心理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并重以及培养专门的积极心理师资队伍等。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理论,其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概述,进而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凤玲 《考试周刊》2012,(18):38-3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加强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等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应用为核心问题,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实践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从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目标基础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可行性,最后,从积极理念和积极方法两个层面阐述了高校应用积极心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奇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timihalyi)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开创的幸福流理论是积极心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幸福流是幸福的心理体验、和谐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个体保持内在动机,它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竞技、教学设计和电子商务领域。  相似文献   

18.
沈涛 《学语文》2012,(2):79-80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维纳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心理归因理论。这一理论创立不久便被引入教育领域和教育研究领域,通过研究学习者学业成就的归因倾向及其相关效应,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供了依据。归因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后,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积极语言心理学是在语言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之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范式,它研究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语言领域,关注积极语言的结构、性质、特点,积极语言在认知、情感、行动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语言的能力与积极品质、潜能、动机的关系。积极语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为师生积极心理和积极行为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小学教师因普遍欠缺心理学知识,因而不能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的共性情况,该文通俗扼要地介绍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框架效应、首因效应等几种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了这几种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并主张在教育教学中以这些心理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心理效应规律,讲究师生沟通艺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