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遗闻轶事的小说,全书不仅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通过魏晋士人对生命的认识、返归自然的生存理想和对“才学”与“德操”的价值追求,体现着魏晋士人明显的伤世情怀。  相似文献   

2.
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对魏晋士人的思想、言行、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士人将老庄的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当中,对自由、生命、自然有了自己的解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在老庄思想影响下的整个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众多文士共同编撰,记载着汉末到魏晋时期名士言行的志人小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名士的形象和当时的时代特征。本文选取东晋名士戴逵作为研究对象,以《世说新语》中的记载为主,分析他身上折射出的魏晋士人的时代特征,得出魏晋士人以"名士"的形象出现,思想上有着儒道兼容、玄佛兼容以及崇尚闲游隐逸等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再现了魏晋风度。谢安是《世说新语》重点记述的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谢安的形象来领略魏晋名士风范,并对谢安的隐居与出仕行为所反映出的魏晋士人心态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5.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6.
魏晋士人之"啸",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行为符号,也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试图从魏晋士人习尚的文化角度、魏晋士人特有的对自然的热烈追求与向往及其"啸"对后人的影响方面来探究之,以窥视魏晋士人风情。  相似文献   

7.
在《世说新语》中,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心灵境界追求,主要包括人格和心灵的艺术化的开展内容。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魏晋士人的丰富情感和形象来自于他们的高度觉醒。在魏晋士人的这些情感中,也饱含着对于生命的珍爱。他们虽然在心灵层面经历了较多的痛苦,但是还会去追求快乐和自由,并且在生活中找寻乐趣,过上富有情趣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玄风盛行,士人们清谈,饮酒,服药,显得通脱潇洒,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但是在魏晋风度之下,士人们却处于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之中,这种痛苦到了极点才呈现为一种表面上的快乐。本文试从这种精神矛盾中揭示士人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士人形象,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神面貌。但是《世说新语》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群体同样值得关注,她们与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来讲,可以从德行、才智、叛逆、胆识等方面加以认识。分析这些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气,进而从侧面折射出与前代相比,魏晋士人在女性观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在政治上,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政权更迭最频繁;在思想文化上,玄学兴起,道教勃兴等,使儒学的发展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大转折,魏晋士人的思想革新,更加自由开放,魏晋风度由此形成并蓬勃发展。《世说新语》是一本记录魏晋士人言行的一本书,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亟待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一书中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聪慧机敏,有的气度非凡,有的德艺双馨,并且,她们的这种才情和胆识开始被当时的男子所赞赏,这较于传统女性的形象——女性只是作为一种男人的附属品,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的突破正反映了魏晋南朝士人女性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魏晋是人的觉醒时期。通过分析《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的形象来探究"人的觉醒"的深刻内涵。魏晋士人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性光辉的人物群体:他们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深感人生短暂无常,同时又不放弃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反抗权威礼教,超越自我,执着于生命的自由;他们张扬自我,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强调个性之"真"与"生气",实现了活泼自由的人生。魏晋士人所体现出来的这些普遍的人性价值,是这个时代"人的觉醒"最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先秦两汉所建立和崇尚的一种群体人格观,而魏晋士人在生命意识的推涌下追求和建立理想人格———“自然”人格,这是魏晋人以“自然”为哲学底蕴的生命意识所决定的,将“自然”之道在人格生命深处内化为“真”。“自然”人格观的表现为率性而为的真情、深情乃至殉情。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可见 ,高雅飘逸的名士也有滑稽世俗的言行举止。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天下沉浊 ,不可与庄语 ;玄风的熏染。本文试图运用滑稽美学的理论来探讨“魏晋滑稽“的表现方式及其反映的名士心态 ,以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4.
魏晋士人提倡彰显个性,表露真情和追求自由,这些观念体现在名士的言行举止中,形成了魏晋特有的名士风流的文化现象.而<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典故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极好说明.  相似文献   

15.
魏晋虽是小赋极为兴盛的文学阶段,但当社会相对稳定发展时,大赋就不断出现,甚至在某个时段占据过赋坛的主导地位。其题材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与汉大赋有惊人的相似,但也有变化,最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赋失去生存的土壤,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6.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周易》与楚辞深度融合,促进了骚体赋的时代新变。  相似文献   

17.
早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给予《诗品》以足够的关注,它们尽力发掘《诗品》的理论品格,彰显《诗品》在诗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展示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文化侧影。它们的书写形象地展示了魏晋六朝文学在民国时期的接受效应,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文人重新发现传统的力度,构成了民国文人深沉的魏晋六朝情结发扬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物感"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之一。自汉代明确提出"物感"之说至魏晋时期论述的蔚为大观。建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可以说为"物感"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安诗歌对"物感"的灵活生动的运用与建安时期的个体意识的初步自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中国文艺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学美学思想。意象概念并非凭空生成,而具有哲学文学两方面的长期积累。从先秦有关“言”、“意”、“象”关系的论述,到魏晋玄学兴起,深化对“言”、“意”、“象”三者的思辩,加上先秦《诗》、《骚》以及两汉魏晋文学创作对文论的影响,才最终形成这一独具东方民族色彩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嵇康论体文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体现了嵇康的学术个性,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论体文的代表作,采用论文体制,在语体上使用对话体和骈文体,并形成了典雅又新奇的整体风貌。研究嵇康论体文特性,进而探析魏晋思想对论体文的影响,为探索魏晋论体文学术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