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农村依靠供销社协助新华书店发行图书,是根据文化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1956年1月30日发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联合指示》开始的。联合指示要求,在年内除少数民族地区外,所有基层供销社都要增加图书发行业务,在综合商店内  相似文献   

2.
(一)坚定不移地依靠供销合作社自从在农村有了农村供销合作社以后,它就成了新华书店农村发行的亲密伙伴。1956年1月,文化部和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出指示,把通过供销合作社发行图书定为改善农村图书发行的正确方向。同年10月,文化部和供销合作总社又联合发出指示,说依靠供销合作社是加强农村图书发行的方针。指示指出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发行图书,具有四大优越条件:(1)机构深入普遍,也就是以后常说的点多面广;(2)与群众有密切联系;(3)不要新起炉灶,比书店自设下伸点节约得多;(4)便于组织小商贩销售。自那以后,供销社售书进展很顺利,至1984年,全国农村供销社售书点达70507处。但从1985年开始,供销社售书点却逐年减少,至1991年,只剩下44738  相似文献   

3.
新华书店数十年来开展农村发行的主要力量是农村流供员、自身下伸网点和供销社售书点。供销社与新华书店共同合作曾在农村图书发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70年代供销社全盛时期,全省有数千个供销社经营图书和年画。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转轨的严重影响,供销...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图书发行过去主要依靠基层供销社。农村供销社发过图书的鼎盛期在1976年,当时拥有发行网点为10.3万个。作为新华书店的合作伙伴,供销社经营图书始于1951年,以后随着供销社在农村的普及而普及,其图书发行量通常占到新华书店销售额的20-30%。几十年来,为推动农村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文化部、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华书店总店等部门自先后17次联合发文,不断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最近的一天是1996年8月28日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新闻出版署的名义签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图书音像制昆发行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5.
一日中则昃,日盈则食。我国农村供销社发行图书的顶盛期在1976年,当时的发行网点为10.3万个,也就在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宣传发行红宝书的调子开始降温。从第二年起,全国供销社发行网点增长的势头趋缓。供销社经营图书始于1951年,作为新华书店的合作伙伴,图书发行也随着供销社在农村的普及而普及。供销社的图书发  相似文献   

6.
大力开拓农村图书市场,切实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买书难、卖书也难”的“两难”局面,是摆在全国图书发行业面前“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本文拟结合江西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农村图书发行现状与制约因素一是网点萎缩。以供销社的网点为例,80年代初江西省基本上乡乡镇镇有网点。1987年全省1803个乡镇有供销社图书网点2330处,到现在为止,只剩996处,有的县供销社网点已所剩无几了,有的县出现了空白点,现有的供销社图书网点真正经营得好的也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7.
一日中则昃,日盈则食。我国农村供销社发行图书的鼎盛期在1976年,当时的发行网点为103万个,也就在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宣传发行红宝书的调子开始降温。从第二年起,全国供销社发行网点增长的势头趋缓。供销社经营图书始于1951年,作为新华书店的合作伙伴,图书发行也随着供销社在农村的普及而普及。供销社的图书发行量通常占到新华书店销售额的20%~30%。几十年来,为推动农村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文化部、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署、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华书店总店等部门曾先后17次联合发文,以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作为图书发行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发行,也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其主要标志是:传统的国合(国有新华书店和供销社)单一发行渠道被突破,多渠道正在形成和发展;传统的经销包退形式被突破,灵活多样的形式已在推行,传统的“大锅饭”分配方式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按劳分配的新办法。总之,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重庆市潼南县新华书店根据当时农村发行面临的困境,经与供销社协商,将该社图书门市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供销社图书门市成为潼南县店的连锁店,使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得以保持下来。两年后的今天,该县农村发行网点巩固,销售、利润和员工个人收入均同步增长,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实践证明,连锁经营是一条促进农村发行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农村图书发行特别是一般图书的发行,除加强下伸网点建设、经常性送书下乡、开展流动供应外,充分利用农村供销社的网点优势,加强日常零售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形势下的“店社联合”势在必行。一、新华书店在农村供销社开设连锁店的条件日趋成熟供销社...  相似文献   

11.
关于供销社卖书问题的思考●张有能从五十年代中期起,福建省农村图书发行的主要渠道一直是依靠供销社商业网点。供销社卖书全盛时期,发行网点达到2000多处,不少县店通过供销社销售的课本、图书占到全店总销售量的70%左右。供销社售书业务能够长期坚持并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图书市场出现了急剧滑坡的局面,销售量大幅度下降,网点也明显减少,基层新华书店的农发员很多成了虚设,农村图书发行已经成了各店的“小萝卜头”,可有可无。这种局面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笔者从事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多年,也就此发表一点浅见。一、引起滑坡的原因1基层新华书店与供销社合作关系的脱离。在长期的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中,供销社是农村发行的重要阵地,是新华书店长期依靠的力量。然而,近年来,随着供销社“社有民营”的出现,一部分承包人受利益的驱使,把利润微薄的图书门市改营他业,有的即使继续存在,也是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四川万县市新华书店对梁平、忠县、龙宝、天城四县区的农村图书发行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农村图书发行滑坡现象较为突出。 调查表明,不论是新华书店下伸门市,还是供销社专营或兼营门市,以及专柜、个体书摊等,农村图书发行普遍呈急骤下滑之势。梁平县新华书店原有农村发行网点65个,现在只有9个,1992年销售70万元,1993年只销售30万元。忠县原有农村发行网点98个,现在只有20个,1992年销售31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之我见刘文波一、农村图书发行业现状近几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图书发行业一直很不景气,并且呈每况愈下的势态,据1993年第5期《出版发行研究》上的一篇文章所指出(作者:踵溪):“自1985年以来,农村销书点(供销社)大幅度减少,平...  相似文献   

15.
强档资讯     
图书下乡——优惠政策未全部落实 全国县(市)新华书店承担农村图书发行任务,发行费用大,发到农村的一般书籍基本亏损。为支持图书下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1994年12月联合发出《关于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的规定》。其中第三条规定:全国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销售的出版物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退还的税款用于发行网点建设。  相似文献   

16.
依靠供销社搞好山区图书发行方山县新华书店方山县店是一个只有9名职工的山区小店,但仍深深地感到重任在肩,需倍加努力。多年来,我店一直对农村图书发行工作非常重视,想方设法通过自身的辛勤工作,把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读者手中,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供销社搞...  相似文献   

17.
在出版发行界,农村图书发行始终是个难题,难就难在它发行的地域广、人口分散、而农民又普遍文化程度低、购买能力弱,因而图书销售量少,成本高,效益低。新闻出版署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供销社售书点为23792处,比鼎盛时期的103481处,减少了79689处,1997年,新华书店乡镇网点3596处,比1981年增加2121处,似乎无法弥补供销社网点的大面积滑坡。1997年,全国城乡图书销售比重为三比一,而我国城乡人口比重为一比三,城乡人口比重与城乡销售比重的倒置,反映了我国农村读者图书购买力低,反映了开发农村市场任务的艰巨。那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全国农村读物出版、发行工作会议精神,北京市出版局和供销社于四月中旬联合召开了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和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了改进措施。大家认为,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农村读物的大量出版,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农村对图书的需要相比,仍有差距。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首先是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八亿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提高,农村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图书、电影、电视、戏剧、广播等等走向农村,丰富了亿万农民的精神生活,对促进人民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1981年全国农村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以后,发往农村的各类图书,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有显著增加。以河南省为例,1987年发往农村的图书总额为9353万元,分别为1978年3120万元和1980年6278万元的299.80和149%,成绩是很显著的。但是,目前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现状,距离广大农村读者的需要,还有不少差距,尤其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和山区、“买书难”的问题仍未真正解决,过去新华书店实行的双轨制的农村发行体制,即靠自身的农村发行员开展流动供应和靠农村供销社代销图书,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我们有些同志觉得依靠供销社发行图书数量少、费用高,得不偿失,还不如扩大书店自销比例,经济上更划算一些。因而图书也不愿往农村发了;农村发行组有的撤销,有的和仓库或批发部合并;书店系统对农村图书发行的调研工作也没有过去那样重视。农村图书发行呈现网点无人辅导、书源严重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