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乃是一个别具风格的佛教宗派。它的创始人是慧能(公元683—712)。在慧能以前,只有禅学,并无禅宗,慧能以后,才有禅宗。而禅宗与禅学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慧能创立了禅宗,但禅宗的大发展和演变,却是在慧能去世之后。 慧能出身比较贫苦,不识字,他本人没有撰写过什么东西,他的弟子法海编集了他的语录,称为《坛经》(传说是韶州刺史请他去讲法,他在韶州大梵寺讲了一天,法海作了记录,  相似文献   

3.
传统佛教对人做出了东方式的理解,但存在诸多不足.禅宗克服了传统佛教的局限,对人做出了独特的理解.早期禅宗突出了"心"这一视角的地位,慧能及其后学则不断发明,层层推进,慧能的"即心即佛"、神会的"寂知指体"、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黄檗希运的"无心是道"、临济义玄的"无位真人"和"四料拣",无不体现出禅宗对人的观照的东方品格.  相似文献   

4.
禅宗崛起于唐代,并演化为中国佛教最有影响的宗派,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禅宗文化.禅宗文化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于人格理念上的平等意识以及哲学思维上的艺术气质.正是由于具备这两方面的学术特质,禅宗文化对众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并且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5.
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明的宗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唐代,慧能所创立的南宗逐步将禅宗发扬光大,禅宗演进为影响唐代社会的重要宗教力量。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于这一时期的王维,诗歌创作自然受到禅宗的影响:其山水诗中云和水的形象,成为自性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师范大学皮朝纲先生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禅宗美学的学者,上个世纪80年代便有《慧能、〈坛经〉与中国美学》、《六祖"革命"与中国美学传统的完形》等文面世,90年代又有《静默的美学》(合著)、《禅宗美学史稿》、《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等书出版。先生一生的主要兴趣是研究中国美学特别是禅宗美学。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有幸聆听  相似文献   

7.
慧能是禅宗六祖,南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发扬“止恶扬善”的戒律精神,提出无相戒、无相忏悔、无相三归依戒和自性四弘誓愿,立足于自性清净心,将戒体与戒相融为一体,把皈依三宝变成对自性的皈依,并在自性中忏悔恶业。这种将他律化为内心自律的戒律思想是佛教戒律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促使禅宗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派。时至今日,慧能的戒律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律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初传时依附于道术、玄学、儒学之上,南北朝时转而发展玄学,隋唐时佛教宗派形式。各宗派在修持方式、义理建构上各有不同,但都以心性论作为宗派重心及以儒论佛,融摄儒家伦理道德,发展了中古心性论及融合儒学伦理而中国化。其中禅宗的佛性说及顿悟成佛说,则是对中古心性论的重要发展,其倡导的出世与入世圆融一体的生存方式,契合了儒家人生理想而成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中国禅宗史上,“南能北秀”时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过渡期中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慧能还是神秀的禅学及美学思想,都带有这一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色彩;他们都没有离开“东山法门”的轨道,只是从不同侧面继承和发展了弘忍的禅法,而且都与马祖道一开创的洪州宗之后的南禅有着重大差别。论文从“南能北秀”对审美本体的追问、审美境界的向往和审美体验的探究等几个方面的异同,以及他们的禅学及美学思想的某些特点进行了考察、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不仅是一个思想和学术运动,而且是一个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尤为直接和巨大。诗歌由于体裁的特殊性,成为文学创作中受到禅宗影响最为深刻、丰富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天台宗与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两个重要宗派。禅宗早期主张藉教悟宗,天台宗则强调解行并进。六祖以后,禅宗提出教外别传,天台宗则以教立宗。晚唐以降,禅宗依靠其对世俗势力的影响帮助天台宗恢复经典,天台宗则以经教的优势为禅宗提供教理方面的助益。两宗关系呈现出一个各自独立发展到相互对立到相互合流的过程性展开。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中国美学的研究中,佛教美学思想的研究有许多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禅宗美学、佛教艺术美学、佛教与文艺理论、佛教美学理论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禅宗是一个审美意识高度自觉的宗派。它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国古典美学向纵深发展的作用。禅宗有令人神往的妙谛精义,有令人愉悦的审美效果,有催人自新的最高境界。与禅宗相关联的禅诗,是心灵对自然的感应,是对活跃生命的传达,是对最高妙境的启示。与别的诗歌相比较,禅诗有独特的意象体系,独特的意境创造,独特的表现方法,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4.
“二谛”理论是佛教学说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佛教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的扩大,“二谛”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天台宗、禅宗这两个极具中国特色宗派的佛学思想中也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佛教的中国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它催生了与儒、道鼎立的中国佛教,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世道人心。西汉至西晋的输入传播是佛教中国化的开端,其主要活动是翻译佛经、讲习经义: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是中国佛教的成长发展期,连续出现了中国佛教的两个信仰高潮;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成熟繁荣期,八宗争鸣,竞放异彩,而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五代以降是中国佛教的退潮延续期,佛教的中国化至此定型。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中的"自我"、"大我"、"超我"和"无我"是艺术创作中的不同境界,在审美体验中对审美意象生成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艺术的"大我"、"无我"、"超我"与"自我"源于老庄美学,杂糅了儒、佛的综合影响,其中富有中国韵味的佛家宗派禅宗对其影响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自李泽厚与刘纲纪两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的"四大思潮"之一以后,学术界对禅宗美学的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史。禅宗美学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起步较晚,因此还有许多问题来不及涉猎,还有一些"处女地"也来不及开辟。人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较多的是从禅学(哲学)的视角和层面进行发掘和解说,而很少涉及禅门中人对文学艺术的主张和见解。至今,在中国美学史、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国书法美学史和中国禅宗美学史等等的研究中,都未涉及禅宗绘画美学与书法美学。开展禅宗绘画美学史与书法美学史研究,可以拓宽禅宗美学研究(含美学基本原理与美学史研究)的范围,拓宽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含美学基本原理与美学史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最大也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派别。它虽然尊来华传法的西天二十八祖达摩为初祖,但实际上,禅宗真正的创立者应是唐代的慧能。慧能的高徒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不过四人中只有南岳、青原二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形成伪仰、临济二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这五宗因同属禅宗,故世称“一花五叶”。在此“五叶”中,又只有临济、曹洞二宗流传最久最广,因此可以说,中国禅宗的代表派别就是临济宗和曹洞宗两家。追溯禅宗五派的创立,它们均与闽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代表宗派临济、曹洞的…  相似文献   

19.
禅宗是中国的产物,是印度佛教的神秘主义与中国老庄的自然主义以及儒家的实用主义的结合。禅宗的建立和传播对中国的社会、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领域,禅宗的精神和修行方式等对中国画的创作题材、形式、方法、意境和审美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浸淫,使中国绘画达到了至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禅宗作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和艺术影响深远。禅学思考的问题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与中国艺术精神内在契合。禅宗美学以独特的艺术旨趣对中国绘画创作高度渗透,在传统绘画体系之外建立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并由此推进了中国艺术审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