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流行于冬春季节,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脓性脑膜炎,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从出生7天的新生儿到70岁以上的老人,普遍易被感染,但多发生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2岁左右的婴儿患病率最高。孩子患了流脑后,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健康,有的会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甚至被夺去宝贵的生命。流脑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和鼻咽部带有脑膜炎双球菌但没有症状的人是传染源。当他们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菌可随飞沫散布到空气中,若被正常人吸入,其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病菌就会繁…  相似文献   

2.
《母婴世界》2014,(1):40-41
寒冬来临,万物沉睡。可恶的病菌是否也“休息回家”呢?有的病菌非常顽强,它们出没在冬春之交,喜欢安居在我们的中枢神经,它就是脑膜炎双球菌,“流脑”就是它们一手“策划”的戏码。  相似文献   

3.
罗蓉蓉 《家庭教育》2006,(3X):62-63
据来自儿童医院的消息,近年来,临床流脑患儿的发病率比有所上升,而且病儿的发病时间比较集中,在2月~4月达到高峰。由于流脑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在这个流行季节,父母应给予高度的警惕。[编按]  相似文献   

4.
民谚有云:“早春早春,慎防‘春瘟’。珍意养生,切勿轻心。”流感、麻疹、痄腮、猩红热、风疹等传染病将可能流行。为此,搞好这些流行病的预防工作很重要。 必须重视个人卫生,对衣物和被褥等必须勤洗勤晒;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新鲜;不带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游玩;在流脑流行区,每天早晨最好用醋在室内熏蒸杀菌。 在流行病高发季节,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咽喉肿痛、头痛、皮肤出血等症状时,必须马上送医院诊治,切勿延误。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后抵抗力会降低,容易受到脑膜炎双球菌的袭击而发病,所以要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每顿进餐时,最好喝点食醋,菜肴中宜拌些蒜泥或姜汁,这样可有效杀菌;饭后用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流脑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据来自儿童医院的消息,近年来,临床流脑患儿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且病儿的发病时间比较集中,在2月份~4月份达到高峰。由于流脑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在这个流行季节,父母应给予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身体免疫力不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并相互传染,而教室是少年儿童中传染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在传染病流行季节除作好其它预防措施外,有必要对教室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主要有流感、流脑、肝炎等,过氧乙酸能高效、快速地杀灭这些病菌.过氧乙酸不稳定不能久置,难以买到成品,但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也很低,中学化学实验室完全能够制备.反应原理:由醋酸与过氧化氢在硫酸存在下,反应制备过氧乙酸仪器药品:1.反应容器:500mL细口玻璃瓶;2.搅拌器:由电动机和搅拌浆组成…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通常称为“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末春初常见流行。脑膜炎双球菌通过空气飞沫自口鼻侵入人体 ,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 ,一般经过2~3天的潜伏期然后发病。患儿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主要是发烧、头痛、咽痛、流涕等。绝大多数患儿可自愈或经治疗后很快痊愈 ;少数患儿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差 ,或由于发现晚而未得到及时治疗 ,或由于侵入细菌数量大 ,毒力强 ,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并继续生长繁殖而发展为菌血症。此期患儿中的多数 ,经过机体与病原菌的斗争 ,进入血液循环的细菌被消灭 ,表现的症…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几十年来流脑流行资料的分析,大约每隔3~5年便要出现一次小的流行,每隔8~10年就会发生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今年距前一次流脑流行已相隔八年,有关专家透露,今年正处在流脑流行的前夕。为此,我们要抓紧做好预防流脑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冬春两季呼吸道传染病增多。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发病快,病情恶化快,死亡率高。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流脑的一些早期症状,以便及早诊治。由于流脑早期表现出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常被误诊为感冒,特病情恶化,尽管诊断不难了,但往往失去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机。细。。观察,流脑早期毕竟有一些不同于感冒的地方,即该病的“苗头”。发现“苗头”,就不至于麻痹,做到勤观察、早就医。流脑的“苗头”有以下几点:一、类似感冒,但流鼻涕、打喷嚏。咳嗽、音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并不明显。突然高烧,感到冷…  相似文献   

10.
春季防流脑     
春天时,儿童很容易感染流脑。流脑的具体预防方法是:一、常晒太阳,勤晒被褥,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相似文献   

11.
春天气温回升,空气中的各种病毒和细菌非常活跃,易发白喉、百日咳、麻疹、流感、流脑等传染病。婴幼儿肌体抵抗力差,呼吸道短浅,口腔,咽、鼻粘膜细嫩、薄弱,易感性强,遇寒冷和病菌后会很快引起感染发病。因此,在早春时节不宜带孩子多串门,更不要将孩子带到病人家中玩耍。如必须带孩子探亲访友时,一定要给孩子增添衣服,并戴上口罩。天气稍热时,不要给孩子过早减少衣服,以防着凉感冒。尽量让孩子在自家避风的门口或庭院里晒晒太阳。平时要给孩子吃些大蒜和高蛋白、易消化  相似文献   

12.
咨询台     
咨询台怎样早期识别“流脑”?张丽“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好发于春季,儿童多见。“流脑”早期很象感冒,头痛、头昏、发热、一塞、流涕,咽部红肿干痛,恶心呕吐,有些病儿皮肤、口腔粘膜或眼结膜处会出现针尖样出血点。同时有以上情况的无咳病儿,要及早送...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随地吐痰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所以,随地吐痰的现象到处可见:街道、学校、商店、车站、工作场所等地方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千万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一口痰,其实它里面的病菌千千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痰液中有各种各样的病菌、病毒。根据科学家统计:一个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痰里,每毫升就有结核杆菌5-10万个;一个感冒病人的痰里有大量感冒病毒;感染蛔虫的人,痰里可能有蛔虫的幼虫。即使是健康人的痰里,也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只是因为有些人的抵抗力较强,暂时没有发病。痰里的病毒、病菌生命…  相似文献   

14.
鲁宁 《生物学教学》2005,30(8):63-6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于1805年由瑞士Vieusseaux描述,1887年Weichselbaum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我国于1896年李涛在武昌正式报告。在2003年全国上半年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中,流脑死亡数、病死率均占第6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据卫生部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1月份全国累计报告流脑病例258例,死亡16例,发病人数较去年12月增加4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经肛门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断,结肠、直肠一期吻合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婴幼儿常见型巨结肠症患儿82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1、3、6、12个月观察并发症及例数.结果:全组患儿手术获得成功,24h内开始恢复肠功能,未出现早期并发症.1个月内随访62例患儿有腹泻(大于3次),3个月内仍有21例患儿排便次数较多;5例患儿1个月内出现污粪,3个月时随访1例仍有污粪;3例患儿1个月内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患儿3个月时仍有狭窄,6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粘连性肠梗阻、便秘、失禁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巨结肠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适用于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抗甲霜灵烟草黑胫病菌突变株的交互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保护性杀菌剞和4种内吸性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敏感菌株和4个抗甲霜灵突变株的EC50值,测定了抗甲霜灵烟草黑胫病菌突变株对5种杀菌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抗甲霜灵烟草黑胫病菌突变株对代森锰锌有负交互抗性现象,对百菌清、霜脲氰、乙磷铝和霜霉威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7.
编辑缪启明手足口病也叫疱疹和口炎病,是由肠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儿童。患儿在感染病毒后的3~5天发病,有时在12~24小时即出现低热、不适和腹痛等症状,然后口腔黏膜发生损害。初发于咽部,出现1~3毫米直径大小的带有红晕的水泡,接着在软腭、颊黏膜、舌、齿龈等处也出现损害。水泡破裂后会形成糜烂和小溃疡。同时在患儿手指、足趾侧面,手指屈面,指甲周围,手掌、足底处也有皮疹,有时会累及肛周和生殖器。水泡数目从几个至十几个,几天后水泡干瘪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个别患儿由于抵抗力太弱,皮疹可广泛分布全身。由于…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教学》2011,(7):42-43
几个常见问题的应对 问题1:学生有时出现字不会写、东问西问等问题,导致记录的速度慢,干扰教学进度。  相似文献   

19.
2013—2015年从河南新乡地区5个县市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413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有T、C、S、O等4种生理小种.其中,O小种的分离频率最高,是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分离频率为56.1%;其次是S小种和T小种;C小种的出现频率最低,分离频率仅为5.1%.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在2013—2015年不同小种的数量在年度间动态变化规律有所差异:O小种群体数量逐渐减少;T小种和S小种群体数量逐年增加;C小种群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优势小种O小种具有不同的致病能力,强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为23.36%,中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为37.98%,弱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为38.6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诊断并分析1例新生儿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流脑诊断、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生儿疑似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有关临床资料。收集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结果: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外祖母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流脑菌株,2株菌株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结合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病例。预防控制B群流脑的关键是主要采取以加强病原学监测、敏感药物使用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