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朝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专就五言诗立论。《诗品序》是一篇重要的诗论,包含“吟咏性情”说、物感说、“即目直寻”与“自然英旨”说、“诗有三义”说、“滋味”说等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 ,辨说《诗品下·序》疑难问题。其中 ,专节辨明有关诗歌创作的自然声律理论 ,贯通古今作出综合考察与探索 ,有助于古文论的现代“转化”与钟嵘诗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辨说《诗品下·序》疑难问题。其中,专节辨明有关诗歌创作的自然声律理论,贯通古今作出综合考察与探索,有助于古文论的现代“转化”与钟嵘诗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所选取的对象是五言诗,从纯文学的角度去探求诗歌的艺术规律。试从感物怨情、"滋味"说和"直寻"说这三个角度出发,旨在分析钟嵘《诗品序》中诗学思想,进而深层次地理解当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后,文学评论家是如何从诗歌内部因素出发探求艺术规律的。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话著作,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而《诗品序》作为其审美纲领,在理解《诗品》正文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将就“吟咏性情”说、“自然真美”说、“滋味说”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说。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之所在,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本文就<诗品中·序>的疑难问题试加辨说,当有助于<诗品>研究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所在.<诗品>序文和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乃钟嵘<诗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试加辨说,有助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1.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其中宋征士陶潜被列入中品诗人之列。本文将就《诗品》中"宋征士陶潜"进行详尽的解析,以揭示陶潜在诗坛的功绩地位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并结合陶潜的诗歌创作、南朝时期的诗坛文风以及各家对陶潜的评论,对钟嵘在《诗品》中对陶潜的定位是否有失偏颇的问题略抒管见,以祈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3.
在文论史上,首次从纯文学的角度探讨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诗论专著是钟嵘所著的《诗品》.他在《诗品》中提出了"穷情"的概念,其所论述的一系列诗歌审美标准也都是以"穷情"为核心展开的.钟嵘认为只有"穷情"的诗才"有味"."情"出现于他对上、中、下三品诗人的评价中,可见钟嵘对诗歌"穷情"的重视.以"穷情"为核心,分别从创作和接受角度阐述"穷情"要"自然",有"滋味"."穷情"理论的产生,对诗歌审美价值的张扬和"审悲快感"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钟嵘在《诗品》中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论出发,认为诗歌创作当反映社会生活,当是情之所感、眼之所见,主张自由抒情,反对用事过于繁密,反对华丽的辞藻堆砌,反对妨碍情感表达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反对过分追求声律,追求自然声韵之美。钟嵘主张从"自然英旨"的原则出发,用"直寻"的方法,无功利性地观照世界,钟嵘《诗品》中的"直寻说"对于后世学派主张及美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钟嵘的《诗品》是南朝时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的批评专著,也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的先河。钟嵘在《诗品·序》中就五言诗的创作,系统地论述了它发展的历史,以及有关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问题。虽然重点放在五言诗的溯源探流和品第优劣上,但其意义决不限于这一点。《诗品·序》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6.
《诗品》中“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是钟嵘批驳当时不良文风的出发点,是他的诗论思想中最具统摄性的命题。在文学思想多元发展的情况下,钟嵘以“情性”为基点的诗论思想启发了历代诗论家,成为后世论诗的圭阜。  相似文献   

17.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他所品评的同品诗人之间的次序是“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但他在具体评价诗人诗歌的创作成就时往往流露了对于他们之间优劣关系的看法,这就是《诗品》的品内之品。细致地辨析清楚同品诗人的优劣关系,既可以了解《诗品》的品内之品,也有助于加深对钟嵘诗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诗品》作为中国百代诗话之祖,其诗学思想为后人所继承。清初诗人王士禛的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观点、体例、方法上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本文由《诗品》的具体诗句入手,通过对钟嵘和王士禛诗论的内容、形式、言语、意境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钟嵘《诗品》是如何影响王士禛的诗歌创作和评论的。  相似文献   

19.
《诗品》中“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是钟嵘批驳当时不良文风的出发点,是他的诗论思想中最具统摄性的命题。本文试图论说这一本质论在其诗论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幹在《诗品》中被钟嵘列为下品。《诗品》将徐幹与曹彪并列,说徐幹与刘桢相比如"以莛叩钟"。将徐幹诗歌分别与曹彪、刘桢诗歌进行对比,让徐幹诗歌文本再次置入钟嵘的评价体系,重新解读分析,认为钟嵘将徐幹诗歌列入下品,既顺应了魏晋时期诗歌创作方向,又符合钟嵘评价诗歌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