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文学载体的发展给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以全新的表达、书写方式。同时,文学是人类传播活动中一根敏感而先觉的神经。通过剖析这根神经,我们能了解到网络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昭君出塞的故事常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类文学活动与历史构筑的紧密联系下,昭君故里成为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人文旅游景观.通过考察昭君故里旅游景观相关诗文,从文学作品的描写和传播中探求其自然人文景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体育文学不是体育与文学的简单相加。作为人类活动的构成部分,它们都是人类的生存活动与生存表达;作为文化的表现形态,它们都生成于文化,又是历史与现实文化的承载者与表达者;体育文学将体育与文学聚合在一起,在文学的平台上展示广阔的体育人生,并将这体育人生升华为审美形态。如是,人类的生存活动、文化活动与审美活动,构成体育文学研究的理论题域,这是体育文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应有题域。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性别问题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一些学者敢为人先,大胆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从性别视角观照和审视中国文学与文化,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从“性别”视角考察人类精神文化现象,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结合民族历史和文化开展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展现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文化包括文学在内的丰厚内涵;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结合中国文化现象和具体文学文本分析,有利于文学批评的开展趋向多元化;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从性别文化视角研究女性问题,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近代报刊形成的文化和政治批评的"公共空间",显示了现代文学发生时的社会文化状态,文学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采用适合于公共空间的话语方式生产和传播着文学。发生期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学传播方面表现出传播媒介报刊化、传播范围趋于广泛化、文学的社会功能被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学热:当代世界文坛的一大奇观陈慧君在本世纪50年代后的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企业文学热。企业文学是一种以描写企业经营活动为主要内容,融社会学、经济学和企管学于文学之中的新型文学,曾有人称之为商业小说或财经小说。企业文学的发端可追溯到中世...  相似文献   

7.
由畅广元、惠尚学、齐效斌、屈雅军四位同志撰著的《文艺学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是一部具有求实创新精神的文艺学专著。这种求实创新精神首先体现在全书的逻辑起点设立上。《文艺学导论》的作者们实事求是地对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考察,对历代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的各种见解进行冷静的剖析,对文学和其他学科进行细致的比较,对现实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从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发现了一个简单事实:文学艺术是适应着人类追求情感愉悦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是以丰富和活跃人的情感生活为直接目的的。从这个简单事实出发,他们又发现:文学艺术在其原初阶段就和人类整体实践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按照它自身的规律向前推进的同时,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才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精神活动。不过,科学活动相对地发展了实践活动的客观的、合规律的一面,而文学艺术活动则  相似文献   

8.
唐代私学教育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直接促生密切相关;其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从经史转向文学辞章,并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活力。唐代私学教育具有多元化、个体化、自由化的特征,考生来源多样,教育教学形式多元化,有益于文学的接受与传播。唐代私学教育独特的教学环境为文学风格流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自然人文环境,促进了唐代文学创作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谢六逸(1898——1945),曾用笔名六逸、路易、宏徒等,贵州贵阳人,早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即开始文学活动。他是文研会最早的成员,是该会机关刊物《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的主要编辑之一,也是现代著名编辑家、作家、文学理论家,为我国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旅游学、扎根理论、文化传播学、情绪评价理论等理论与方法,借助网络爬虫工具八爪鱼采集器获取蚂蜂窝游记样本,使用ROST CM6内容挖掘软件对数据样本进行质性分析.通过研究总结旅游体验活动中文化传播的过程,基于"5W模式"构建"旅游情境—传统文化—文化符号—旅游者—文化影响"的五步传播流程,验证旅游体验活动中文化对旅游者文化自信影响过程的内部机理.研究发现,旅游活动对旅游者文化自信的影响是一种动态型的行为过程与思维建构过程,对此类过程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与解释.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传播与接受效应的一个重要成果。重写观念认为,文学的创造与影响寓于文学的接受之中。以文学接受为前提的重写,融合创作、批评、传播、阐释方式于一体,并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促成了雅文学成果的下移,是促成文学文本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学期刊是新时期文学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期间诸多先锋和探索性的"新启蒙"观念,都是由兼具编辑和文艺理论家身份的学者率先在期刊中提出,继而以出版传播活动形成一种文化潮流.《诗探索》作为权威性的当代诗歌理论研究刊物,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就以刊物形式参与到了以艺术审美为标准的新体系建设之中,引导文学发展朝向更加开放...  相似文献   

13.
王卫东 《职大学报》2015,(3):1-6,110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物,总是以不同的形态体现着、建构着一种文化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所追求的目的是人的自由,所体现的价值是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作为创造物与创造活动构成的整体,具有传播与教化的功能;而更其重要的,是它要建构先进的个体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5.
走出“直观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和首要观点──实践,全面引入文艺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学活动包含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多角度认识文学活动是必要和可能的;人道主义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范式。坚持实践的观点,有利于科学认识文学的本质;有利于形成许多同样站得住脚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并构成相互间的互补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学活动“建设人、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布迪厄"场域"视角审视煤炭产业与煤矿文学的关系会发现:煤炭产业为煤矿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内的组织支持和传播平台,造就了煤矿文学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但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行业背景和体制运营也削弱了煤矿文学反思批判的勇气和魄力,牵制了煤矿文学的主题探索和传播推广.为推进煤矿文学的持续发展,相关机构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在时代主题、人物塑造和传播方式上寻求突破和新生.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催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传播形式可变、形式多样、创作自由,体现出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方式互动化、传播速度快捷化、传播媒介多样化的特征。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交流方式和传播方式,是这个时代极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外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内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新生态变迁等.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为我们今天重视、构建和营造良好的文学传播新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崇拜自然,赞美自然,郭沫若自云这是他与歌德共鸣的一个主要方面。“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郁达夫如是说。这两位我国现代浪漫派文学的开拓者对大自然怀有如此亲切、真挚的厚爱,原是不足为奇的。自浪漫主义文学诞生之日起,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诗人从自然万物得到美的启迪和诗意的灵感,而且是将他们自己创造的美赋予大自然,进一步从美的对象化中实现了人类创造美的本质属性。所以,自然观在郭沫若、郁达夫的文学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二元对立的传统译论中,译者被遮掩在作者身后成为隐身人,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却处于卑微的地位。翻译实践的不断繁荣和翻译理论的持续发展加深了人类对翻译活动的认识,终于促成了译者身份的变化,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得到认可。承认译者翻译主体就是承认翻译即"二度创作",才可能为翻译文学在本土文学中找到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