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行星或彗星绕太阳运动时,略去与太阳系中其它星体间的相互作用,仅在太阳和行星或彗星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行星或彗星轨道或为椭圆(包括圆),或为抛物线,或为双曲线,且太阳处在这三种曲线中的一个焦点上.行星或彗  相似文献   

3.
发射人造卫星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发射的越高,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越多,发射越困难.所以通常在发射高(圆周)轨道卫星时先让它进入一个较低的近地圆轨道(停泊轨道)A,然后通过点火加速,使之做离心运动,进入一个椭圆轨道(转移轨道)B,当卫星到达椭圆轨道的远地点P时,再次通过点火加速使其做离心运动,进入预定圆周轨道C.  相似文献   

4.
三个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环绕、脱离、逃逸地球三种不同情况下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人造卫星从地面发射,至少需要第一宇宙速度才能环绕地球飞行;若发射速度增大,卫星还可能脱离地球,甚至挣脱太阳引力束缚而逃逸,飞行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中去.本文介绍如何推出三个宇宙速度.1.第一字宙速度V1(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  相似文献   

5.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上有很多物质的运动是循环的。大到天体,小至电子,它们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着。★天体的循环运动在广袤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按照自己的轨道做循环运动。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第一定律。第一定律把太阳的位置精确标定在椭圆焦点上,各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26颗。行  相似文献   

6.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宇宙速度     
物体达到11.2千米/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  相似文献   

8.
1习题处理笔者在高三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究了一道习题:例题如图1所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地球的中心O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已知卫星近地点和远地点到地球中心O的距离分别为a和b,求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时的速度之比(va)/(vb).  相似文献   

9.
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动时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并且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为一常数,即R^3/T^2=GM/4π^2。中学范围内研究天体运动时行星轨道近似看作圆,则R表示轨道半径,T代表公转周期,M为太阳质量,这就是名的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该公式同样适用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这时M为地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l、下面关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行星的位 置进行观察所记录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数据在测量记录时误差相当大 B.这些数据说明太阳绕地球运动 C.这些数据与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 动为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D.这些数据与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为模 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1.
乔永海 《物理教师》2002,23(8):43-43
我们知道 ,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处在所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一定律 )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 ,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也就是说 ,离太阳越近 ,行星的速率越大 ,离太阳越远 ,行星的速率越小 .这一宏观运动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 ,曾经见过不少同行制作的类似课件 ,他们主要是用Authorware的“运动图标”模拟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运动 ,美中不足的是 ,行星的运动为匀速率运动 ,这样的课件用到课堂中 ,会使学生对这一运动产生错误认识 .本人用Authorware5 .1制作的这一课件…  相似文献   

12.
1.当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时,才能克服地球引力环绕地球飞行,而不至于落回地球表面。当飞行器速度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时,可以脱离地球,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提高到  相似文献   

13.
1 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是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Tycho Brahe)的学生和继承人,他根据第谷毕生观测留下的宝贵资料,孜孜不倦地对行星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是根据观测数据总结的;  相似文献   

14.
总所周知,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在按照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进行公转,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的运动遵循开普勒三定律.笔者发现,在各类物理竞赛中,常会涉及到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本文拟从能量和行星运动的轨迹方程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究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时 ,涉及到卫星发射速度和卫星绕地球运行速度 ,弄清楚这两个速度的极限值 ,不仅有助于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行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而且对于消除一些模糊观点 ,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有较大的帮助 .一、7.9km/ s是人造卫星最小的发射速度人类的卫星之梦 ,从伽利略最初的设想到2 0世纪中期前苏联第一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空 ,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实质问题就是人们要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而把卫星送上太空 .我们知道 ,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 ,系统机械能守恒 ,即E=Ek Ep=常量 .人造卫星在空中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卫星运行轨道,教材中有如下说明:如果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这是为什么呢?人造地球卫星做椭圆运动时,线速度有什么特点?如图1,卫星从近地点A经M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远,后又从B经N到A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近,是什么原因使卫星产生这种运动?卫星在整个椭圆运动过程中遵循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7.
陈锋 《物理教师》2013,34(1):34-35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必修2的"宇宙速度"内容时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物体以第一宇宙速度抛出但速度方向不是水平,能成为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吗?如果物体以第一宇宙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能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吗?……要回答这些问题,不  相似文献   

18.
一些行星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完整的椭圆,而洲际导弹的运动轨迹则是椭圆的一部分,因此在解答这两类天体运动问题时都要应用椭圆知识,由于椭圆方程有直角坐标方程和极坐标方程之分,所以选择不同的方程将会出现不同的解法;若认为洲际导弹发射的高度不是很大,即认为导弹在地面附近飞行,则其椭圆运动可近似分解为绕地球中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和垂直于地球表面的"竖直"上抛运动,  相似文献   

19.
在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公式繁多、变量关系复杂,而速度和加速度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非常关键.本文就与速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一、三个宇宙速度在教材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简称近地环绕速度.(2)在所有的圆轨道卫星中,近地环绕速度最大,因而又叫最大环绕速度.(3)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就是说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落回地面不能进入轨道运动.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20.
《作文》2023,(Z2):91-92
<正>浩瀚的宇宙中,运动中的天体会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由低到高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其中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等构成的。什么是行星呢?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6年提出的行星定义是,有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有足够的质量使自身的引力超过物质的刚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