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次,张林小朋友跑来交给我一块花手帕,说是拣来的,我当场表扬了他,他显得很得意。我问班里小朋友:“这是谁丢的手帕呀?”没有回答声。我就请小班长把这块手帕拿到别班去问问是谁丢的。这时,敏敏突然站起来从小班长手里夺过了花手帕,嘴里还叽叽咕咕地说些什么。看来这块手帕一定是敏敏的,可她为什么刚才不认领,拿回手帕后还叽叽咕咕的呢?我就批评了敏敏,还要她向张林道谢。敏敏听了火更大了,说“我就不谢他!”我又批评她不讲礼貌。敏敏的小嘴翘得高高的。敏敏为什么不谢他呢?经过调查,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敏敏从口袋里掏出手帕要擦汗,不注意手帕掉地上了。敏敏刚想弯下身去拣手帕,张林抢先一步拾到了手帕。张林就不肯还给  相似文献   

2.
早做准备     
女儿第一天去幼儿园。黄昏时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幼儿园。虽然早晨送时,她高高兴兴地跟着老师进了教室,可是,当一切的新鲜感消失后,女儿会不会哭闹起来?会不会不吃饭、不睡觉让老师操心呢?就这样,我揣着这一整天的担心走进了她的教室。“妈妈好。”女儿奔跑着扑到我的怀里。听着女儿甜甜的叫声,看着她满脸绽开的笑容,一颗高悬的心落了地。这时老师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表现很好,一声没哭,总爱笑,跟小朋友玩得也很好。看到别的小朋友哭,她拿小手绢帮着擦眼泪,还安慰人家:‘别哭了,你看我都不哭。晚上妈妈就来接了。’她…  相似文献   

3.
开学不久,我发现新生松松在搭积木时,常常去拿别的小朋友的积木,我暗示了几次,都没有效果。一次我就批评了一声,这下可好,他竟耍起无赖来了,把桌子上的积木全摔在地上,还说:“我不来读书了,我要回家!”说完,真的跑出教室去了。怎么办?再批评吧,他又要使性子,给他讲道理,可又来不及,再说他一时也难听进去。这时我灵机一动,走到教室门口,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从背后喊他说:“松松,你去厕所小便了吗?可要快去快回呀,老师和小朋友等你一起比赛,  相似文献   

4.
提起我们班的葛增俊,可真是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小家伙。尤其是睡午觉,精力旺盛的他从来没安稳地睡过一个午觉。不仅如此,他东聊聊、西看看,影响其它小朋友午睡。每当值中午班,我就绞尽脑汁地想对策,诸如不睡觉就不准做游戏,不睡觉就降到小班,不睡觉就不给小红花等,可这些只打雷不下雨的法子,根本奈何不了他,唉! 这天,又到值中午班了,一切安排好后,我坐到葛增俊的身边。他噘着嘴,我拉着脸,谁都不服谁。我把主意拿定——强制!于是压低声音说“闭上眼睛!”他从命。我得意一笑,随手掖掖他的被角,却碰到硬硬的东西,掀…  相似文献   

5.
李林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成为老师瞩目的焦点。那时候,因为他聪明活泼,长得像个瓷娃娃,幼儿同里每个班的班主任都希望他在自己班上。就这样一直到了五年级,他的有些行为仍然像个幼儿园小朋友一样:上课经常故意在教室外逗留十几分钟,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连一声“报告”也没有。班上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一脸的“自豪”,以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老师问他迟到的原因,他说回家拿书去了,弄得老师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6.
郝燕 《早期教育》2006,(11):32-33
第一次亲密接触 今天是我们小一班与大五班第一个“互访日”活动,之前我和夏老师已经商定,第一个互访日由大五班做主人,开放班级区角游戏,采用“整体交流”(即全班所有孩子都去)的方式进行。孩子们听说要去大五班玩游戏.表现得很兴奋。只有适应性较差的徐彦卿小朋友一个人默默地坐着,于是我对他说:如果不喜欢就和郝老师一块玩。他点点头。  相似文献   

7.
张海军 《师道》2003,(7):32-32
面对癞蛤蟆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学习不用心,我被分到普通班。我们班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淘气班,已经换了许多次班主任。听说今天又来了一个新班主任,我和几个淘气鬼商量用什么办法来吓吓他。就在这时,一只癞蛤蟆走进我的视线,对,就用它了。上课了,一个又瘦又矮的人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大家好,我是你们新来的班主任,我叫……”我看见他伸手到粉笔盒里拿粉笔,心里就想乐。心里说:“他一定会害怕得要命。”但我错了。他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的举动更是我所想不到的,他竟然把癞蛤蟆拿在手中,然后笑着对我们说:“谢谢你们,看来这就…  相似文献   

8.
本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发现我班黄俊锋小朋友没有来上学,怀疑他是不是走到隔壁教室了。因为开学的第一天临时在隔壁教室报到的,想到此马上派学生去看,发现没有。我不放心亲自过问,结果确实没来。转念又想:也许假期作业未完成,说不定在家补作业呢。报到时,我再三强调没有完成作业者不得发新书。没想到下午第二节下课,二(3)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在办公室说:“我班一个外地的小朋友名叫黄俊锋真够机灵唉,书学费未交把一套新书给领去了。”(二(3)班是外地民工子女单独的一个班)“黄俊锋”好熟悉的名字,脑海里马上闪现出这个小家伙的影子,难道真是他?难…  相似文献   

9.
老师错了     
一次美术课结束后,我请小朋友自己去把挂在墙上的作业袋拿下来放作业,可赵元小朋友站在那儿不动。我说:“赵元,去拿你的作业袋。”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认识自己的名字。”我脱口而出:“你已经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怎么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听了我的话,赵元脸红红地站在那一动不动。这天,我发现赵元在集体活动中很少举手发言。午饭时,我问他:“你今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块活动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章晖小朋友拾到一块手帕交给我,我皱皱眉头说“放着吧”便顺手扔在桌上,没有再去注意。又有一次,我见到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走过去一看,原来一个小朋友拾到了衣服,想交给老师,章晖却说:“算了吧,有点脏了,老师一定不要的!”听到这话,我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便连忙走上去,接过衣服说:“老师要。来,我们一起找找是谁丢的,好不好?”后来,我认真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  相似文献   

11.
李沙沙 《学前教育》2023,(18):18-19
<正>游戏时间玩具轻拿轻放,用多少拿多少,游戏结束后及时归位,是我班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做到的事,唯独浩浩例外。他拿到玩具总是哗啦一下全部倒在地上,随意摆弄几下,就去拿另外的玩具。不论是娃娃家、益智区还是搭建区,班里的玩具几乎全都难逃他的“魔掌”。不仅如此,他还会拿着玩具扔来扔去,教室的各个角落都有他扔的玩具,他甚至踩着玩具跑来跑去。游戏结束时,其他小朋友都在收拾玩具,他不仅不整理,反而扔得更起劲了。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叫王朋的小朋友拿了别人的铅笔,丢铅笔的小朋友急得团团转,而王朋就是不交出来。我知道后,就把王朋叫到面前,我既未对他大声训斥,也未强其交出来,而是耐心和蔼地问:“王朋,你拿了别人的铅笔,是吗?”他点点头,“铅笔是别人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多难过呀!”我用手抚摸着他的头,继续说:“你再想想,如果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心里会怎么想呢?难过不难过?”听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我把铅笔还给她,以后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这才是好孩子,老师就喜欢知错就改的小…  相似文献   

13.
英英认错     
放假后,我去英英小朋友家访问。一到她家,英英一个劲地拉着她妈妈的衣服,要妈妈去拿什么东西给我看,妈妈问她拿什么,她又支支唔唔地似乎不好意思。我就说:“英英有什么东西要给老师看,老师是很高兴的,快自己去拿吧。”经我这么一说,她拿出一只小塑桶,打开桶盖一看,里面有许多橡皮泥。英英鼓起勇气对我说,其中两块是她自己的,另外的都是从幼儿园拿来的,要还给幼儿园。她还说这些橡皮泥是过去拿的,现在没有拿过,以后也不再拿了。啊!小英英为这件事,一定是憋了很久了,今天终于向我认错了。我记得英英拿橡皮泥的事发生在上学期,当时我对她进行了教育,不过我不知道她拿了  相似文献   

14.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5.
刘莹 《山东教育》2003,(36):37-37
耿浩然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哩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清我的话。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向了缸子架。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请耿浩然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耿浩然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  相似文献   

16.
应臀女 《顽皮娃娃》2006,(10):I0005-I0006
商场景回放 在进行了集中安静活动并布置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后,我请小朋友静、齐、快地回到桌子边,准备画画了。已是大班的孩子对这点要求已能很好地遵守了。可当大家都安静下来,小组长去拿画笔时,唐家鑫猛地站起来,跑出去了。“家鑫,你干什么,回来!”我喊得比较响,他愣了一下,回来了。“你已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应该知道怎样守规则!好了,赶快坐好吧。”我转换口气并请他坐好,接着就开始组织活动。因为是画意愿画,我开始时并没想到拿黑板演示,可小朋友对要表现的主题并不理解,于是我请佳佳去把黑板拿进来,我在黑板上演示了一下。孩子们开始作画了,我巡视着,来到家鑫身边,见他还没动笔,我就问:“家鑫你还没想好呀?”“其实,应老师,我刚才是要去帮你拿黑板的。”家鑫有些委屈地说。“是吗?对不起,老师应该问清楚。你能跟老师说,老师很开心,现在好好画画好吗?”我非常内疚,家鑫觉得解释清楚了也就非常轻松地作画了。  相似文献   

17.
敢于尝试     
“电视连续剧《涉外保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小男孩弗来克去冰箱拿鸡蛋,由于鸡蛋放在冰箱上层,没拿好,给打碎了,中国保姆见状,马上跑上前说:“不要动,让我来收拾,我帮你拿。”而弗莱克的妈妈却执意再弗莱克自己去收拾好,并让他再去拿一个鸡蛋。当弗莱克在中国保姆的“保护”下退缩时,他妈妈又鼓励他说:“你是个男子汉,你能行的。”果然弗莱克顺利地拿到了鸡蛋,开心地笑了。这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家长朋友们可能也有类似的经历。吃饭了,孩子想给你拿个碗,你可能会说:“你哪会拿,别把碗打碎了,还是我来吧!”等等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8.
有位老人想学画画,却又犹豫不决,便请老友为他拿主意:“我想学画画,可是明年我就满70岁了,你说还能行吗?”老友一笑:“咋不行?你就是不去学画画,明年不也照样70岁嘛!”听了老友的话,这位老人顿悟,第二天就去老年大学国画班报了名。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见这种现象:幼儿间喜欢互赠东西(尤其是大班幼儿),如图书、玩具、彩色笔等物,可隔段时间又去讨回。于是便常听见幼儿向老师报告:“老师,某某小朋友拿了我的彩笔不还给我。”“老师,某某小朋友把我的图书拿回家去不还给我”等。而某某小朋友却说:“他自己说要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20.
小班的孩子刚入集体,独立欲都很强,觉得人家的东西好,就会去拿,动机很单纯,不是有意去偷。教师在处理这类事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一天,徐成良说他的沙包不见了。我询问班上的孩子,王本林很痛快地说:“是我拿的。”我让他把沙包还给徐成良。王本林望着我,不说话。我又问:“王本林,沙包在不在座位里?”“没有,叫我拿家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