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刚开始写作文时,没有条理,对要表达的内容也说不清楚,有时面对作文题不知道写什么,总觉得无话可说。再加上学生还没有学会从观察生活中积累材料,不会用抽象、美好、感性的词语来进行描述,导致作文写得枯燥无味,不具体。今年我带三年级,正赶上学生学写作文的开始,根据我多年教语文的经验,我认为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细致耐心的引导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复述部分是这样指出的:“要重视复述。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复述练习。”复述课文,是对小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检验过程。一般来讲,教师大都习惯于让学生“背诵”。当然,背诵的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复述与背诵却有不同的地方。复述是让小学生在理解与记忆的前提下,经过头脑的再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口述出来。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就包含着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复述显然比背诵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重要得多。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小学一般到三年级就开始写命题作文.小学开始学作文,困难很大,有的学生很害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一提起作文,学生往往就会搔头抓耳,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4.
张彩云 《教学随笔》2014,(10):20037+37
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小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就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因为学生从写话到写段,字数有所增加,而且不只是单纯的写话,还需要适当的描写,语言描述上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导致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为了让学生对写作文不再感到吃力,我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从而达到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怎样教作文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和指导学生作文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开始写作文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会作文,必须先让学生学会观察。于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布置学生学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把每天所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学生往往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感到茫然而无头绪,觉得作文课枯燥乏味,无话可说,更不要谈写出真情实感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7.
路婵 《小学生》2013,(1):40-40
新课标理念下的写作教学应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教师不必进行写作体裁的限制,也不必过于注重篇幅的长短,只要学生想写、乐意写,有写话的强烈欲望,能把话写通顺,写完整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写作文难"一直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从识字到写作,从说到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如何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如何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精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殷月 《学周刊C版》2011,(10):75-75
作文是让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头疼的话题。学生觉得作文枯燥乏味.没话可写.抓耳挠腮、下笔困难:教师觉得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依然是文不对题.敷衍了事.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9.
一说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一种无奈,面对着作文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一脸茫然.感到无从下手.难道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我们承认由于学生本身的学识积淀不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或者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有时会导致其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写什么,不知如何去写,以致有些学生表达起来不太完整,分析问题的时候不条理、不连贯,或者当他自己谈到的观点不能用充足的理由来证明、用语不恰当等等,让读者觉得很别扭,甚至很尴尬.但这种处境真的无法改变了吗?又该如何去改变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想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真正地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宜多用激励方式,让聋生从教师的评语中感受到关注,体验到成功,觉得自己也能像普通学生一样写好作文,从而有效地保护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困难是觉得没有值得写的题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是要在自己心里发掘,不要片面地去外边寻找。因为文章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培养写作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首先是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消除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明白,写作文只不过是变用口说话为用笔写话而已,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和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用文字表达出来。特别对那些差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激发起写作信心。先让他们欣赏前届差生转变后的优秀习作,接着让他们寻找写不好作文的原因,进而明确:如果是写事,只要把一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最后的结局和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果是写物,只要把这件物…  相似文献   

13.
写作文,会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勉强而为之的文章也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觉得在写作文时要想让学生说实话。说真话,能用合适的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语文写作文很多学生就头疼,还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英语写作也一样。比如,他们不能用英语表明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使用的语言形式词不达意,错误百出;甚至有的学生反映说,有的单词用很熟练,写作时不知怎么回事就写错了,等等。由此可见,学生的写作水平亟待提高。《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写作提出了比原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更高的要求:能独立起草简单的报告;能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能将课文改编为短剧;能用恰当的语言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  相似文献   

15.
英语写作是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短板。要补齐这一短板,让学生写好英语书面表达,教师可以从让学生学会造句、学会使用特殊句式、学会使用过渡词语、学会谋篇布局这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大部分学生能写作文,却不喜欢写作文,更不知道怎样写好作文。李炳亭先生说过:能让学生学进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且进而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7.
近来常有高中生包括一部分家长问我:“高考写作文用文言文是不是容易得高分?”开始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问的人多了,我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个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高考作文(除台湾省外)一般不会发生用文言文写还是白话文写的问题。据我所知,台湾考大学可以用白话或文言,由考生任选。自2001年南京有考生用浅易文言写《赤兔之死》得高分被披露以后,不少考生跃跃欲试写文言,据说今年某地又有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文得高分的事。当《赤兔之死》被刊登以后,有部分教师担心“导向”不好,认为会误导学生。开始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几年语文考试引…  相似文献   

18.
陈洁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5):103-104,117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能力较薄弱。本文从调查入手,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1.注重认知策略运用的渐进过程2.强化叙述和复述,让学生学会感悟和掌握3.综合、归纳策略的运用要低起点、用经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写是学生学好英语不可少的环节。每年高考都有三十分写作 ,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呢 ?  一、坚持用英语讲英语对每一单元内容要精讲多练。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讲出课文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 ,语言特点 ,词语用法。并对难点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并反复用常用词汇造句。要求学生敢于张口讲英语 ,对课文内容要能背诵和复述、缩写、改写。每天课前让学生报告人数、日期、天气 ,并能用两三分钟讲述一些趣事、见闻等。也可复述和背诵课…  相似文献   

20.
赵丽琼 《成才之路》2009,(11):20-21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写出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地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写实事、说真话、诉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想写、爱写、会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