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 《考试周刊》2012,(81):89-89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英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这为英语进行拓展阅读指明了方向。因此,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为学生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这为英语进行拓展阅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拓展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开发,挖掘蕴藏于课程的内在信息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种开发,学生能动地学习也是一种开发。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Go For It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开发利用各类学习途径与资源,为学生搭建舞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运用中学会表达思想,在语言交流中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一、整合教学资源,创设语言实践的"硬"环境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我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课本应不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用教材教”的传统观念,树立“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载体”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新整合教材。下面我就自身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如何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一定探讨。一、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和删斌  相似文献   

7.
"活力课堂"是多元高效的人本课堂,"活力课堂"是智慧生成的开放性课堂,"活力课堂"是能够有效整合和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的课堂,"活力课堂"是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课堂。"活力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活动,如何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活力,这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行动的目标,思考的方向。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谢圣桂 《教师》2013,(25):66-67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影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对于农村薄弱初中.如何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阅读学习渠道.我们课题组研究出了拓展阅读的五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爱华 《中国教师》2011,(Z1):30-31
<正>牛津教材的阅读教学在重视阅读技能和阅读模式同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自然输入和输出如此大量的信息。善于利用学习资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建议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资源策略的指导。在阅读课教学设计中,教师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恰当灵活地运用课程资源,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等方面,借助多种渠道开发、设计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助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部分学生对待利用图书馆学习资源进行英语学习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通过学生在利用图书馆学习资源进行英语学习前后态度的对比,证实了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中推行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了开发图书馆英语学习资源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英语报刊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郜健 《现代教学》2009,(12):63-63
毋庸置疑,每位学生都想成为智者,而最终能成为智者的必备条件是:善于利用不同渠道学习,善于总结思考学习得失。因此,教师应研究、思考高考英语出题思路并有效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自主地训练开发自身多元智 能,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要,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英语课程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英语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课改进行以后,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教学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作业也应该围绕开发学习资源以及进一步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来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必须将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一)加大对学生的关注程度,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应该把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才能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建构者。学生的素质和需求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和基础,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学生不仅是多种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产生语言学习素材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下,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学生这一基本又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在八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资源则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互补化等特点。开发利用八年级学生课程资源,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教材词汇的特点是新、长、杂、多,学生虽花了大量时间去记忆生词,效果却不太理想,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和水平,必须努力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如果学生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语言“砖瓦”一词汇,英语学习将变得非常容易。那么,怎样有效进行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学习和使用英语。现在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时空只局限于课堂中,小学英语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让生活成为英语学习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19.
人们所公认的语言学习经验是:输入推动输出。具体一点说:学生的英语学习所涵盖着的听、说、读、写,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当我们希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说会写时,首先必须给学生以足够的输入。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让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谈几点肤浅的思考和不够成熟的做法。一、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英语学习的理想做法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当说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是具  相似文献   

20.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理念,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及其阐述部分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对英语课程的意义深远,而且也迫切需要我们探讨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