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曹操诗歌的研究,很多人都仅从艺术论艺术,用苛刻的眼光把曹操当成纯文学家来评价其诗歌,殊不知曹操平生志在政治与军事,文学乃是他的"第三产业"。为此,他的诗歌风格必然趋向于务实.政治性、应用性强,但正因他有政治家的博大襟怀、气概,所吐之音处处显现一股王者之气。本文试求从曹操王者之气高度向其诗歌作居高临下的俯视扫描。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推进了建安文学的发展,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今存的不多,仅20余首,但这些诗歌如同一面广角镜,反映了东汉末年的全景社会,所表达的社会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其中忧国忧民的人文思想,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颔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建安文学杰出的代表人物,其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写实,他的诗歌多以时事、政治为描写内容,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带给国家和百姓的灾难,也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这正与儒家思想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可见儒家思想在曹操的诗歌创作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曹操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而在历代文学形象中却多被看作枭雄与小人的共同体。通过曹操的散文,我们可以探寻曹操真实的形象,并从多方面、多层次公允地评判并还原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反传统的通说定论,给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不仅肯定曹操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而且赞赏他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杰出才能,尤其对曹操诗歌更加偏爱,并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7.
曹操诗歌以四言诗最为出色,其四言诗对《诗经》既有借鉴又有突破创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对《诗经》的借鉴,曹操四言诗在诗歌的形式、语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受到《诗经》的影响;二是曹操四言诗对以《诗经》为代表的传统四言体的突破与创新,曹操创造性运用口语化的语汇、散句化的诗行结构,形成了自己四言诗独特的艺术蕴涵和魅力;三是曹操四言诗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偏爱曹操诗文曹操博学多才,长于书法,精于围棋,特别是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他转战南北,“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诗人。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毛泽东非常欣赏曹操的诗文,并对他的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20,(1):15-21
严唯真是印尼华文文学中的梅州客籍作家。他以诗歌创作为主,同时从事杂文和散文写作,撰写文艺批评文章,并进行文艺理论的探寻。严唯真的诗歌揭露了印尼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他对祖籍国的怀念和对居住国的热爱。从艺术上来看,严唯真的诗歌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蕴内涵,又有西方现代诗歌的审美意趣,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达到了诗性融合,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印尼华文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傅山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巨人式的人物,他不仅在医学、绘画、书法、哲学诸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文学——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本文论述的对象——傅山的散文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那些纪传体的“史传”;也包括书信、笔记、杂记之类的杂文;当然纯文学性的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散文自然也在  相似文献   

11.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他的诗开唐人诗先河,他的赋堪称"史赋",是继《离骚》之后又一叙事抒情的长篇巨制。庾信诗赋创作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可他的人格却屡遭非议。从人格与创作两方面,客观地看待庾信,从中可以引出思考,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融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文学成就也相当突出。他的散文作品为我们整体融铸出一个血肉丰满的马融。其辞赋在模拟中有创新,体现出马融的才情以及东汉赋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谈新诗》是中国新诗理论与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废名通过对众多诗的细读与比较分析,阐明了其新诗观的核心“诗的内容、散文的文字”;主张新诗的“普遍性与个性”的妙合、“当下性与完全性”的平衡。《谈新诗》的写作走的是中国传统点评式、感悟式的路子,虽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偏误,但对当下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是北魏鲜卑族后裔,生活在女真、蒙古政权下,在民族、君国等观念方面与传统儒学有异。其诗就题材言成就最高的是纪乱诗,其次是山水诗、题画诗。就体裁言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七古、七绝。其成因除地域、时代外,还与其崇尚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性格及兼蓄唐宋诗的文学观念有关。其词虽也主写人生感慨,但与诗相比,侧重于个人际遇。其爱情词、山水词的成就也很突出。其词不仅兼蓄豪放、婉约,而且能熔为一炉,是苏、辛之后的又一大家。  相似文献   

15.
郭风、何为与蔡其矫,是当今福建文坛德高望重的三老。他们分别以散文诗、散文与诗歌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享有较高的创作地位和广泛影响,并且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代才子,唐寅不仅诗文书画皆工,创作数量大,同时又有一些词曲作品传世。他的散曲蕴藉灵秀,在内容、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不同于其前代和同时代的其他曲家,这主要表现在其小令的词化或雅化、个人情感的有意识融入和“小而有致”的艺术手法上。唐寅散曲的这些特色不仅使他成为明代曲家中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一员,同时也是明代中后期“词曲合流”现象的杰出代表,是散曲发展到这一时期的新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女郎诗是历代文学史家对秦观诗歌创作所做出的整体美学品价。秦观在心情苦闷的情况下曾去寺院作狎冶之游,此为秦观再度遭受贬斥的真实缘由。秦观的女郎诗与其纯情的性格有关。秦观的个人气质有利于其诗风的形成。秦观女郎诗的本质是一种阴柔美,它来源于秦观对道教的深刻体验。秦观有出家修道的意向。秦观对道教的信念支撑着他顽强地生活。秦观的诗风正是他好道的产物。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女郎诗不是秦观诗歌创作中的缺失,而是秦观诗歌的一大优点。从美学品质上看,秦观的女郎诗是中国文学中堪与欧洲古典主义诗歌相媲美的另类优秀诗歌。  相似文献   

19.
林纾是晚清民初之际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造诣为翻译成就所遮蔽。他坚持古文艺术方面的纯粹性,对古文在近代中国的价值也有独特的理解。他的散文创作也从传统文学内部表现出了变革的气息。林纾的所作所为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孙绍振的散文理论一如他独特的文艺美学、幽默理论,富于原创性、独特性.是独树一帜的.他从一贯坚守的文学性出发,依据其"文学形象三雏结构理论",倾力于散文审美形式的建构.通过散文与诗、小说的比较,在大量经典性、代表性文本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梳理散文审美规范,对当下散文现象给予科学的命名与分类,拓展了散文研究的领域与视野,并对许多散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做出精当分析.凡此种种,对于促进散文创作与研究,规范散文的"失范"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