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道家哲学重视全生避害,《庄子》一书更是重视安全问题。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安全问题反而更加突出。做为安全问题核心的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当我们面对各种安全问题时,就会发现《庄子》中的安全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安全问题具有启发性。然而,目前对《庄子》中的安全思想进行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庄子》中的安全思想,以便从《庄子》一书中获得一些对当代安全问题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读读《庄子·秋水》篇《庄子》书中有一篇名叫《秋水》,从秋日雨水写起。秋雨引起河涨,暴涨的小川汇合于滔滔的黄河之中。河神欣然自喜,自以为天下一切的美好都集中于己身。他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向东了望,汪洋一片,没有尽头。这时,河神开始醒悟,他说:过去...  相似文献   

3.
张勇 《华夏文化》2004,(3):23-25
庄子哲学在先秦是批判世俗伦常的生命哲学。他在叩问;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应该如何?因此,他转向对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他站在形而上学之道的角度上,提出复归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使人与万物在等量齐观、互不相害的理想中,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及灵慧,从而获得逍遥的幸福人生。庄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解决当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与环境的矛盾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4.
<正>《安娜》是苏联著名导演米哈尔科夫的作品,他以苏联解体前后的历史为背景,记录了13年来女儿的成长历程,将一个人的成长寄身于历史的大环境中,从而成为一部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神话与寓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神话与寓言袁珂一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大师,出其余绪以研究神话,竟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中国神话的开山祖。他在1929年出版的《神话杂论》和《中国神话研究ABC》(现均收人1981年百花文艺社出版的《神话研究》中,后者更名为《中国神话研...  相似文献   

6.
赵娜 《华夏文化》2007,(3):22-23
“忘记”、“遗忘”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时间的变迁,主体记忆的性质程度,遗忘已故去的事情实在不足为奇,而忘记的方式亦可以不必相同,有自然的忘却和故意的忘却等等,而这些在《庄子》之中却别有滋味。或许人们多把“忘”视为《庄子》哲学中的消极表现,其实,“忘”在《庄子》中是种方式,是种境界,与其对人生真理的思考是一致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庄子那个时代,以便更好地理解庄子“忘”的思想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纷乱不已,原有的礼乐制度、政治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而…  相似文献   

7.
1993年,恰马是《红楼梦》从浙江乍浦出海到日本长崎200周年纪念。这是中国文学作品首次输出海外有确实记录的第一本书。至于更早的,应推白居易的诗,他的诗在日本《源氏物语》中已经被引用了。德国的《歌德谈话录》中,则记录了他看到《风月好过传》时候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这样作品,而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里……”歌德曾怀着喜悦的心情研究过中国文学,他说过一句名言:“中国有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一点上,《红楼梦》表现出个性解放、适情任性。歌德虽然没有看过《红楼梦》,但他已为《红楼梦》通向…  相似文献   

8.
<正>《庄子·至乐》篇属于述庄派的作品,述庄派是庄子后学中的嫡派。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来看,述庄派的作品是外杂篇中年代较早的一类。这一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继承和阐发内篇的思想,对庄子的思想也有所改造和发展,然而没有重要突破,基本上是述而不作的。述庄派作品是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63页)。前人对该篇的研究或从美学思想的角度阐发庄  相似文献   

9.
杜镇 《华夏文化》2011,(3):24-26
佛教传人中土(以东汉末计)至魏晋南北朝时间总共不到两百年,而佛教通过西域僧人(其中还包括许多西北地区的僧人)的传播逐渐与政治发生关系。佛教思想作为一种哲学又和本土的儒家、道家哲学产生碰撞和磨合,经过文化与思想融合,最终佛教僧人在政治上与儒士、道士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0.
正《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首篇,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可以说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过往的庄学研究中,人们很少注意到其对道教丹道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内在联系。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一书的开头部分写道:"他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我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也逐渐内化,成为我内心世界的重要部分。每当人生跌入困顿之谷,庄子的理念总是成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支撑我继续前行。"(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修订版序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的风格往往是由作者的人格所决定的。因此,了解作家的生平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福楼拜来说尤为重要。福楼拜是一个举世罕见、不同凡响的人,在众多著名的作家中,象他那样孜孜不倦、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文学艺术的,可谓绝无仅有。与大多数作家不同,文学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唯一重要的活动,而且简直就是他的一切,是他养精蓄锐、自身不断充实和成熟的全部活动内容。在他看来,人生的目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写作,实际上,正是这种对艺术创作的热忱和雄心,促成了他摈弃世俗生活、牺牲个人幸福的坚定信念。他是个浪漫主义者,同时也是个现实主义者。但是,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所谓浪漫主义,是在憎恶现实和逃避现  相似文献   

12.
在这春风荡漾,万物复苏的清明节,我们来到黄陵,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心情非常愉快,同时看到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您撰写的《金猴与黄帝》作品,在黄帝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活动中,荣获小说类优秀作品奖。恭贺您!”我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我六十年圆一梦,在此我首先对陕西省政府、中国作家协会等评奖单位和专家表示深切的感谢!对培育我成长的中国共产党和陕西的父老乡亲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六十年圆一梦,特作汇报。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人生观并不消极张建贤庄子是中国古代几位屈指可数的哲学大师之一,他的思想对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影响既深且广。但长期以来,只要提起庄子的人生观,一般人就总认为它消极颓废,没有什么积极成分可言。庄子的人生观并不消极。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这是人生...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伏尔泰一生中曾两番入狱,几度放逐,因此对现存的法国封建专制深恶痛绝。然而,他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思想大加称颂,表达出由衷和强烈的热爱之情,并从中受到很大的影响。伏尔泰始终是以赞扬的态度来评述中国的。他把欧洲人“发现”中国人的文明比作达·伽马和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不论在他的哲学和历史著作,或在文学作品里伏尔泰谈到中国时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编撰的《哲学辞典》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条目,介绍康熙、乾隆、中国的理学等等。在他所写的《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巴比伦公主》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5.
试论庄子的价值哲学刘兴邦庄子的价值哲学是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最具理论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哲学形态。庄子在继承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既有别于老子,又有别于儒家的价值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是自然的本体,又是人格...  相似文献   

16.
以《凯恩兵变》、《战争风云》及《马乔里晨星》而饮誉文坛的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偕夫人贝蒂从北京载誉归国途中,在香港逗留期间受到热烈的欢迎。赫尔曼·沃克1915年5月21日出生在纽约,祖父是沙皇俄国犹太教区的拉比,父母是俄裔犹太移民。沃克小时候受过犹太教的正统教育,长大以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一度替广播喜剧演员撰稿,虽然待遇比较丰厚,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他对这种工作及工作环境并不满意。1937年,他到美国财  相似文献   

17.
蒙田1533年生于法国波尔多市的一个新兴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21岁当法官。因为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便于1570年辞官还乡,在自己的领地蒙田城堡赋闲,安安静静地读书和思考。他将这段为时9年的岁月中积存下来的文稿整理成书,于1580年在波尔多出版,即《随笔集》的前两卷。同年,他到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地漫游兼做温泉浴治疗,写下了一部《旅行日记》。就在他离家旅游期间,被选为波尔多市长。正当宗教战乱的困难时期,他当了两任市长。1585年他重返故里,蜇居于书斋中,执笔写他的《随笔集》第3卷,并对已出版的两卷订正了6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哲学中,对生死问题的注重莫过于庄子。庄子哲学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死哲学。历来对庄子生死哲学的探讨皆局限在较浅层次的揭示和罗列上,充其量不过是把其归结为一种自然主义对生死的超越境界,很少去发掘作为生死哲学的深层本体意蕴。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庄子的生死哲学只是浅表层次,庄子是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来揭示“道”的本质、作用以及世界万物的产生,也就是说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点。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生死观与道的同构,即生死哲学的本体意蕴。一、生死与世界的创生庄子在《应帝王》里描写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亚力山大·捷连季耶维奇·柯诺诺夫(1895—1957)是苏联拉脱维亚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列宁的故事》(故事集)和《忠诚的心》(中篇小说)。他的《列宁的故事》在国内外千千万万的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柯诺诺夫于1895年出生在离德文斯克(现为道加夫皮耳斯)不远的一个小地方。他成长在乡下,所以熟悉拉脱维亚的农民,和他们感情深厚,情同手足,因而对他们的生活、劳动和风俗观察入微,体验极深。后来成了作家,他把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都活灵活现地再现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以献给拉脱维亚人民及其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士。  相似文献   

20.
岩溪 《世界文化》2023,(1):33-36
<正>《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创作于1908年。那是“一战”前的黄金时代,大不列颠依然是风光无两的日不落帝国——上承维多利亚时代科技人文的双重高峰,下启爱德华时代民主改革之政治浪潮,安稳富足、精巧考究的气质如祥云一样覆在大多数与之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但不朽的文学表达永远不是对时代的亦步亦趋,如果读者能够冲破作者E.M·福斯特悉心设置的重重文本障碍,就能窥见被他不动声色安妥隐藏在典雅含蓄之下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