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自人类诞生之日就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和交换规模日大,消费也就具有了文化的意义。消费不仅为人类个体生命延续所必需,而且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物质文化活动。消费文化体现出民族的心理特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蒙古族人民有三件宝:草原、骏马和长调。蒙古族长调民歌(Traditional Folk Long Song),蒙古语称为"乌日汀道(Urtiin Duu)",也曾称过"乌日汀哆"、"乌日图音道"、"乌日图道"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历史形成可追溯到两千年前,13世纪时已见诸文字记载。这种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方的情爱诗歌中,诗人对于男女间纯洁美好、忠贞不渝、欢乐幸福爱情的描写和歌颂,是基于人类自然的、共同的人性本质的特征,反映中西方爱情诗的共同点,、但由于地域特征、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性格的不同影响,中西方情爱诗歌也必然表现不同的艺术审美特征,昭示各自的爱情诗歌风貌.,中西方情爱诗歌反映彼此民族文化底蕴及旨归。——作者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东部位于柏林和德累斯顿、易北河和奥德河之间有一处风景如画名叫劳西茨的地区。此地居住着德国惟一少数民族——索布人。笔德国考察期间,恰逢一年一度的复活节,从而有机会实地观摩索布人的复活节仪式。在索布人的博物馆里,收藏了1000多年前从西斯拉夫迁徙至德国的索布人生活和生产的实物与图片。生动地讲述了这个民族有趣的化传统、生活方式,再现了其兴衰以及与德意志民族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译文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此翻译策略的选择必然与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密切相关。文章从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对期待视野与翻译策略选择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 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是康巴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厚重、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蕴含着康巴藏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  相似文献   

7.
普慧 《华夏文化》2006,(3):21-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团结一致和谐共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愤向上、自强不息的内动力和原创力的源泉。 民族精神在历时性的特质上,往往与宗教信仰粘连在一起,构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指导着该民族的生活、思维方式,支撑着该民族不断进取,引导着该民族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溯源出來的道统 理学家在建构神圣谱系的过程中,通常以溯源的方式树立起"原初"的正当性,"原初"是未受到佛、老影响、未受到科举等功利欲望干扰的原始儒家思想,由于没有受到"污染",因此,其学可谓是正统的。①溯源以求正当性,这样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源头很长,耶律亚德(M.Eliade)所谓的"太古存有论",许多民族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中国亦不能免。笔者相信绝大部分的儒者的思维都可视为"太古存有论"的一种变形模式,理学家与反理学的儒者皆是如此。他们在建构理论的正当性时,都会透过重读先秦儒家文献,树立己说的权威,"原始儒家的悟道论  相似文献   

9.
淮茗 《寻根》2010,(4):42-47
作为一种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在华人社会文化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伴随着海外华人移民的步履,中国传统戏曲也陆续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据相关文献记载,华人在国外演出中国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  相似文献   

10.
节日,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沿袭相传成俗的遗留。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征的主要标志和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折射出人们深厚的感情色彩。世代沿袭,形成了一种丰厚的民俗文化。贺树生日吃花宴据传,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个生肖为龙的日子,是树木的生日。居住在鹤庆山区的白、彝族群众,就要集体为树木举办贺生日活动。活动场地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各国家和各民族宝贵的资源财富。但在全球化势头迅猛的今天,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建筑、生产、生活用品的整体性消失日益加快,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濒临消亡,尤其人口较少的民族地区,因文化核心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致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断流失。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风情,单就庆贺婚礼的方式来说吧,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道教的生活方式非常生动地体现了道教所倡导的价值观。本文打算择取道教生活方式的几个主要方面,谈谈古老的道教怎样来为当今人们提供一种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曾经被人们截然分割的经济与文化,现在以全面交融的崭新形态呈现于当今世界。正如《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所指出的那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求占据新时期的制高点,保持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21世纪社会的主要特征将向跨地区、跨省、跨国的经济、文化的开拓和竞争为特征,历史将以冷峻和平等的方式选择每一个区域甚至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丝路与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实质是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通过漫长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但汉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的文化交融同与西南地区夷民族的文化交融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和汉族地区与南、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西南民族地区以南丝之路为主动脉,形成了交通的网络,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网络。通过南丝路及其带动的这个交通网络,处于强势的汉文化以油迹扩散的方式在西南民族地区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传播,使大量少数民族民众通过文化交融而融入汉族之中,只剩下交通最困难、具有封闭型地域特征的地区,因汉文化影响力甚微,原有少数民族才得以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特别的审美习惯,蕴藏了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优秀文化的“文明”观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本质。“文明”一词早见于《尚书·舜典》睿哲文明”,疏云:“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指治国者的道德和才能应当像太阳一样光照。《周易》一书中的“文明”一词具有和人文”一词相同的含义。它认为君子应学习天文”,研究和了解自然的道理,“以察时变”;应学习“人文”,研究和把握社会的道理,以化成天下”,使社会和个人趋于文明。我国古代文献中,“文(明)”和“野(蛮)”相对,文”是礼仪规则、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的总称。战国末期大思想家荀子说:“不敬文,谓之野”,“不敬文,谓之瘠”,不尊重文…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是一个民族大千世界。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每一个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显示着气象万千的个性。这些个性的生成是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相关的。依傍江河的民族,必然善于舟辑和捕捞;依托草原的民族,自然善于骑射和牧养。各个民族为了生息繁衍,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着各自的生存方式,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特征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北欧生活着一个人口约7万的少数民族,称萨米人(历史上曾被称为拉普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挪威(3.5万人)、瑞典(1.7万人)、芬兰(0.6万人)和俄…  相似文献   

19.
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人们用身体的舞动,诉说着内心的喜怒哀乐。舞蹈无文字障碍,是人类心灵沟通、相互交流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劳作方式,产生出千姿百态的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将使你领悟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奇异。舞蹈向你展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风采。舞蹈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大理舞蹈在舞蹈的历程轨迹中变化发展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儒学、道教等对中国佛教人文关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基本立场:人文关怀的融摄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