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新千年第一年的结束,人类又迎来了新世纪。回顾整个的二十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里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原子弹的爆炸和航天飞机的上天,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在艺术领域中最重大的突破,不是电影和电视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而是数码影象技术的诞生。数字影象是真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真正的信息革命的产物。 广义地说,数字影象技术包括数字电视技术(如VCD、DVD、高清晰度电视和数字电视传输等)、数字电影技术(如电脑制作、电脑特技和电脑动画等)、数字印刷技术、电脑绘画技术和数字摄影技术,我们…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艺术领域的重要结合,电影发展史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改革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当前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给电影的各个相关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发展时代,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认知电影美学,做好相应的电影艺术创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电影的现代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2):67-69
在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新传播环境中,摄影的状态发生了极大改变,摄影由"机械复制时代"进入了数字复制时代。数字影像时代,图像成为一种带有"社会意义"的结构性符码,是一种相似的表征,不是"复制",而是转换,使影像传播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为人类通向未来开辟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日新月异。电影技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色道到双声道、直至发展到今天的环绕立体声数字电影;而电视技术则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直到发展到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前者已发展一百多年,而后者发展也有几十年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结一句话,影视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是新媒体语境下的核心词汇,基于此而产生了数字化、网络化、互动性等新媒体特质.而电影历来被视为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尤其依赖于技术的革新.随着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全面到来,数字技术在给电影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同时,也使电影面对新技术以及众多新兴媒体的挑战,不得不重新思考电影媒介的特性、本质、形态、传播方式、电影存在的方式以及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尝试性地探讨新世纪十年在新媒体语境影响下的中国电影制作理念、视听艺术表达的变化以及对电影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丹 《出版广角》2016,(24):78-80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要有文学、戏剧、音乐和绘画等艺术性的内容做支撑,而且也要有科学技术做保障.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艺术的每一次发展革新都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影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开始以新的面貌与形态面对世人.本文从数字电影的制作方式入手,探究数字电影作品的特性和本质,探讨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电影的技术处理要点 数字电影与数字电视传输和播出的图像格式是不同的,数字电视采用SD(标清Standard Definition720×576)和HD(高清High Definition1920×1080)图像格式;数字电影则采用2k(2048×1080)和4k(4096×2160)图像格式(这是电影对放映图像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数字媒介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它将信息内容以数字的形式存在,通过信息制作、存储、传输、交流等手段完成信息的传播.数字媒介是基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环境下的产物,因此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数字媒介的内容和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文丽 《今传媒》2010,(12):74-75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为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动力。无论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等等,电影每个阶段的发展与进步无不是以科技的革新为先导。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迅猛推进,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影响着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于都 《新闻前哨》2004,(2):51-52
广电数字化:席卷全球的科技潮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把广播电视引入数字化时代。一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数字化进程:美国计划在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英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日本计划2006年实现数字电视全国覆盖,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  相似文献   

11.
盛彧  李阳 《新闻传播》2009,(6):98-98
随着信息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应用.电视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由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革命性转变。又自然而然的由模拟电视转换到数字电视。近几年来,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我国新闻摄影的现状来看,数字影像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使新闻摄影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到了数字影像时代。数字时代下,新闻摄影最直接的改变在于摄影器材上,而摄影器材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与数字电视技术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电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深入和普及,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技术顺应了信息发展的要求,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电视技术的概述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岩 《记者摇篮》2009,(9):71-71
当今,数字技术广泛普及的时代,电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快捷、最真切、最丰富的一种传播媒介。电视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随着数字电视的研究成功,电视开始进入了一个革命性的发展阶段。数字电视的接收媒质远远超越了我们传统家庭中的摆放的电视机,生活中所有的电子屏幕都可以成为数字电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已成为其他产业的核心,广义来说,数字媒体是指传播的各种媒介的数字化形态。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等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产生了基于数字互动的媒介汇流和产业整合现象,数字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中国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如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电子出版物等,已经蓄势待发,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6.
李广涛 《新闻窗》2014,(6):80-80
一、新媒体时代概述 新媒体时代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的,新媒体时代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综合利用了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收集、数字电视、电脑等终端和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式。新媒体也可以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牛永勇 《大观周刊》2012,(48):41-41
查询百度百科。新媒体给出的概念是: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8.
出版的革命     
数字技术引发一系列革命。首先是读者的革命;读者需求的根本性变化直接导致了书籍内容的创造者-作者的革命;在读者与作者的双层变革下,书籍自身也在悄然革命;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也正在改变包括出版在内的商业活动。这一系列革命已经触及出版的本质。未来出版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而是人,是编辑的远见与识见以及编辑的内容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8,(11):44-45
数字电影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数字电影以其高品质的画音效果、始终如新的放映质量、丰富拓展的节目资源、便捷高效的创作手段、高效低价的传输发行方式、方便可靠的版权保护等特点,拓展了电影的发展空间,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数字化是电影自诞生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技术革命,是电影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化对于增强电影视觉冲击力、音响震撼力和影片的感染力,对于吸引观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化不单单是一次技术革命,还对电影的运营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巩杰 《现代传播》2015,(3):95-99
随着电影技术从机械技术时代进入到数字技术时代,电影美学已由机械技术美学向数字技术美学转变。与传统机械技术时代的电影美学相比,数字技术美学在电影本体性、电影题材和想象以及电影时空的拓展上都产生了新奇的变革。电影数字技术美学奇观化的呈现和对人的想象力的最大化表达,使电影美学由传统的"感受美学"变成"惊奇美学"。审美体验由"艺术震撼"取代"艺术韵味","审美愉悦"变成"审美惊奇"。值得审思的是,只有在电影的技术美学美感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普世价值,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升电影的美学品格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