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全国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旆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是,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要说学生不会读书,连语文教师都不会读书了。因为更多的语文教师靠一本教参说话,他不会接触文本,面对文本,如果没有一些参考的东西,是寸步难行的。黄玉峰老师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现在已经丧失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本身注重的是过程,学是过程,教亦是过程。如果我们尽力把这个“过程”凸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不会再招来什么非议了。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凸现”这一过程。我想这就必须充分张扬我们的个性,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有一千张课表,一千个语文老师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我们教什么?这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坛,以至于老是有老师发出慨叹:语文课越来越不会教!不要以为这是故作谦虚之态,也不要以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夸大之辞。在2005年7月20日-22日全国中语会于珠海市举办的第六届直辖市、省会城市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有两种现象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争论,早就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远远不是这么回事,一位考上大学的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是说:“我不会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尴尬,更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要说学生不会读书,连语文教师都不会读书了。因为更多的语文教师靠一本教参说话,他不会接触文本,面对文本,如果没有一些参考的东西,是寸步难行的。黄玉峰老师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现在已经丧失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何去何从,如何进一步进行改革,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现在语文课越教越不会教了”,“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是好的,怎样是不好的,请拿出一个标准来”。这些牢骚话,实际上正是一种厌倦情绪的反映。大家渴望语文教学从长期存在的散漫状态中解脱出来。近年来,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知识的传播,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基本方法的推广,如此等等,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积极地反思。尽管我们对这些教育科学理论的认识,还只是一知半解,但传统的习惯思维所经受的冲击巳十分沉重有力。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深深吸引了我们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改革者。他们执着追求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程序的系列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以及教学评估的标准化。其中表现最为强烈的就是设想编写一套中小学语文学科分年级的教学目标,从坐标的横轴上排出语文知识讲解的内容,从坐标的纵轴上列出语文能力训练的条目,使教、学、考三者都有依据。  相似文献   

9.
修辞学家张弓先生曾说:“语体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习语文而不懂得语体的功能和特点就不会使用汉语。我们的日常谈话、写文章都离不开语体。可以说语体是我们用汉语表达思想和言语交际必须遵循的体式。可惜我们的语文教学,只偏重于语文知识的讲授,却不重视语体的教学。这确是方家之见,很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语文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课堂应是美的旅程,因为它是最生动、最活泼,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可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改来改去,语文的特点似乎越来越淡,无从发现语文的魅力,更无从体现语文和语文教学的独特之美,不能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我认为语文之魅力就在于其“美”,不美的语文,不美的语文课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喜欢,不会让人着迷。不能让人喜欢,不能让人着迷和陶醉的语文课常必将永远不会让人心灵震颤,也不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这个话题似乎并不成为话题,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认为自己并不会把记叙文教成议论文,也不会把小说教成诗歌,甚至有些教师还会认为注重文体的教学是一种层次非常低或者是已经过时了的教学思路。当以主题为中心编写教材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之时,对主题的探究、深化、拓展似乎成为了语文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的中心思想。从下面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颇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看了语文教学论坛和《人民教育》的一篇关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的争论,心生许多的感慨,身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语文教学运用的是加法,还是减法,我们最需要的还是有效的课堂。细细想来,其实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的“加法”与“减法”都是允许的,关键是怎样“加”与怎样“减”,以及“加什么”、“减什么”?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并不是盲目的“加”与“减”。只有理清自己的理念,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晕头转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改进语文教学的先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3月叶老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在当时,这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叶老的“大力”,说明我们“研究语文教学”的力度还不够,而“尽快”,则是强调着“改进语文教学”的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过去在三四年级才出现的一些错别字,现在已提前到一二年级,且学生的分析、概括、作文能力亦有减损苗头,此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次语文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这改革、那改革,新理念、旧理念,如果小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书不会读,字不会写,文不通,字不顺,那可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在热热闹闹中进行,语文阅读也见仁见智。毋庸置疑,在这改革探索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情形是可喜的,也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但是,在这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教法各异中的鱼目混珠。有些常规课、公开课甚至是示范课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游离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引起了老师们的迷惑、不解和质疑。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困扰很多师生的问题。尤其是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且是少数民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现象尤为突出。可作文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搞好作文教学。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的迷失主要是因为忘掉了"根本",即为什么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会风雨飘摇了,当然更不会产生"无尽苍生是语文"的说法.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做一点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的任务无非是读书、写字、写文章和语言交际。但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未来社会是科技信息时代,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人才。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字写不好。这与训练不足和指导不到位有关。二是不会写文章怕写文章。据统计,初中毕业生有一半多不会写作文,高中毕业生有将近三分之一学生的写作水平达不到高中基本作文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课文教学是语文科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操作形式,它占用了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人们在检讨语文教学错误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怀疑课文教学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