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大“2.23”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于2004年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无不争相报道。有的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辗转万里,掌握新闻资源;有的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新闻背景;有的则通过律师,预测案件前景;有的则发挥图片视觉冲击力,刊登大幅图片等等,不一而足。但也有的媒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报道要求,紧扣大会主题和议程,正确把握导向基调,忠实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职责使命,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思想性、战斗力、影响力,为“两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共播发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报道1 5000余条;文字稿单篇最高被635家媒体采用,图片稿单幅最高被192家采用.对外报道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3.
夏颖 《新闻前哨》2006,(12):42-43
这是一个媒体飞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时代,处于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挤压下的传统纸质媒体无不竭尽所能,求新寻变。它们一方面通过提高报道的深度与力度继续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紧跟“读图时代”、“视觉革命”的时代风向,倡导以生动、美观的图形化内容来报道、阐释新闻。图片、插图、图表等视觉元素在现代报纸编辑中已不再是简单地丰富、美化新闻报道,一场从“写新闻”到“画新闻”的角色转换正在悄悄进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日报改进创新图片报道,明确提出“以图片提升办报水平,以图片提升引导能力”的新观念、新思路。2005年,安徽日报设置图片专栏“聚焦”,让党报图片报道在民生新闻中有所突破。“聚焦”作为安徽新闻名栏目,中宣部新闻阅评曾多次予以点评表扬,栏目报道的内容经常被众多媒体转发,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霞 《传媒观察》2004,(4):35-36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新闻虽然渐渐得到重视,媒体从业者也开始尝试新的经济报道形式。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媒体特别是党报序列媒体的经济报道,依旧一副老面孔,抑或不脱“一厂一店”、“数字 经验”的窠臼;抑或堆彻材料,进行“宏大叙事”,被媒体研究者斥为“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6.
伍刚  郎峰蔚 《中国广播》2007,(12):22-24
本届党代会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媒体名称第一次独立出现在十七大报道的记者证上。“网络记者”、“互联网直播”、“在线互动”,成为本届党代会报道的一道新风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领导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十七大的报道是网络媒体第一次真正地‘零距离’报道本届党代会。”此后,“零距离”这一用语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使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和非法经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谣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对“秦火火事件”相继做出报道,网络谣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并不讨论网络谣言问题的是非曲直,仅对媒体关于“秦火火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例网络谣言黑手被刑拘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失。  相似文献   

8.
陈熹 《新闻前哨》2002,(11):24-24
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媒体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然而,有些媒体却在宣传上,靠打“擦边球”、“踩红线”,来追求报纸的“市场效应”。为追求“卖点”,甚至不惜用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去迎合读者心理,吸引受众眼球,大刮“媚俗”之风。难怪有人形容有些媒体的新闻“明星代替了劳模,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理论,娱乐覆盖了文化”。一些媒体的报道尽是些情欲早恋,卿卿我我,编造各种荒诞不经的三角、多角恋爱以至乱伦、情杀故事;或刊播袒胸露乳的图片镜头,极尽挑逗、引诱之能事;或花样百出却又千篇一律地宣扬暴…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地方两会”等重大会议报道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高度关注。传统媒体一直是两会报道的中坚力量,融媒体时代,重大会议报道如何创新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融媒时代媒体发展趋势、表现形式的剖析,提出了“两会报道”创新的三个重要方面。从政策把握方面挖深度、找角度;在媒体语态和表现手法方面,网络化、贴近青年审美;从报道方式方面,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AI人工智能、动画、VR等形式,活泼生动地表达会议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报道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真正做到有效传播,成为有影响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媒体市场逐渐完善、竞争加剧和网络多媒体的冲击,以及技术手段日趋完善,新闻图片(主要指新闻照片)在报纸中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泛视觉化潮流中,往日作为报纸版面“配角”和“点缀”的图片,释放出其强大的能量,“图片领着新闻走”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欣然采纳,新闻照片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数量增多、篇幅加大,成组、成版图片大量出现。进入21世纪之后,新闻界更是出现了一个“读图时代”的新概念,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增快,使读者阅报时间大大减少,而新闻图片以其比文字报道更形象生动、易于接受的优点将在报纸版面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确,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大量采用使报纸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但是,由于媒体竞争、采编人员对图片认识等主客观原因,在新闻图片运用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顾旭光 《视听界》2009,(4):108-109
电视媒体具备“24格”记录画面、摄像器材小型化、大众化的优势,通常排斥以“定格”记录画面的图片作为报道资源。但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电视媒体不仅大量采用了图片新闻,而且将图片制作为宣传片、栏目片头和音画短片广泛应用,从而大大丰富了电视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增强了电视传播效果。只要有机运用,精心剪裁,新闻图片便会成为电视精彩的第“25格”。  相似文献   

12.
云大"2.23"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于2004年3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无不争相报道.有的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辗转万里,掌握新闻资源;有的媒体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新闻背景;有的则通过律师,预测案件前景;有的则发挥图片视觉冲击力,刊登大幅图片等等,不一而足.但也有的媒体在报道这起案件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新闻报道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群雄逐鹿的战场。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甚至有人说,“网络,让报纸走开;网络,让广播电视走开。”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薛婧  崔峰 《新闻传播》2007,(5):45-46
在媒体实现扩张版面、增加频道后,对文字和:图片、图像、图表的综合使用更加频繁。“图文互动”就是秉承以往“图文并茂”、“图文并重”优势派生出来的新的传播模式,因此很快被媒体和受众接受。然而对于“图文互动”这一传播模式,学术界尚末出现统一的科学定义,加之涉及到多种报道手段,种种关系还有待理顺。  相似文献   

15.
文字记者也需影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媒体竞争已进入争夺“眼球”的阶段。电视以其影像的直观与真实成为强势媒体;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以“图并茂,两翼齐飞”来应对——增大新闻图片的使用量,以期获得能与电视相比的视觉冲击力。而仅仅增加图片的使用量只是一种做法,且还远远不够。当前的平面媒体,字记仍占很大比例,大力提升字记的“影像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报业网站以滚动报道为标志,颠覆了人们的传统看法-这些长期被视为报纸"电子版"的媒体,正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即时播报手段,以网络、手机报等为载体,即时传递新闻事实,颇受网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图片与文字说明(包括标题)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新闻摄影的报道形式。在信息冲浪的媒体竞争时代,视觉新闻正在受到热烈的追捧。为此,今天的图片不但不是新闻版面的配角,而且已经成为表现新闻的重要手段及媒体竞争的重要武器。对于新闻摄影报道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图片新闻主题的斟酌和选择,对构图、光影、色调和线型等美学价值的重视和强调,应该突出的一个原则是,像重视图片一样重视图片的题文艺术;精心处理图片标题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近来,北京、广州等地媒体纷纷报道了读者在书店里用数码相机逐页“抄书”、拍摄需要用的信息或者喜欢的图片的现象。据了解,这些遭遇数码相机拍摄的图书集中在高价位、以图片为主的精品图书,它们被拍摄下来直接拷贝在电脑上使用。对这种行为,大、小书店持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在北京一家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让传统报业不得不积极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起步较晚的新闻摄影报道也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和喜悦。伴随着“网络一代”的成长,主要通过纸质媒体获取信息的受众数量在迅速减少,报纸、杂志甚至电视都受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夹击。例如在对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传统的纸质媒体很明显地败下阵来,它不仅落在了电视后面,也无法赶上网络,其中新闻摄影记者的静态图片报道也随着纸质媒体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江红 《声屏世界》2014,(2):42-42
2013年12月,一则“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图片新闻,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传统媒体都引起广泛关注。报道一出舆论哗然,道德口水迅疾聚焦于“大妈碰瓷”。但是,随着事件细节被不断深挖,特别是有关部门介入后一段现场视频公布,让人看到了事实真相。还有此前广东《新快报》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报道,网络、媒体一度沸沸扬扬,可仅隔一天涉事记者承认做了失实报道,结果令人哑然。由此可见,失实报道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