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唐诗选本对温庭筠诗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明前、中期受统治者"和而正"主张及诗崇盛唐文学观念的影响,文人们对温诗普遍持排斥态度,温诗接受在明中期跌入低谷。到了明后期,文学思潮及审美追求趋于多元化,温诗的选录也呈现两极分化:否定者承袭"诗必盛唐"的选诗态度而排斥温诗;肯定者以曹学佺最具胆识,其《石仓历代诗选》选录温诗74首,反映出明后期唐诗选本对温诗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通过对明代唐诗选本的研究可发现,直至明后期的文人们在追求个性和独抒性灵思潮影响下不再一味地贬斥晚唐诗,温诗的价值才得以逐渐被挖掘。  相似文献   

2.
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念影响下,唐诗的经典化在明代达到巅峰,明人整理及编选唐诗的热情空前高涨。周汝登的《类选唐诗助道微机》在众多的唐诗选本中有其独特性。本文试从《唐诗助道》的材料来源、类目设置及周汝登心学三方面,谈该选本在明人选唐诗通代性选本上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唐诗经典化过程中,唐诗选本是一股重要的外部力量,绝大多数优秀的唐代诗人和诗作正是因为历代唐诗选本的选录,才逐渐成为后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选本在唐诗经典建构过程中既能起到发掘经典的作用,同时也会遮蔽一些经典,造成遗珠之恨.总体而言,历代选家会就大多数经典达成共识.此外,重要选本还能带来从众效应,使其他选本纷纷仿效,从而使所选诗歌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加速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宋敏求所编《孟东野诗集》是今天所见一切孟郊诗集的祖本,其存疑诗亦复不少。其与聂夷中重出诗中,《劝酒》“白日无定影”和《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二首》其二“日往复不见”两首,作聂夷中诗为是;其《怀南岳隐士二首》为僧贯休所作的可能性更大;《感怀八首》所述多有与孟郊生平不合处,其二、其六当为孟云卿之诗;与顾况重出的《婵娟篇》,却不可轻易否定,它可能是孟郊早年受吴中诗派影响,学习吴楚民歌的结果;《读张碧集》虽非孟郊所作,但孟郊推尊李白、主张风雅的一贯主张并不会因此而坍塌。目前辑补的孟郊诗只有《望远曲》与《观音岩》两首较为可信。孟郊共有组诗28题155首,宋敏求《孟东野诗集·后序》云得孟郊诗“五百一十一篇”,可今天所见各本均不足此数,原因很可能在于组诗的拆分计数上。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有古诗、唐诗、明诗三部评选。三部评选是船山精心构思的著作,是深入了解其诗学思想的不可或缺的材料。三部评选的比重安排,显示出船山尊古抑唐的思想倾向。用选本表达独特的诗体观是船山特色。船山选本及相关评点与《古诗归》、《唐诗归》有明显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诗歌辨体,尤其是唐诗辨体,始终是明代诗学批评的重点内容,明人编选的大量唐诗选本中包含了强烈的辨体意识,涉及到了辨体理论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像高棅的《唐诗品汇》等经典选本的编选与传播,直接主导了唐诗辨体理论的建构与论争。  相似文献   

8.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榛《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榛、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相似文献   

9.
清初诗坛出现了一次唐诗选本编纂的高潮,苏州地区成为与济南地区并称的两大选本中心之一.而小小县邑吴江就出现约十六部选本,足以令人利目相看,引人深思.此盛况的出现是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和诗坛论争的产物.清初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对其起了催化作用,它是初盛唐诗与中晚唐诗论争、唐诗宋诗论争的结果,也是文人学者宣情抒怀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渔洋喜欢删纂唐诗选本。在其删纂的十部唐诗选本(合为《十种唐诗选》)中,《才调集选》较为特殊。王渔洋《才调集选》是对后蜀人韦谷的唐诗选本《才调集》进行的删纂。考察王渔洋《才调集选》对韦谷《才调集》的删纂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王渔洋与韦谷二位不同朝代诗人眼中的唐诗面貌,这对于古代诗学及选本学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所选<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在明及清初,流传甚广,影响较大.此书共选录唐代96位诗人的596首诗,其中中晚唐诗人占绝大多数,盛唐仅6人,而历代享有盛名的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白居易、元稹六位大诗人的诗却一首不选,原因颇耐人寻味.从六位诗人的诗作流传状况、选本选录情况及元好问本人对六人诗作的态度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及其在选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明人论诗常常会借助对唐诗选本的解读来表露他们的文学主张和诗学取向。明代前期,人们更看重《唐音》;自李、何倡议复古之后,《唐诗品汇》及其精编本《唐诗正声》开始成为明人学唐的正宗读本,对诗坛风习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人正是通过对这两种选本的不断阐释,尝试以“格调”沟通“正声”,进一步确认与强化了复古派“格调”说,并对其加以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13.
<正>选本入集部总集类,源远流长。《隋书·经籍志》以挚虞《文章流别集》为总集之始,著录著作107部,2 213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认为《诗经》已列为经部,王逸编《楚辞》已入别集类,故亦以挚虞《流别》为总集发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则以著录于《隋书·经籍志》的杜预《善文》五十卷为"荟萃文章"之始。选本溯源虽有异议,但经典选本如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吕祖谦《古文关键》、真德秀《文章正宗》、方回《瀛奎律髓》、高棅《唐诗品汇》、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清代御定《古文渊鉴》《历代赋汇》《全唐诗》《题画诗》等可谓繁多,或专选一体一门,或分类汇集,确实有"删汰繁芜"、除稗存精的作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评价总集,不虚言也。  相似文献   

14.
文学选本是选录文学作品的作品集,第一部中国文学选本是《诗经》。但由于古代尊经观念和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认识,对于第一部选本的论定也有不同。传统目录中将《文章流别集》作为第一部文学选本,历代选家又大多祖《昭明文选》之例。因此,本文从各阶段选本的形式、体例及其功能入手,辨析各主要选本的历史地位,从而澄清有关选本的一些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沈德潜是康乾盛世时期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和诗人,他个人独特的经历与其创作的多部著作,形成了他复杂的诗学及其批评思想.沈德潜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四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这几部评选是沈德潜精心构思的著作.因此,以这四部评选中的序和凡例为主,来探析沈德潜的诗歌选本批评观,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其诗学思想不可缺少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明代古文选本总量在500种以上,远超宋元选本。丰富的编选经验促使明人有意识地反思古文选本的编选活动,并积极创新,探索各种新颖的编辑实践。这些理论反思与创新实践,构成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前代选本的评价,编辑意图与创新实践三大部分。明代选家积极评价前代选本,以对《文选》和《文章正宗》的评价为代表;编辑意图包括教化与科举、复古与救弊、审美与娱乐以及构建文学史;创新实践包括编选方式、文本形态、编辑体例、选文分类以及商品转向。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异彩纷呈,洋溢着一股自由灵动、大胆不拘的思想活力,明代古文选本的选学思想,在中国古代选本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相似文献   

19.
乔亿的《大历诗略》是清代唐诗的重要选本,同时也承载了清代唐诗学的重要思想,与王士禛《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鼎足而三,彰显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突现盛唐、中唐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诗风、诗艺上的自然承接、衍变,突出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此选本自乾隆刊刻以后,未能再刊行。《大历诗略笺释辑评》将校勘、笺释和评论辑为一集,乃诗学视野下的文献整理,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颇有益于学界。  相似文献   

20.
侯苏 《文教资料》2012,(27):19-21
戏曲选本是中国戏曲史的一部分,研究戏曲作品离不开对戏曲选本的考察。高濂的《玉簪记》是明代传奇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在戏曲选本里屡屡中选,足见其流传之广,深受人们欢迎。通过考察昆腔系统与诸腔系统《玉簪记》的选录情况,可知:由于声腔系统之间的差异与接受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玉簪记》的昆腔与诸腔并行发展的状态,而不是所谓的"昆山腔系诸腔改调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