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5年全省科技大会以后,全省人民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在运用科学技术推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位置,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几年来,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指引下,科技工作逐  相似文献   

3.
王君  孙玲 《科学与管理》1998,18(2):45-47
<正>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科技开始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我国现仍有大量的科技成果独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经济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集资创建的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简称发展基金会)于1987年9月12日正式成立。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涌现的—件新生事物,是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方针的重要措施。发展基金会的建立,必将对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最近提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对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显然指出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毫无疑问,我们的情报工作不仅要面向科技发展,而且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把科学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工作当前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形势,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最近,党中央书记处明确提出,中国科学院的方针任务应当是: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又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在科学院的今后工作中,应当进一步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关于科学院方针任务的指示,更好地组织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果,促进社会繁荣、国家昌盛的巨大力量。科研成果管理是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赵紫阳总理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搞现代化、振兴经济、翻两番,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同时他还明确指出:“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赵总理的讲话,不但为经济建设提出了一条指导思想,而且也为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成果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紧密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来开展工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科研成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全国各地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在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和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摸索出了一套将科研、教育、推广紧密结合的新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以来,我们教育、科技战线和其他战线一样,都在为实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而积极奋斗。1982年10月,赵紫阳同志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并在参观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成果展览时指出,今后大学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全国各科研院所在中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引下,集中和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动员和组织一批科技力量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开发这条崭新的战线上,以多种形式进行了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二番的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那么,科研工作怎样贯彻这一战略方针,为经济发展服务,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一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要使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它成为强大的生产力,就要认真探讨和实践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形态、结构、方式和途径。(一)服务的形态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服务大体有两种形态:一种是  相似文献   

12.
<正>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并不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只有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使科技与经济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全面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进  相似文献   

13.
李文兰 《青海科技》2002,9(5):49-51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的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六年来,我省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围绕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在科技创新、应用开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4.
1要把加强专利工作与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粤"战略,最近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对广东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走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八五期间”,我市的科学技术工作,在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共内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市”  相似文献   

16.
<正> 1998—2002年,云龙县科技工作在中共云龙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省、州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通过全县科技人员、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科技宏观管理得到加强 1998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县战略,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  相似文献   

17.
<正> 农业科技计划是作好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调控手段,对发展农业科技,振兴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计划是为了把握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争取获得最大的科研成果,在制定农业科技计划时,必须遵循“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促进农业上台阶,农村工作上水平。 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做好科技计划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各自的科技优势,积极创办科技企业,大力发展校办科技产业,努力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学校的改革和建设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使广大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校办企业同时还是学生进行生产教学实习的基地,它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办科技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其中心任务是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如何提高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搞好计量工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校办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党和国家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为科技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对科技转化工作提出紧迫需求,高校自身的科技优势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科技转化工作推上了高校科技工作的突出地位。一、进展与成绩清华大学现有6个学院、31个系和43个研究院所,每年约有2000名教师和2000名研究生、2000名本科生参加科技工作。近年来,学校重视科技转化工作,取得主要进展和成绩有:1.积极承担并努力完成对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任务,如“低温核供热堆”…  相似文献   

20.
陈希 《学会》2012,(8):24-26
<正>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继1956年全国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和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又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科技盛会,也是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