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左翼小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左翼小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主义关照.这种人文关怀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创作中往往外化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把山水化为作家的关怀和思考的代言人.在体材上则更容易选择速写体和讽刺,在左翼小说的创作中这两种手法的广泛应用正体现了左翼作家深刻的哲理思考,隐含着左翼作家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凌叔华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描写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见长。她的小说既受到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又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才情、生活经验与审美取向,使作品既得西方小说技法之妙,又具有浓郁的本土化风格。其代表作《酒后》鲜明地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现象是20世纪30年代小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主要缘于创作主体的童年经验和自我个性。书写乡村女性的"弱质强神",就是书写乡土的厚实和博大,找寻精神的慰藉,获得心灵创伤的疗理和灵魂的救赎,彰显了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现代化想象。  相似文献   

4.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高峰,尤以小说为甚。女性文学崛起、文学期刊互动、读者素质提高,现代教育机制、公共服务体系下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文学接受机制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左翼小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左翼小说蕴藏着丰富的人主义关照。这各人关怀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创伤中往往外化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把山水化为作家的关怀和思考的代言人。在体材上则更容易选择速写体和讽刺,在左翼小说的创作中这两种手法的广泛应用正体现了左翼作家深刻的哲理思考,隐含着左翼作家的人关怀。  相似文献   

6.
《现代评论》于1925年创刊,随后成为凌叔华发表其创作的重要阵地。在为《现代评论》杂志撰稿期间,凌叔华小说的创作题材、艺术风格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在女性问题的探索上,逐渐从早期大胆的控诉转变为理性的自省,最终成就其"闺秀派"的文风。  相似文献   

7.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企霞是一个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文坛的江西现代作家,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翻译等,尤其是小说,以切近现实的内容和独创的个性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香港女性文学可分为四五六十年代的拓荒与奠基时期,七八九十年代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前期有萧红、张爱玲以及本土作家黄庆云、夏易等,后期有严沁、陈娟、梁凤仪等,形成了言情小说、社会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等类型.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均为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生活的直接体验者,她们因为对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创作风格的钟爱,从创作伊始风格的相似就存在,所以徐志摩称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实际上两位女作家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存在。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再见》和《莳萝泡菜》的比较中找出两位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貌似下面潜存的神不似。  相似文献   

11.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如"问题小说"、小诗、散文和儿童文学开创了新文学的先河,而"冰心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贡献。"爱的哲学"的提出又使她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个性,最有特色的一位女性作家。但是,至今冰心的作品受到评论界充分关注的仍只是她20年代的作品,她三四十年代作品所体现出的一以贯之的对爱与美的追求及其艺术风格,却一直为研究者所忽略,这自然有碍于对冰心创作全貌的把握。本文拟以冰心三四十年代的生活为立足点,试图对她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学精神及艺术风格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30年代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不是二十年代合作运动的小规模简单积累,其兴起有着极其深刻的原因.笔者认为:西方合作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合作主义思想的中国化是国民政府合作运动的理论来源、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乡村危机是国民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共产党在苏区开展的土地革命是迫使国民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客观原因、华洋义赈会和乡村建设运动采取的农村合作运动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组织基础.因此,农村合作运动在30年代迅速的掀起了高潮.  相似文献   

13.
作为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纪德是法国小说流派承上启下的作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西方整整三代人,成为西方在现实的压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诚和自由的一个代表。纪德的名字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在中国文坛。进入1940年代,在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形成了一股翻译、阅读和研究纪德作品的热潮。“纪德热”在1940年代中国文坛的出现,与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思考和精神境遇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这一时期文学界探索新的文学表现方式,努力追赶世界文学发展脚步的追求相契合。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凸现,文学“一元化”进程逐步加强,1940年代的“纪德热”受到了更为严厉的批判。1949年后,这个名字很快便淡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的写作现在已经呈现出不可忽视的气象,最为令人注目的是其中一群年轻女作家的创作,本文试从大众文化的背景来分析"70年代"的命名、女作家的集体亮相以及"70年代"在新世纪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经过改写的,作家以自己的改写实践着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从而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这是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进入中学国语课本的新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从选目上能见出编选者对新文学文学观的遵从,包括对“语体文”的捍卫,对被奉为典范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隆重推荐;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作品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革命与外国入侵,影响或改变了晋西北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农民的生存环境。雇工作为晋西北农民社会的一个阶层,:在抗战前后的十几年间经历了极为显著的变化,诸如工资大幅贬值、生活水平急剧下滑、主雇关系趋于复杂等等。不过,革命为他们提供了改善命运或向上攀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诗歌"已成为当下诗歌批判界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术语.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90年代诗歌"的命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命名中,诗人、批评者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讲是三种认识:一是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中性的时间命名;一是以"知识分子写作"为主体的诗人、诗评家的文学史意义上的命名;三是对"90年代诗歌"命名的否定性命名.分析比较而言,以中性的时间意义命名更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在二三十年代出现的农村合作运动,被认为是“救治农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从合作社借贷资金的来源与构成状况上,我们可以看到合作社的社内资金极其微小,转而不得不依赖于社外资金,而社外资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支撑又极不稳定,从而无法保障农村合作乃至农村经济的复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实况。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通过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心理透视以及小说的意境、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沈从文的作品研究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30年代作家的丁玲具有五四文化精神和革命情结。前者主导着丁玲的创作,后者推动着她投入革命。在陕北,丁玲在五四文化精神指导下进行创作,没有按照领导人的要求转变为一名宣传战士,因而在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此后,丁玲端正态度,创作出被领导人认可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受到表扬。50年代,由于丁玲的个性突出再度受整。80年代,丁玲缺乏对历史进行反思。丁玲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演绎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