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利利 《考试周刊》2012,(93):40-4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教学中要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2.
刘敏 《教师》2011,(15):45-45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相符的,我们的教学需要扎根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1]"不应该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2]当年陶行知先生创立生活教育的时代环境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虽然生活教育中的一些主张具有普遍性,我们到目前还没有实现,随着30年来陶研界的学陶、师陶、宣陶、研陶和践陶,生活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集中在"创陶"这两个字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感觉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5.
语文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它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顾黄初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6.
周志平 《生活教育》2014,(19):25-29
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1]"不应该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2]当年陶行知先生创立生活教育的时代环境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生活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感觉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方面并不够系统,很多方面像课程、教学法,与当今学校教育改  相似文献   

7.
余丽媛 《教师》2012,(12):59-6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打破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柯宇 《生活教育》2012,(8):42-44,47
在学习研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效教学思想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深刻的启迪。当年陶先生的相关论述及其成功实践,对于今天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如何指导课堂有效教学,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一是"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二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四是"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2011,(9):18-18
2011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为进一步研究、弘扬陶行知思想和精神,增进陶行知研究国际交流,推进中国教育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将举办"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成为生活,这是现代教育不能缺少的朴素的理念,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对教育发出的深切呼唤。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得成为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去生活的生活向导者。如果老师自己从来没有用心的去感悟生活,你的课堂就不可能生活化,也不可能丰富多彩;同样你把教材讲得再深、再到位、再透彻,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他们也不可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早提出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活。他的教育生活理念对我国的教育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原理是"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我省歙县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今年十月 是陶行知诞生九十周年。本刊从本期 起将陆续刊登有关陶行知的生平事跡和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纪念文章。 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是解放前的旧中国,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从那个时代去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主要学习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笔者把它理解为:教育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所以我们也强调创设生活化的科学环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科学教育的开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我们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作指导,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把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同时又将科学知识不断运用于生活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以此达到幼儿科学教育最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陶行知先生生活在国家多难民族危机的时代,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同人民大众休戚与共。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奋斗,为中华民族谋求解放,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为整个民族的利益造就人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作出了永远值得纪念的贡献,堪称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人。陶行知先生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勇于改革实验,勇于开拓创新,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纪念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学习研究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刊第4期、第5期分别开辟我省研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论文的专页,供读者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范寅虎 《生活教育》2011,(11):34-36
"生活教育"是广大陶研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不明确"生活教育"的含义,就难以真正理解陶行知的全部教育学说。然而,对"生活教育"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科学规范的概念界定,这不利于准确理解、深入研究和学习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曾是杜威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教育"思想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对两位教育大师有关"生活教育"思想作对比分析,得出他们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更加透彻地学习到两位大师的教育思想,并能运用到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课堂创建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谨以此文纪念陶行知先生,同时,以督促自己不断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认真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播种人生理想的语文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献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9.
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宝贵遗产。在21世纪民族复兴、教育振兴的中国,它仍熠熠生辉。对于工作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切实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即研究与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吴明娟 《海南教育》2014,(20):94-95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他最打动我的就是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陶行知先生用他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伟大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育走进学生的人生。一、平等地爱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