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英国文学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中国题材的游记;这些游记作品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形象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巴罗对中国的新的印象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的崛起,并为基督新教传入中国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它表明了英国人的精神和心理构成状况,以及他们集体的偏见,并加速了中国神话在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消失。  相似文献   

2.
在蒙元时代,欧洲到中国的交通线打通,欧洲的传教士和旅行家相继来到中国,他们的旅行文学作品向西方翔实地介绍了作为乌托邦表征的北京形象。1299年《马可·波罗行纪》面世,北京首次以"汗八里"的名称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里,意为"大汗之城"或"帝王之城"。从13至16世纪的三百余年间,北京以"东方帝都"的形象反复出现在欧洲的旅行文学之中,为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乌托邦提供了更加翔实、可靠的素材。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依托,以《马可·波罗行纪》《颚多立克游记》《曼德维尔游记》为研究文本,探讨北京作为乌托邦形象在中世纪欧洲旅行文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不仅篇幅宏达,而且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他对我国著名大河的源头、走向、水文、水系的考察,植物种群及其分布以及发生改变的原因,尤其是有关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比欧洲人对此类地貌的科学考察要早一百多年。《徐霞客游记》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份无比珍贵的重要地理文献。将其翻译成英文,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翻译《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作者总结出典籍英译的三个取向,希望能对从事典籍英译的人们和典籍英译爱好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疆游记》是根据谢彬在新疆调查财政时的所见所闻撰写的一部游记,真实记录了20世纪初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地方物产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状况,反映面广泛,内容丰富,议论深切,是之前历代西北行记都无法比拟的,是研究新疆民俗重要的文献资料,有极高的民俗学价值,《新疆游记》继承并发展了西北行记文体及题材,在中国古代游记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可·波罗史诗般的中国之旅在以后的数个世纪里,以143种手抄本以及各种印刷本流行欧洲,对欧洲以远世界的物产、及其君主和传说的兴趣导致了14世纪末和15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甚至20世纪初,在沙漠中旅行的斯坦因,仍然不得不把《马可·波罗游记》作为少数的参考书之一。  相似文献   

6.
l、审题不够仔细,没有领会题意。 【例l】第38题(1)之第一问:“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要特别注意“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就是说,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原来处于什么地位,后来又处于什么地位,而不是“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是后者的话,就成了欧洲科技原来有什么内容,而中国科技有什么内容;后来欧洲科技有了什么新变化;而中国科技又有了什么新变化。就像有些考生答的那样:“10-15世纪,欧洲只有远洋航海技术,而中国不仅有远洋航海技术,还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16世纪,欧洲有哥白尼太阳中心学说,而中国有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欧洲有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而中国有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欧洲有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而中国停滞不前。”这就没有领会题意,只是把原材料摘抄了一下,答非所问,即使费再大的劲也不能得分。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我见到一些历史选择题命题有差错。这些差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与课本不符 例一,在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中,传入欧洲时间最晚的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其答案为B 关于四大发明的外传,中学历史课本上讲的不少。但是,对传入欧洲的时间,并未全部讲出。“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初中历史课本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都是这样讲的,都没有点明选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的具体时间。“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了400年。”(见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3页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72页)  相似文献   

8.
视觉材料是影像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途径。经由视觉材料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再对这些信息作出分析和解读,以此来解决图像中的历史问题。本文的研究聚焦于中国形象在欧洲视觉材料的变迁。1 7世纪前,以《马可·波罗游记》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启发了欧洲对中国的想象,这种想象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影响到当时的艺术创作。随着大量商人和传教士到达了中国,以中国为题材的视觉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带回欧洲并广泛传播,开启了欧洲本土对中国形象的深化认识和二次创作,影响到绘画、瓷器、地图、建筑等多个视觉艺术领域。从图像的角度研究欧洲如何理解"中国",不仅拓展了历史研究的材料、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可以深化我们对欧洲与中国交通的认识,以此深化对"他者的眼中的中国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17世纪以前,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四部分,概略介绍了中草药(包括实物、标本、种苗、著作和治疗方法等)传入欧洲的情况。事实表明,法、德、英、俄是欧洲国家中对中草药进行介绍研究较早和较深入的国家,不仅翻译《本草纲目》等原著、出版研究专著,而且在临床上应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草药疗法的独特疗效进一步受到肯定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1615年,《利玛窦中国札记》在罗马首次出版,从此,耶稣会士的中国信息开始源源不断流向西方。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把一个物产丰饶,犹如"天堂"的中国介绍给欧洲;利玛窦和他的弟兄们,则将一个文化的中国展现在西方人面前。这个中国对了欧洲的胃口,"东西方初恋般美好的时代"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过富春江》和《国道飞车记》是两篇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它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旅行者乘坐汽车展开旅行的体验,并记录了中西旅行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比较与认同。同时,我们对这两篇具有跨文化文本特征的游记的解读,也可揭示中国现代游记文学与现代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孙子兵法》流传到国外,并受到了重视。《孙子兵法》在中国唐朝时期传入日本,此后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相对于日本来说,《孙子兵法》传入欧美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有英文译本问世。如今,《孙子兵法》在欧美已备受军、政、财、商等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信赖。  相似文献   

13.
英国汉学家龙彼得发现的三种戏曲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天春》、《钰妍丽锦》、《百花赛锦》是三种中国古代曲选,自18世纪初流落欧洲,三百多年来湮没无闻,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英国牛津大学龙彼得教授发现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这三种曲选的体例、版式、内容都十分别致独特,至今仍是海内外孤本,由于发现迟晚,相关整理和研究才刚刚起步。被发现的这三种曲选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至今欧洲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书籍之一。《马可·波罗行纪》的书写者是西方人,内容主要描述东方世界,因此在研究中出现了东西方两种视角。在马可·波罗研究史上,出现了两种治学路径。一种是以英、法学者为代表的东方学,另一种是以意大利学者为代表的欧洲文献学。马可·波罗研究史,是观察19—20世纪西方学术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4次航海经历,虚构出离奇的情节,重现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宗教、科学等方面的情况,并从理性的角度审视人性.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复杂、伪善及畸形社会形态的讽刺.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1):9-9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首席专家、我校客座教授吴如嵩少将于2007年1月19日做客光明讲坛,为来自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的官兵和《光明日报》编辑、记者讲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在讲座中,吴如嵩少将首先介绍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自春秋末年问世以来,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为“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传播。吴如嵩少将随后介绍说,《孙子…  相似文献   

17.
关于康有为的图书馆思想,学界研究很不够,这集中体现在20世纪初10年间康有为欧洲数国游记资料的发掘和分析的缺失。在康有为的数国欧洲游记中,英国游记所显现的康有为的图书馆思想最为丰富,此外,意大利等国游记中也有相当的体现。康有为对西方图书馆关注、宣传及推介的用意,在于开民智,这是其推动变法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中华书局适时推出了《利玛窦中国札记》的精装本。1615年,继《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由金尼阁整理的该书一经出版,再次轰动欧洲,让西方重窥天朝大国的一抹斜阳。学界多从东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强调利玛窦对欧洲文明东渐与中华文明西传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末以《中国白话报》、《河南白话科学报》为主阵地刊发的一批白话地理游记文,文学色彩较浓,篇章结构亦佳,是清末白话文创作的重要收获,颇具文类价值。它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悄然加入时代因素和现代性因子,不经意中实现了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一些白话游记文,置之于20世纪20-40年代诸种语体文教科书中,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20.
王兰 《英语广场》2017,(3):47-48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该书由四部分游记构成,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的经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深度描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的内容解读这部小说,以期对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