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可以了解事物的本真状态 ,沟通思想感情 ,不断提高文学创作力和鉴赏力。在文学活动中的情感把握 ,利于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以较逼近实际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手段 ,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或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可以了解事物的本真状态,沟通思想感情,不断提高文学创作力和鉴赏力。在文学活动中的情感把握,利于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较逼近实际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手段,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或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是变善为美的创造,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我解构和表达愿望释放和升华情感。文学欣赏是陶冶情感的主渠道,读者在欣赏过程中通过生理联觉产生情感认同和情感趋异两种相互博弈、循环上升的心理状态,进而不断扩大与深化多样情感。作者和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亲历情感的起伏与变化,当创作或欣赏结束之后,人的情感就像得到一番锻炼一样,愉悦感油然而生,愉悦方式潜移默化,进而养成良好的、平和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与现实世界各种关系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关系,即功利关系的反映形式。艺术感知不仅要求艺术家对客观对象进行客观的认识判断,而且要把主体的需要、意愿、价值观念等主观倾向倾注其间,从而在认知过程中渗透情感,在传达过程中表现情感,因之,文学艺术从本质上看是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是一种带有探索和开拓性质的复杂文学现象,创作上具有“客观真实性”、“情感内在化”、“平实通俗化”等艺术特点,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在当代的真正回归及新变。  相似文献   

6.
《洛丽塔》和《英儿》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杰作,这两部创作于不同文化时空的作品在精神内核和创作手法上有着惊人的对话关系:二者在情感乌托邦构造、后现代文学手法应用乃至写作技巧方面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文学的多向精神活动的特点文学活动是一种多向的综合精神活动。它包括生产文本(作品)的文学创作活动,对文本阅读欣赏的文赏活动和对文本评判的文评活动,还包括对文学活动进行理论总结的文论活动,这些活动的统一体即构成了整个文学。作者创作文本是为了表达,而不仅仅是自我情感和理念中的客观世界的纯自然的喧泄。表达就是为了让别人去理解,不管表达者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都会自觉不自觉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山水画的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好的山水画作品的产生,是画家面对大自然而产生出的内心主观反映,加上画家的主观情感和丰富的阅历并进行构思设计和情感表现的实践过程,研究主观和客观的转化过程是山水画创作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懿  高涛 《大学时代》2006,(6):39-41
意境是文学艺术的终极本体,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融合所形成的艺术世界。格式塔质的思维模式与我国传统文论中独特的意境营造和鉴赏理论,意境的审美想像空间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而模糊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在文学翻译中更好的把握原文意境,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意境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小说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岁月洗礼及稳步发展,它已经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体裁之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经典小说及节选作为教学素材,这为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体裁特点、创作手法、思想与情感内涵奠定了坚实基础。小说作者运用文字构建起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它将真实的情感、客观的世界有效融入作品创作过程,成为众多读者感悟世界、熔炼心灵的宝贵财富。小说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学生也普遍对小说阅读保持了浓厚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却并不喜欢学习小说,这也给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带来了更多挑战。本文主要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剖析小说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学转型与大学文学教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转型对大学文学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大学文学教育存在过度技术化和客观的倾向,忽视对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意义的尊重和思考。当前,应在文学教育过程中确立新的文学教育观念,改进文学教育的方式和改善文学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灵因素,真正体现文学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启蒙价值。第一,文学转型对文学教育意义的影响一个美好和谐世界的建立,大学责无旁贷。大学存在的意义,是让人更理性地看待世界,但人类的理性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整个人生。在人的理性的后面,还存在着心灵的世界,它所关注的是生命与意义的世界。因此,…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阶段,依学习的内容,语文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的综合体。其中语言的学习,渗透于文学欣赏中,通过文学欣赏来完成。因此,文学欣赏便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而“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文学是作者“对物的世界的再现,也是对人的心灵的表现”。既然文学是主观对客观即社会生活带有情感的反映,那么,文学欣赏也就必然地要用情感——类似于作者的情感体验来完成。这一情感体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情感体验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后情感体验阶段。下面将这三个阶段作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无论就文学的本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方面,还是就文体论、风格论和鉴赏论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光彩。在这其中,本体论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中国古代文论的本体论一直认为,文学是自然事物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人的情感波澜,井把情感和愿望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创作者笔下的世界已经不再是现实中的世界,而是经过创作主体审美升华后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因浸染了主体意识而更加绚丽灿烂。在这个世界中,人与自然和社会是融汇合一的。强调表现,重视心灵、在表现中使文学观照更广阔的物质与精神的空间,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古代文论最核心,最生动活泼的部分。本文拟给表现理论描述一人大概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创作上,情感活动十分突出。从《背影》的文质、创作过程中欣赏过程三方面可以看出,情感的驱动效应主要表现为:情感是激流,推动着作家的创作;情感是活流,给文学作品以生命;情感是共振器,有够产生文学共鸣。  相似文献   

15.
王宜振 《江苏教育》2014,(21):22-24
正诗歌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体。文学从审美视点来分,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视点文学,它包括诗歌以外的所有文体。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都在其列。另一类则是内视点文学,又称心灵视点或精神视点。它主要指诗歌,尤其是抒情诗。那么,外视点文学和内视点文学有什么不同呢?外视点文学是叙述世界,内视点文学则是体验世界;外视点文学显示客观世界的丰富,内视点文学则是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是披露世界的精微。可以说,诗是世界的内心化、体验  相似文献   

16.
李长之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批评家,其文学观是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他强调文学是纯粹直观的情感活动,又不否定文学的客观的社会功利价值;文学和人生是有联系的,但不追求"为人生"的文学。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他主张抓住艺术的时代,追求艺术的真实。对于作家,李长之要求充分发挥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文学观念是其文学批评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审美情感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为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情感对于散文创作是一种内驱力,是散文家最基本的创作素质,情感是散文创作的突破口和爆发点.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既反映了社会生活,又表达了作家一定的思想情感,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那么要研究文学的阶级性,就要从客观的社会生活和作家的主观创作两方面去考察。从客观上说,在阶级社会中,人是以阶级来划分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阶级地位上,阶级性成  相似文献   

19.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20.
文学活动是充满情感的活动,情感贯穿了从创作到阅读的整个过程。作为文学活动重要一极的阅读活动,情感的活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能激发读者与作家的“共鸣”;情感能推动想象的展开;情感能帮助还原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