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报纸的面貌如何,反映了办报人的思想、业务水平。有一支业务精湛的编辑、记者队伍,反映到报面上来,报道和文章必定是高水平的。因此,要提高报纸质量,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要有一支业务上过得硬的队伍。而要培养一支过得硬的编辑、记者队伍,非要抓业务学习不可。钻研新闻业务,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仅就其荦荦大者谈点看法。一、要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我读旧报人的文章,常为他们渊博的学识、深湛的见解和优美的文采所折服。比如,像王韬、梁启超、章太炎、张季鸾等人的政治评论,就非常好看。他们中有的人恐怕不能算职业新闻工作者,但偶尔涉足时评,却满纸生辉。特别是梁启超、章太炎,堪称学界泰山北斗,读书之丰富,即使在高级知识分子中亦颇有美称。当然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先驱老中,也不乏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等大手笔、大学问家。举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追求知识、苦学不倦,  相似文献   

2.
报纸办得引人入胜,使读者喜欢看,才能充分发挥报纸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培养一支好的编辑队伍以外,还必须在社会上组织一支得力的作者队伍。培养自己的编辑、记者,依靠编辑部内部的力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这是很重要的,但毕竟是不够的。要把编辑部的门窗打开,让新鲜空气流进来,让社会上有质量的稿件飞进来。既充分调动编辑部的力量,又充分依靠社会上各方面作者的力量,才能信息更灵通,思想更活跃,版面更有生气、更丰富多采。能不能组织好社会上的作者队伍,决定于编辑、记者的主观努力,同时也取决于作者对编辑部的态度、对编者的了解和友谊。  相似文献   

3.
袁海涛 《新闻窗》2011,(2):42-42
与编辑记者不同,报纸的编务就是为报纸的记者编辑服务,虽然很紧张、繁杂、琐碎,但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想办好一张报纸,必须有一支得力的编务队伍作保障。而要真正提高编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有认真负责的精神、细致科学的态度,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要培养一支政治上、业务上都过得硬的新闻队伍,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以至送到大学、党校去进修,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新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在本报218名编辑记者中,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占27.98%,在具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中占37.7%;对少数尚未经过系统学习的编辑、记者,也通过夜大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修提高。但新闻工作者光受学校教育、正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当  相似文献   

5.
办名报首先要有名人。要把报纸办成第一流的报纸,必须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编辑、记者,这些名记者、名编辑政治上要强,业务上要精,作风上要硬。现在新闻行当的竞争相当激烈,各个新闻单位新招、新点层出不穷,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张报纸质量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编采队伍的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民新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支强大的队伍:一支是专业化的新闻大军,一支是不脱产的通讯员队伍。延安《解放日报》社论《展开通讯员工作》中说:“我们的报纸就不仅需要有能干的编辑与优秀的记者,而尤其需要有生活在广大人民中间的、参加在各项实际工作里面的群众通讯员。”一个新闻机构的职业记者再多,它只能跑一些“点”,而散布在四面八方、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通讯员掌握着“面”;点面结合,就能更充分地反映出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明确要求各新闻单位要重视和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以更好地使新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地市报作为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和省以上大报比,采编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队伍构成也较多元化,在报业激烈竞争的当今,要把报纸办好,办出特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赢得读者,站稳脚根,没有一批在政治上业务上过得硬的编采人员是不可思议的。因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的新闻队伍,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愿望,是提高报纸质量和宣传效果的可靠保证和根本出路。 编辑工作做为报纸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质量和水平取决于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编辑本身的基本素质——政治意识、业务能力和人格修养。 强化四种意识 提高编辑水平 报纸编辑工作作为一个过程,它贯穿着报纸组织报道的始终。与记者工作相比较,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工作对象是稿件,其任务是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并通过对稿件的选择、修改和编排,把好的内容,通过好的形式,组成好的版面奉献给读者。因此,报纸编辑素质的提高,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引导舆论意识,众所周知,新闻的重要功能就是引导舆论。怎样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就要求报纸编辑具有强烈的舆论引导意识,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党和国家的大局,时时刻刻装着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强化舆论引导意识,需要编辑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编辑实践中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性原则,坚定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个报纸副刊编辑是否称职,评判标准很多,但最根本要看他是否具备这样三种意识:作者群体意识、业务过硬意识和精制标题意识(或叫画龙点睛意识)。 1.要确立拥有作者的群体意识。报纸副刊和正刊的作者队伍不尽相同。正刊除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记者外,还有一个可观的有组织有领导的自上而下的通讯网络和通讯员队伍。副刊没有这个。它主要靠自由来稿和重点约稿,这就要求副刊编辑广泛自觉地联系群众,团结作者,及时热情地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历来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通讯员队伍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讯员是报社伸向基层的“触须”,是报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光靠那几十百把个记者编辑是难以把报纸办好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历来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通讯员队伍是我党新闻事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讯员是报社伸向基层的“触须”,是报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光靠那几十百把个记者编辑是难以把报纸办好的。通讯员队伍的好坏强弱,关系到报社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张报纸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读者中树起信誉,就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采编队伍,尤其是要培养自己的一批名记者。这个看起来虽属所有报纸的共性问题,但对目前许多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来说,又是关系到能否具有鲜明个性的问题,因而显得尤为重要,亟需加以解决。本文结合我报这些年的实践,就民族文字报纸记者的业务培训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周新菊 《视听界》2001,(5):22-22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在观众的心目中牢牢地占居一席之地,除了电视台要有一支精干的记者队伍外,还需要有政治素质好、精通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新闻编辑来当好内当家。具体说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政治敏感作为一个新闻编辑,每天要接触各类报道。从内容上来讲,包罗万象;从形式上来讲,有系列报道、现场报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访问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编辑记者队伍非常年轻。现在,这家报纸的骨干力量,是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青年人。《华盛顿邮报》在一八七七年十二月六日创刊,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这家报纸星期一到星期五发行五十多万份,星期天发行六十万到八十万份。平均每天一百一十二个版面,星期天为二百二十四个版面,广告和图片约占三分之二。为了保持一支年青的效率高的记者队伍,这家报纸每年进行一次招收或聘请记者工作。  相似文献   

15.
办好地(市)县报,靠的是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而在这支队伍中,领头的总编辑的全面素质更显得举足轻重。有人说,一张报纸的面貌反映了总编的面貌,而总编的水平高下,又决定着报纸的水平高下。因而可以这样说,要提高整个地(市)县报的水平,首先得要建设一支过硬的总编队伍。笔者赞成这种说法:地(市)县报的总编辑应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报纸的一项重要职能,发展报纸广告既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报社自身发展的要求,要发展报纸广告事业,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过得硬的广告工作队伍。坚持报纸广告业务面向生产、面向流通。只有面向生产和流  相似文献   

17.
略谈夜班编辑的把关素质冯卫民对于报纸出版过程来说,夜班编辑是最后一道关口,这一道关口把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舆论导向和宣传质量。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夜班编辑队伍,是摆在报纸,尤其是各级党报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夜班编辑要具备较高的把关...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专刊部一般记者很少,有的报社专刊版没有记者,只有编辑。因此,稿件主要靠业余作者提供。一日通讯员来稿少了,好稿少了,专刊版就难办了。 专刊编辑总不能顺其自然,“潮涨吃鲜,潮落点盐”吧!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办好专刊,保证和稳定专刊的质量,专刊部就必须培养出一支属于自己的专版专栏通讯员队伍。  相似文献   

19.
要培养一支政治上、业务上都过得硬的新闻队伍,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以至送到大学、党校去进修,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新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在本报218名  相似文献   

20.
党报要多一些名记者、名编辑天津日报总编辑邱允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报纸越办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党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编辑、记者队伍,培养一批能坚持正确方向,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