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是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关键。提出"知识光谱"作为科技人员分配激励的理论基础。总结了我国及陕西省关于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政策法规,以陕西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与转制院所的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为例,说明了现行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导致成果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收益的激励作用。在梳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普遍采用“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两种模式,并分别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太赫兹”项目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膜”专利技术作价投资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即“先投后奖”模式下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现金奖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先奖后投”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割机制、转化对象遴选机制和成果完成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够不完善;进一步针对完善上述机制提出具体对策思路和建议,为推动创新和优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各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资金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科技人员评价激励政策,并对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SWOT进行了分析,提出吉林省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观点。在政府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行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知识产权包含的显性知识与科研人员掌握的隐性知识交织转化的过程。通过设计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能够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并提高其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然而,现有研究对收益分配过程性认识不足,大多着眼于如何合理划分收益,对收益分配的理解及其机制设计陷入到以偏概全的误区中,理论指导不能覆盖收益分配全过程。此外,尽管现有收益分配机制设计研究为收益分配方式和分配比例选择、技术权益配置等提供了很多理论建议,但是这些研究结论在指导实践时依然存在诸多脱节之处,抑制了收益分配机制的激励效果。为了实现理想的激励效果,需要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全过程的机制抑制因素进行全方位约束。基于此,全文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获取—划分—落实"全过程为主线,遵循"问题分析—机制设计"的逻辑思路,在系统地梳理出造成高校科技成果收益获取与成果价值不符、收益划分不合理、收益落实不到位原因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科技成果定价机制、权益配置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运行保障机制的全过程机制设计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是目前影响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性问题。专利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不公,容易挫伤各方从事转化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继续科技创新的动力。文章通过数理分析部分广州高校建设的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找出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除了受到建设主体本身文化的制约,知识产权投入的多元化,机构本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制约其知识产权转化的因素,还是机构内部对各方权益激励分配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各主体间的多维联动,平衡专利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邓志红 《科学学研究》2020,38(2):259-265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权利配置表现为一种单位主义的模式,但在实践中的运作效果不理想,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其原因在于只是从初始分配上来界定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而未能对科技成果的社会利用进行有效的制度激励,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在权利配置上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但也面临正当性的难题。科技成果的权利配置涉及多重利益关系和制度目标,因此,不存在一个价值最大化的分配方案,在设计科技成果的权利配置规则时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和市场机制,尊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选择,以多种方式实现权利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税收激励政策在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考察美国和英国高校技术转移相关税收政策基础上,梳理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政策体系,探讨了流转税和所得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研究表明:尽管我国税收政策体系完善,但针对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模式仍存在税率差异大、政策导向冲突及制度设计不连贯问题;我国应借鉴英美“中立化”税制设计理念,消除不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下的税收政策差异,优化纳税渠道,并补齐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学较早地建立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对Stanford、MIT、Harvard等10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归纳其在现金收入分配和股权分配上的具体实施和特点,探讨对中国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并引入科技服务组织的专业支持,是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活动顺利实施、提高收益分配激励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对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活动的三阶段模型,识别了科技服务组织在收益分配活动不同阶段的独特作用。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收益分配准备阶段,科研单位需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以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进行准确估值;(2)收益分配决策阶段,科研单位需结合科技成果特点和科研人员特质确定收益分配方式,同时根据科研单位自主规定的收益分配比例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在这一阶段,需要引入技术转移办公室对科技成果的知识结构以及科研人员历史成果进行评价,进而确定收益分配方案;(3)收益分配实施阶段,科研单位需引入技术转移办公室对收益分配过程进行协调与监督,保障收益分配方案的顺利实施。全文基于过程视角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多阶段模型,阐明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加强中国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现阶段,中国科研主体缺乏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导致转化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从科技成果所有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两方面探讨英美日德以五国的职务发明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政策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优秀经验提出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美日德以等国外发达国家在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涉及的科研人员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方面的经验,以及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路径的探讨,指出现行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实施产权激励政策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优秀经验提出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红  郑鹏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103-109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为深入了解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本文选取2009-2017年我国高校R&D经费投入、科技产出与成果等相关数据,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及深层原因。结果表明,资金投入不足、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机制探索、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提出构建合理的转化权益分配制度、打造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建设共生大学科技园战略联盟等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中国正努力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经济建设,政府对高校的科研投入在不断增加,高校的科研能力也在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相关统计数字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中国高校科技转化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在分析、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对此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低一直是推进科技赋能、实现科技强国的阻力。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需要从各要素出发,探索要素结构性差异和配置困境,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全要素配置。结合TOE理论和扎根理论,构建包含技术、组织、环境3类主范畴、8类次范畴在内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分析框架,对16个不同领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分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配置结构主要分为4类:环境制约型、技术—组织依赖型、环境—组织依赖型、均衡配置型;要素配置困境主要来源于政府、市场、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科研团队五大主体,当前存在顶层设计缺失、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技术与市场供需不匹配等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分析导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对策,主要基于2016至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有关数据,梳理发现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即专利转化率与快速增长的专利数量不相称和技术转让收入与不断加大的科技经费投入不相称,而专利质量不高、过于强调学术评价、中试经费投入不足和科研活动组织管理模式单一等是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对此研究提出源头治理、供给侧突围的症结化解逻辑及相关对策建议,包括科研团队建设由学科型转向公司型、科技成果评价由学术导向转为市场导向、科研管理重视过程及结果监管、实行全链条及一体化研发组织模式和优化投入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军民融合型高校作出界定,以四川省、西安市的24所典型高校为例,从总体趋势、个体分布和区域对比3个角度出发,运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其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作出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大低于产出效率,高校之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差异较为明显,西安市军民融合型高校相较四川省更具成果转化优势;受外部驱动与内部保障两方面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实现从需求端、研发端到落地端的转变,最终服务于高校教育、地方发展与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成果是地方和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基础和转化水平可以较好地反应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实力。通过湖南高校专利信息的客观分析结果揭示的专利质量了解湖南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情况、有效专利实施率等了解其转化水平。发现湖南高校96%的专利权利要求数量不到10项、有效专利的专利保护范围偏小、96%的失效专利因未缴年费而终止、专利代理质量未进行统一管理、有效专利实施率偏低。高校传统的被动式、登记式的科研管理模式,以及仅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机制并不利于培育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专利,也不利于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系统。应用型项目应推动"市场后拉式"的研发模式,专利资助政策向有转化前景的高质量专利倾斜,各高校应建立基于专利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专利运营是一个包括发明创造、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三个主要环节的复杂动态过程。以美国高校为样本,基于动态系统视角分析发明人专利收益分配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不同环节的影响,并针对发明人专利收入与科研经费支出对高校专利运营的影响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近70%的样本高校中发明人专利收入与发明披露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在发明人专利收入与发明披露量显著相关的高校中,发明人专利收益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的发明创造环节作用明显,对价值增值环节作用因样本而异,但对价值实现环节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当专利收益分配基数与科研经费支出之间相差悬殊时,与通过提高发明人收益比例增加发明人专利收入相比,同比增加科研经费支出对专利运营各环节的影响更大。一刀切式地提高发明人收益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据此提出,高校应细化发明人收益分配方案,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