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为背景,从普适性和特殊性两方面准确理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估算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及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的表现,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从总体来看,上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一般,下游水平较高,各地区高质量发展差异明显;从分项指标来看,创新、绿色、共享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配置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水权交易制度是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配置的一项重要制度。黄河流域开展水权交易是适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有利于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但是,目前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存在初始水权配置缺乏动态调整、用水权确权不彻底、水权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水权交易利益相关者利益补偿机制缺位等问题。因此,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立黄河流域各省(区)初始水权分配动态配置机制、深入推进用水权精准确权、优化水权交易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水权交易利益补偿机制和完善水权交易市场培育机制等显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我国“文化自信”的树立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利用Cite spaceⅢ,对CNKI(中国知网)中收录的近30年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研究的作者、机构、研究的方向等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展现文献研究的知识图谱,揭示近30年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科研状况,分析该领域未来研究之趋势和要点。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以警察体育为主题的文献时序分布进行梳理,通过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的变量关系对比,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历史脉络、发展速度以及演变规律。随后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Bibexcel绘制出警察体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的知识图谱,阐释该领域的研究结构、力量分布以及合作平台建设等情况。最后运用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和可视化法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挖掘、提炼文献数据背后的规律与逻辑,捕捉警察体育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警察体育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经济法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迫切需要经济法的变革回应,经济法的教育教学也呈现新的趋势。以中国知网CSSCI和核心期刊收录的2976篇理论文献、147篇教学文献和《民法典》颁布后的13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样本的可视化文献计量方法,发现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分为五个阶段,教学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反垄断法、公司法、专利法、破产法、保险法、个人所得税法、广告法、经济刑法等是当前我国经济法研究的热点,平台经济、人工智能、公平竞争审查、数字经济、大数据、破产法和营商环境等是经济法研究的前沿,未来应加强经济法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现象驱动和发展导向的经济法理论与制度研究,加速经济法的立法变革。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可视化功能与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CNKI)近15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研究的所有文献进行分析.通过Cite Space绘制文献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和关键词聚类表等,发现当前我国幼儿自我保护研究的热点,包括幼儿园安全管理、幼儿行为习惯、幼儿安全教育、幼儿意外伤害等,研究存在主题单一、文献层次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河湿地生态在涵养水源、控制污染、调节蓄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以及下游洪水威胁等诸多生态难题。湿地修复作为黄河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重要一环,存在法律保障机制不全面、政府监管不强、生态补偿效益较低以及公众生态参与理念不强等问题。为缓解这一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加强政府监管、改善生态效益以及提高公众参与活力,以此稳步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在“生命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安全、水文化等层面的现实困境。山东省应加强多方协同治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生态防护水平、提升森林湿地综合治理水平,促进黄河水沙关系协调、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科学化构建生命共同体视阈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国内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363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体育公共服务领域文献的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关键节点文献、知识结构、前沿与热点,以期为研究者跟踪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发展态势提供可视化的科学依据,为中国制定合适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已有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立法进行文献分析以及规范分析,发现当下基础性及普适性法律在解决黄河流域现实问题方面还存在着较多不足:流域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供给不足、法律规则的针对性不强、法律规定的协同性不够等,无法统筹解决黄河保护中的难题.在对既有法律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行专门的黄河流域保护立法,将流域立法的...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实验区域,利用实测的土壤全盐含量数据,结合中国产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CBERS-02B)多光谱遥感影像,分别应用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含盐量反演建模,并对2种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明显改善了反演精度;且该反演模型更适宜于高盐度区域(全盐含量>1%)土壤含盐量反演制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流域特点的体育活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体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在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和归纳了嫩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旨在为中华民族体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晋陕蒙边界地区武术文化发展及成因进行研究.指出,该地区地处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农耕与游牧的半农半牧社会文化生态体系.伴随着两种文明的不断碰撞与交融,武术这一身体文化也在该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对摔跤、射箭和武术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对成因的探究显示,黄河是凝聚农耕思想的武术身体文化在晋陕蒙边界地区传播发展的根基与命脉,长期的民族冲突为武术技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动力,移民则是武术文化在该地区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干戚舞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出土实物的研究考证,指出:“干戚之舞”源远流长,“干、戚”均由实用兵器衍化,“戚”除与?干”同有神权象征外,还有王权、军权的象征意义。干戚之舞滥觞于黄帝红山文化时代的黄河中下游河东(今运城)一带。干戚之舞初为傩舞,是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图腾舞蹈,祈祷天下太平。原生态干戚舞具有“娱神、娱人”的娱乐特征、功利和实用性突显的巫术特征、“缘物寄情”的原生态准艺术美学特征、代表部落族团意识的集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珠三角城市群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民工健身、休闲现状和农民工生产、生活特征的调查,在分析当下现有农民工体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企业工会发展趋势,提出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休闲模式。该模式的提出,不仅珠三角,对"长三角"、京津唐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东中部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以及其他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乃至整个农民工健身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蕴涵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共存。在此背景下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思路有两条:一是在现有用水效率的状况下,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增加水资源供给,缩小供求缺口;二是在现有水资源供给条件下,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实现供求自然平衡。后一种思路是解决黄河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但是要真正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浪费,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形成以水权管理为核心、以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为目标的需求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上游彩陶纹饰的产生和发展和原始时期的构形意识密切相连,因而具有特别的构形特征。水族纹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上主体性纹饰,它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氏族文化的代表。动态感、抽象化、整合性是它的构形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于黄河流域,华夏文明植根于黄河文化,这不仅因为黄帝的陵冢在陕西境内毗邻黄河的黄陵县,而且炎帝的故里也在陕西境内渭河边的宝鸡。理清炎帝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关系,是近年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地质演变的历史,论述了渭河本是黄河故道,炎帝文化同黄帝文化一样,同源于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态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和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运河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而提出建立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目的地促销策略,生态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城市创意双轮驱动保障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评估体系、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遗产开发保护体系及生态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京杭运河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保证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