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奇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香清味浓,孕育着龙的传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有着重要地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古诗文教学的探索,以请教于大方之家。一、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什么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以看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跟着读”、“练着读”、…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意蕴隽永。学习古诗文是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气息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深刻认识到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以诵读为切入点,以读促思,以读悟理,让古诗文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3.
白银 《文教资料》2009,(20):60-61
古诗文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难点,培养学生读语感,读情感,读美感,读好感是提高学生古诗文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注重古诗文教学的"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申龙 《语文学习》2021,(1):82-85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古诗文在入选中学课本时即考量了中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而准确理解字词含义是读通相关文章的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后三者的实现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如何通过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就是要读通、读懂文章,这需要“顺释古代语言”。但古诗文距今久远,教师有必要引入传统训诂学知识,帮助学生准确释义、了解字词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教学内容,激发他们对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效率。如此一来,阅读郭在贻先生的《训诂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读写结合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教学效果,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读写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世会 《甘肃教育》2009,(12):34-34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需给予高中古诗文教学高度的重视。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体会到,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吟出感情,给学生一个榜样 古诗文学习重在朗读,在高中古诗文的教学与学习中,笔者认为“吟”和“唱”比“读”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古诗文教学由于长期沿用“读一讲一背”陈旧的模式,因而对古诗和文言文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不会鉴赏的层面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大胆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延伸古诗文的内涵,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古诗文的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结果是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学,既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又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水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读为本,反复朗读,当堂背熟,培养语感”的诵读教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变古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诵读法的优点是:通过诵读有利于理解、吸收和熟悉课文内容,有利于体会文章感情和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诵读法之“诵”、“读”训释“诵”和“读”,从词源上…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课程目标也提出要“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中古诗文的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建构和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生命的底色”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文本解读的乏味和古诗文自身的“历史隔膜”,常常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古诗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索然寡味的现象。如何才能打破这种“索然寡味”呢?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要在“读”和“比较”方面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使学生的古诗文学的更好呢?我认为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朗读,创造语境。传统的古诗文教学经验之一是诵读,我们不可使之偏废,要下大力气加强朗读,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初步从中品尝到古诗文的语言美、音乐美、节奏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才可能产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有利于语感的养成,在无形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多读。一堂课可先自由读、齐读、个人读、师范读、师领读、听录音带,多感受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是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兴趣缺少。提倡"素读",可夯实学生的基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分析目前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及学生在该方面面临的困境,重温"素读"这一经典读书法,解决学生背诵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学好古诗文,继承和发扬古诗文的文化,使古诗文教学在新世纪里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识到,古诗文教学更应从旧观念走出来。一方面,教师应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另一方面学生由被动接纳变为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从教师的阴影中走到与教师平等的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文化的精华。有效传承和挖掘古诗文中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三感”应是教学古诗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古诗文应以此为方向,还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本来面目。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效果最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诵读分为五个层次来进行。一、读出韵味。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能读出它的韵味。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再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韵味。可以采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听录音、教…  相似文献   

15.
卞学军 《广西教育》2013,(21):70-70
学生学好古诗文,不但可以提升文化品位,而且能陶冶情操,但当前的小学古诗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教师采用"读讲背模式",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出诗的美;教学的方法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也很无奈。因此,教师必须探索适用的教学方法,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一、创设情境一篇优美的古诗文充满了情味、情趣、情韵。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可制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汉语古诗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中学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中学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中学古诗文的诵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古诗文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要求,就应该让学生走近古诗文,从语言着手,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美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触摸古诗文中的情感基调,同时在产生了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与古诗文进行情感对话。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读、思、悟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王乔  周美玉 《教师博览》2023,(18):40-42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些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往往不得其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构不成一条文化传承的路径,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甚少。基于此,文章提出语文“课前五分钟”环节力图循序渐进,探索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利用好“课前五分钟”,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初中生必学课程,而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继承传统文化有着显著的价值。古诗文本是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与构成,初中生古诗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教师若能在古诗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渗透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和质量,还能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让其语文素养得以全面发展和进步。究竟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20.
陈嫱 《教师》2013,(3):57-59
笔者对海南省海南中学(以下简称“我校”)2004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一个月后,进行古诗文的兴趣等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古诗文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了肯德尔相关分析。研究发现:95.92%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习很重要,但81.63%的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古诗文重要仅与“古诗文是高考中必考的项目”(P=0.001)“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P=0.001)有关。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因素为: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古诗文学习“背诵难”“语法难”“古诗文难以理解”“古诗文枯燥、无趣”呈负相关。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其实用性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为此,笔者通过摸索总结,得出古诗文教学“三有”原则,即有效、有趣、有益,并将之综合运用到古代诗文教学中。笔者对古诗文教学“三有”原则在课堂实践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证明了有效、有趣、有益原则分别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并且还通过课本剧大赛等形式将“三有”原则由课堂延伸至课外,使古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