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朝的暴政包括重赋、重役、重刑.法家主张重赋、重役、重刑与否,是秦朝暴政是否和法家思想相关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家总体上是反对重赋和重役的,因此法家思想不应对秦朝的重赋、重役政策负责.法家的“重刑轻罪”思想是秦朝实行重刑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因此,法家思想应对秦朝的重刑政策负责,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家思想既具有反重赋、反重役的反暴政因素,也具有重刑轻罪的暴政因素,具有复杂的两面性.秦朝的暴政是与统治者的冷酷个性、骄傲自大、骄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以及采用法家的重刑之说等因素有关,仅仅把它归结为受法家思想的影响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2.
商鞅是战国时期先秦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霸权思想主要体现在耕战思想、法治思想和君主集权思想上。其中,耕战思想是霸权思想的首要准备;法治思想是霸权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君主集权思想是霸权思想的核心。商鞅的霸权思想是战国时期历史特殊环境的产物。他的思想有历史局限性也有其指导意义,要取其精华弃糟粕,对它批判地继承并能够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人材辈出的时代。在风云变幻的战国纷争中,大批贤能之士脱颖而出,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冠盖往来,游说于东西各国,运筹公室,掀起了变法浪潮,给世卿贵族以致命打击,为历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这个时代贤能之士的佼佼者是法家人物。法家怎样对待尚贤学说?尚贤学说在变法中的作用如何?它给历史留下了什么启示? 过去,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法家是“重势不重贤”的。诚然,法家中有重势不重贤的,但也并不尽然。主张变法的前期法家如李悝、商鞅等人就十分重视用贤的问题,即使强烈主张君主集权的后期法家也有重贤的。韩非对慎到“重势讪贤”论的批判,就清楚地表明了这点。慎到曰:“飞龙乘云,腾蛇游  相似文献   

4.
"重刑"思想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思想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当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治安状况不是很好,甚至有渐入"乱世"的危险.治乱世用重典,在当前呈现无序的转型社会中只有用重刑才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整顿社会秩序,时代呼唤"严刑峻法".  相似文献   

5.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司法领域的大屠杀事件层出不穷,共有67起。这些司法性大屠杀事件有着鲜明的特点:时间上,存在两个发生的高峰期。级别管辖上,司法性大屠杀多由中央司法机关所为。性质上,大肆株连,处刑苦毒。主客体方面,司法性大屠杀的危险主要来自君主,受害者主要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引起司法性大屠杀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专制集权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政府的执政能力低下以及法家重刑主义思想的遗毒。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百家之中,法家以其法治主义独树一帜。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法治主义立国的秦王朝,一方面靠法治主义而统一天下,但另一方面也正是法治主义使秦王朝二世而亡。法家法治主义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主张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合乎了当时的民心;其二,法家善于在立法中化私为“公”,将人之私欲转而为统治者服务,这更有利于统治者确立自己的统治;其三,法家善于用严刑和厚赏把人们引导到当时形势下国家最迫切的任务耕战上面来,富国强兵。但是,自秦王朝二世而亡后,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就一厥不振,逐渐衰落下去,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能适应国家统一条件下新形势的需要;第二,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只重严刑峻法,缺乏道德教化,带有严重的片面性;第三,它是一种僵化的、封闭性的思想体系,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适时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法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王充是东汉时期海纳百川的思想家,他肯定明法尚功的法家思想,反对法家的集权和专制,批评韩非子忽视仁义道德、否定儒家思想的片面性。王充自己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在法治思想、历史进化观、逻辑思想和批判精神方面,承传了法家思想和法家精神。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是中华帝制的缔造者,他创立"皇帝"名号,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主张以"法令"治国并且统一臣民的言行思想.秦始皇的政治思维以"一"为典型特征,秦制便是对"一"政治理念在组织制度上的实现.秦始皇推崇法家却未独任法家,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先秦各派政治思想综合利用.从历史发展轨迹看,秦始皇是先秦政治思想和制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桑弘羊是一位崇尚"法治"的现实政治家,其法治思想主要表现为"天道然"的唯物主义自然定命法律思想、"以刑止刑"的严刑峻罚立法论、"法势以治"的力刑并重法治观.他所倡导的法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成为其强化君主专制的思想主轴,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是为当时的官营盐铁政策服务,这种重刑主义思想对当时乃至以后的传统法律思想和政治制度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2.
法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重刑治国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定的法律必须得到一体遵行、"壹法"、"一尊"等主张;儒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德主刑辅"的思想,儒家的刑与法家所主张的法在根本内容上并无不同.其对现代法治和谐的正反两面的启示主要是:要重视法与人的和谐;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与实质意义上法治的和谐;"治民"与"治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汉承秦制,它继承了秦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地方郡县制、赋役制度等各种制度。《九章律》是《秦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的轻罪重刑、赏轻罚重、刑罚的残酷性和野蛮性,都是法家的典型表现和显著特征。它实行的尊君卑臣、削藩夺相权、立中朝是法家集权于皇帝的表现。西汉的统治是一种法治,是由皇帝一人指挥下的法家极端派的法治。  相似文献   

14.
历来学者对先秦法家的法治主义研究颇多,但对其传播思想鲜有关注.值得重视的是,法家对传播功能、传播内容、传播体制、传播策略等方面的认识颇富创造性,其传播思想与实践对于法治主义的传播与推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管理学视野的先秦法家治道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法家的治道思想以法家价值论、人性论、历史论、知识论为基石 ,构成了法家管理思想的哲学观 ;法家治道以道为本 ,以国之治强为目标 ,以法为行为标准 ,以势为运行力量 ,以术为操控方法 ,法、势、术结合 ,构成了法家思想的管理观 ,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 ,以此构建了管理型法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16.
韩非所提倡的法治,实际上就是刑治。他的刑罚思想是在重刑主义的指导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预防犯罪,以刑去刑,从而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君主权威。其刑罚思想的内容包括轻罪重刑、赏罚并用、不赦不宥和同里连坐。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产生的商鞅法家思想,在综合三晋法家思想和其他诸子思想的前提下,在秦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文章从分析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建构入手,揭示了商鞅法家思想的以独尊的君权为其理想的原点,以人的性利说为动力、用历史进化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和前导,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而推行法治;以重刑主义原则为支撑形成了一整套的法治思想,最终为秦国厉行农战,兼并六国构划一套完整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商鞅关于法、法的制定与公布、法律的执行等思想,表面上和现代"法治"观念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其中所包含的专制色彩、重刑主义、对自由的禁锢和对人权的蔑视,凸显出其与现代"法治"在本质上的截然不同.#为此,在法学领域中应当摒弃用"法治"一词来表述商鞅和法家的思想,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和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韩非的学说中,高扬新兴地主阶级的功利主义是其政治哲学及伦理学说的一大特色. 韩非的功利主义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它是我国地主阶级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功利主义形态.这一功利主义思想曾经对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过一定影响.因此,对之  相似文献   

20.
从法律形式、法律实质和法律适用等方面阐述先秦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他们所主张的法令公开颁布、立法公平、司法必平、执法必信和重刑思想对整个中国传统法律在法律渊源、法律思想和刑罚制度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