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璞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写得细腻又抒情,流畅而又有韵味。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用传统笔法写游记散文,用真情实感写抒情叙事散文,用广博学识写文化性散文。  相似文献   

2.
三毛这位饮誉文坛的作家,她的散文,以其对生活、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散文美,主要体现在内质上,即以至真至诚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三毛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辞意美要求情真、理迭、语美,张晓风的散文在当代台湾文坛以美文著称,她不仅将文章写得情深意浓,趣味横生,同时也将文章写得引人深思,启人智慧,再加上意象纷呈的诗性语言,使其散文堪称辞意双美,达到了一种如“拈花微笑般的自然和谐“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具的女作家,擅长对旷漠,群像式,整幅的生活景观进行把握,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加以生动地描绘,同时,她又是一位擅长写自我经历和内心感受的作家,她的作品带有的浓 厚的自传性和抒情性,她写得成功的小说具有散文特点,《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5.
杨延 《上海教育》2007,(1A):50-50
在相对开放的学校教育中。新加坡的学生对待青春期问题,大多表现得自然、纯真、无拘无束,甚至对个人的感情问题也不掩饰、不避讳。在新加坡工作期间,笔曾为执教的中一班出了这样一个作题目——《我的同学》。批改作时,笔发现好几个学生都写了心中对异性的向往。其中。一个叫松俊的男孩,他的作有些特别,在作中,松俊这样写道:“我的那个同学是个女的。她很美。坐在那里,她的脸很美。回答老师的问题,她的声音很美。我很爱看她,我觉得她很美,想做她的朋友。她就是我班的惠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郑云云是江西文坛上一位执着于散文创作的女作家。本文从她新出的散文集《云水之境》来探讨郑云云散文创作的艺术特征,着重从结构、叙述方式、“内宇宙”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作者认为,郑云云散文中所抛弃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概念,追求的是一种大散文的内蕴,这是作家人格和现代理性精神的凸现。  相似文献   

7.
台湾女作家张秀亚是创作实绩显著的抒情散文家,她的散文在台湾多次获奖。张秀亚是河北沧县人,1919年出生,中学时代就钟情于文学创作。中学毕业时结集出版了小说散文集《大龙河畔》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入辅大研究所史学组,抗战时期在重庆任《益世报》副刊主编,1948年到台湾,执教于台湾辅仁大学。她在台湾出版的散文集有《牧羊女》、《三色横》、《水仙辞》、《湖水·秋灯》等。含蓄美是古往今来无数优秀诗人、作家追求的审美特质之一。清人袁枚说:“凡做人资直,而做诗文赏曲。”散文写得曲折委婉、富有坚实的艺术内蕴力,往往…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具有深厚散文传统的国度。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以小说创作蜚声文坛的作家,几乎都喜爱散文这一具有优秀传统的艺术形式,同时几乎都在散文创作上有着突出成就。目前健在的老一辈作家中,曾以《莎菲女士的日记》震惊一代文坛,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巨大荣誉的丁玲,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如果说,她长期以来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还在散文园地里不懈地进行着辛勤的耕耘,那么,从创作思想的发展来看,她则是从散文创作开始具备”新作作风”的。这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散文,早年我在上海写过两三篇。只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才把这当作一项严肃有趣的工作。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  相似文献   

9.
杨延 《教育》2008,(3):63-63
自然地面对青春期 在相对开放的学校教育中,新加坡的学生对待青春期问题,大多表现得自然、纯真、无拘无束,甚至对个人的感情问题也不掩饰、不避讳。在新加坡工作期间,笔者曾为执教的某班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的同学》。批改作文时,笔者发现好几个学生都写了心中对异性的向往。其中,一个叫松俊的男孩,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那个同学是个女的,她很美。坐在那里,她的脸很美。回答老师的问题,她的声音很美。我很爱看她,我觉得她很美,想做她的朋友。她就是我班的惠盈。”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东道主泰国华文作协为此编辑出版了《泰华微型小说集(1996)》,我以为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个泰华文坛第一部微型小说合集的问世,既展现了泰华作家们在微型小说园地里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也说明微型小说这一文学品种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蓬勃的发展。90年代初期才刚刚起步的泰华微型小说创作,固然在世界华文文坛上属于落后的一翼,固然比新、马华文文坛也晚了一步,但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和骄人的成绩。由司马攻主编的《泰华微型小说(1996)》,以其…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台港女性作家中.张晓风创作颇丰。她写散文.写历史剧,写小说.唯独没有写过诗。但她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激情、跳跃的文思.尤其是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珍视使她的散文像诗一样意象鲜明、意境悠远。而小中见大的独特感受方式更使她的散文独具魅力.这种审美感觉的独特性来自于作家对生命之谜的执意追问和对人性美的弘扬。  相似文献   

12.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蕴,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当今,仍然为世人所认同和推崇,甚至有评论家称萧红的作品具有文学经典的品格,萧红虽以小说知名文坛,但基本质上更属于具有诗人气质的散文型作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石评梅,是我国二十年代继冰心,冯沅君等之后又一位活跃的女作家。她写诗歌,写小说,写剧本,也写散文……。从开始创作到一九二八年不幸病逝,短短六年左右的时间,就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观的文学遗产。其中,为数最多、在她病逝后又得以结集出版的是散文。石评梅的散文大多数是抒情散文。作品抒发的都是出自作家肺腑的真情。在抒情达意时作家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而且文采绚丽、挥洒恣肆,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受到时人的称赞。  相似文献   

16.
苏青、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她们都以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张爱玲以小说创作擅长,而苏青以散文写作著名。她们年龄相似、性情相同,又都写女性题材,在生活圈子、爱好情趣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她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在上海的特殊气氛和背景下,大红大紫一时,可视为孤寂文坛上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17.
权德舆是中唐贞元、元和间文坛上十分活跃的人物,也是较早提倡革正文体的作家之一。其文学成绩主要在碑志文这类应用文体,其碑志散文不只是单纯用应用文的笔法去写,在取材、组织、构思、语言等方面更接近于文学散文的写法,大都写得温润弘博,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八年七月,张洁以其娴熟的文笔和清新的立意,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猝然轰动了文坛。紧接着张洁又陆续发表了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她以细腻、深沉的笔触为读者打开了人物心灵世界的一个侧面。 张洁不愧是很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在人物塑造上,她总是那么着力塑造那类真挚、善良、富有内在感情的人物,以致拦观其作品往往被她笔下的人物感动得潸然泪下。她笔下  相似文献   

19.
琦君是台湾文坛“一颗闪亮的明星”,一株不老的长青树。从散文到小说到评论再到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她似乎总能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许是因为她的散文写得太好了,以至于人们对她的小说失去了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何人给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曾有一位作家这样描绘萧红,萧红恰似旧中国黑暗夜空中的一抹明霞。她打破传统,异军突起,以独具风格的优美散文和散文化的小说给现代文坛带来了一支支清新明丽的歌,一曲曲哀婉动人的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