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构成的,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而任何一对矛盾,其双方既有相对立的一面,又有相统一的一面,即既对立又统一。现实国际社会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的双方同样既对立又统一。但是,在过去长时期内,我们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往往只看到或更多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同它对立和斗争的一面,而很少看到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吸取、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即统一的一面。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这不仅在理论上彻底坚持辩证法,而且在实践中,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明是人类明发展史上两种不同类型的明,二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竞争和比较中共同生存和发展。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政治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明的关系,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坚持正确方向的保障,又是实现更高明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发达与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并存是当代世界的总格局。“两个并存”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体现的是当代世界上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统一关系。世界历史的客观逻辑必然是由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到“两个并存”再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两者在根本制度上是对立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相互依赖和利用的关系,进行合作与交流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只强调两者对立的一面,忽视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不能只强调两者相互依存和利用的一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丧失警惕。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制度上有着本质区别。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 ,二者又存在着长期共存、相互借鉴、相互合作与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制度上有着本质区别。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二者又存在着长期共存、相互借鉴、相互合作与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标准是衡量评价一切社会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依此标准,资本主义从总体上讲有腐朽的一面;从局部上看,对生产力的发展又还有一定的容量;社会主义既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为前提,又面临着发展生产力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即存在斗争关系,替代关系,又存在继承关系,借鉴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和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利用、借鉴资本主义积累起来的生产力成果,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力虽然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还内在地包含了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科学解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概念是生产力,而生产力概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质的一般,又体现了社会主义质的特殊,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实现共同富裕”则是从生产关系方面或生产力的目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冷战对峙向合作对话的转化.越来越呈现出了“本质对立”与“发展合作”同时并存的发展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价值目标和运行机制的不同使之对立与生俱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的跳跃性,社会主义首先诞生于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无论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还是在社会发展的完善程度上都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要取得最终优势还必须大力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再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发展合作”将成为两制关系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并且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进程将在“对立”与“合作”的博弈中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抛弃,这种观点显然是有背于历史发展的现实的,实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而全球化则把这种联系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在新世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并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型态,二者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型态。社会主义只能发生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顶点上,社会主义所能确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基础,只能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马克思当年曾反复强调落后国家在世界革命胜利之后,必须和平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而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时,同样认为应该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新问题。在对历史哲学的反思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东西方社会形态差异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继封建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东西方社会形态的差异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这种差异在20世纪扩展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极对立,经济的全球化与这种两极对立并不相矛盾。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1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首次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制度并存的局面。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水火不相容的,列宁说,无论如何,国际帝国主义“都不能和苏维埃共和国和平共处。”①苏维埃政权又不得不和“比我们富庶千百倍、在军事上强大千百倍的国家”并存。②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处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生存下来,已经提到苏维埃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4.
一 法,又称法律,它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按其利益决定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规则)的总和。法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说是意志。在阶级对立社会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一定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所以,法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则具有客观性。所谓生活条件,主要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面临的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 法是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同国家一样,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和资本主义法,虽然它们是三个不同类型的法,但就其阶级本质来说,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从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来说,都是剥削者私人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从作用上来说,主要是维护剥削阶级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其统治的工具。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社会主义法从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以及作用上,与剥削阶级法是根本对立的,它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不是回归资本主义,而是不断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历史发展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孕育和形成的社会主义因素也就越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重要观点;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思维中解放出来必须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6.
自发与自觉是人类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得到典型的体现。“垄断调节”、“国家调节”和“国际调节”是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三个阶段。人类通过这三个阶段从自发走向自觉。资本的自发本性与人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社会化生存组织所要求的自觉性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分裂的资本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质也是在根本上对立的,资本仅仅从量上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与生态环境在质上的整体相关性也是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历史辩证过程,要求新型的自觉主体。这个新型的自觉主体,只可能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标准是衡量评价一切社会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依此标准,资本主义从总体上讲有腐朽的一面;从局部上看,对生产力的发展又还有一定的容量;社会主义既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为前提,又面临着发展生产力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即存在斗争关系,替代关系,又存在继承关系、借鉴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和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利用、借鉴资本主义积累起来的生产力成果,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力虽然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语境,即传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语境中的资本主义,两种语境有各自的哲学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这两种语境相互竞争甚至相互斗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将会长期共存且合作共赢是主流,但本质上依然对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的"两制关系"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其关于"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理论论述表明:需要和私有财产有其积极本质,"两制"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科学地看待私有财产的积极性,不宜过早消灭私有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上,公私截然对立的观点是错误的。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私有制,多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意都要经历一个亦公亦私的过渡阶段。传统的公有制是完全的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是不能建立的。今天的公有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私的成分,这种公私融合的公有制形式就是股份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