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家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以两性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婚姻家庭状态,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形式经历了种种变异。人类发展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血族群婚制、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2.
<诗经>时代,"烝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继位的诸侯收娶亡父除生母外的妻妾叫"烝";再有一种是在旁系的亲属发生的叫"报"."同父异母婚"、"血族的内婚制"是当时世俗所允许的,主要流行于春秋初叶的楚、齐等蛮夷之国.  相似文献   

3.
先商时期,商人的婚姻制度之沿革当经历了三个阶段:简狄时期及其以前实行对偶婚制;契至上甲微时期实行父系外婚制,这是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上甲微以降,商人则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  相似文献   

4.
契生活于虞舜、大禹时代,虞舜大禹时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契时商族婚制也是一夫一妻制。依据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甲骨卜辞,王亥时商族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很久了。  相似文献   

5.
招赘婚是一种非礼制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一种补充形式.本文主要论述清代陕南地区招赘婚的类型、分布特点,并从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构成等方面探究该地区盛行招赘婚的原因,以期加深对该地区的风俗文化诸方面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内婚制"为部族内的"同姓相婚"。春秋时期,宋国贵族虽然仍有实行超出五服之外的内婚制的传统,但国君阶层的婚姻形式并不限于内婚制,内婚制的比重已微乎其微,并且至春秋末年时已经被外婚制取代。而贵族中卿大夫阶层,内婚制的习俗仍很严重,这可从史料中很少发现有与他国贵族或本国异姓贵族通婚的事实得到证明。宋国内婚制是殷周两种婚姻制度对立的产物,也是殷周两种文化形态、生活形态交融斗争时期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畸形婚姻形态。  相似文献   

7.
人类婚姻制度、习俗很早就在民间歌谣中有所反映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就《诗经》而言,就有三分之二的诗篇是反映婚姻问题的。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婚俗的一个侧面以及婚姻制度,同时也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历史痕迹。试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独龙族的婚制及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独龙族婚姻形态具有6种:一夫一妻制、对偶婚、妻姊妹婚、家族内婚、非等辈婚、转房制以及家长多妻,并且6种形态并存,以妻姊妹婚为主。这对人类各种婚姻形态及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婚姻制度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制度,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婚姻制度也经历了群婚、血缘婚、对偶婚等形式,发展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但是“朋友共妻”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在东南亚大陆和青藏高原仍有存在。  相似文献   

10.
鲜卑族入主中原后,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是,其婚姻制度却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认为,鲜卑族群婚制是以同姓为婚、收继婚、媵制为典型特征的,并且长期普遍地保存了这一婚姻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1.
金代女真人婚姻制度一个极具特色的方面就是在统治民族上层特别是皇室和宗室中流行的世婚制度.形成于建国前的女真完颜氏世婚制对金朝立国、政权的巩固都有着巨大影响.那么,女真完颜氏为什么实行世婚制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原始婚姻的遗风.深刻的历史条件和政治原因.本文将探讨女真完颜氏世婚制的原因.不足之处敬请方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制度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完善的。在人类历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从血缘群婚制、亚血缘群婚制、对偶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演变。一夫一妻制是自然的产物,是文明的产物,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也不可能避免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靠人类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克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约有三分之二是反映或涉及青年男女婚恋题材的诗歌.从婚俗的形式看,大致可分为以男女相悦为基础,形式自由的“自愿婚”,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以一夫一妻制为标志的“对娶婚”。本文对这两种婚俗形式的特点、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4.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相似文献   

15.
血族关系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和等级性.它虽然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但以巨大的历史惯性长期保留在阶级社会之中,被统治阶级所利用,造成前资本主义中普遍存在的人身依附和等级制.因此,这种人身依附和等级制,具有血族的依附关系和等级、以及阶级的依附和等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一定时期的婚姻制度,由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人类的婚姻制度经历了血缘群婚制、亚血缘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的演变过程。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是自然的产物,文明的产物,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靠人类对自身清醒的认识、理性的克制和道德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婚姻从对偶婚之后就是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从一个大夫一个妻子的含义出发,认定从父系氏族社会一直延续至今的婚制就是这种一夫一妻制.笔者认为:一夫一妻制的命名并没有反映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本质,因而不能解释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抢劫婚、买卖婚、典妻、卖淫等多种婚姻形式并存的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说明专门限制和束缚女性的家庭婚姻道德和法律.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命名与历史事实不符,与其本质含义不符.一夫一妻制的定义,不仅在于一个丈夫只有一个妻子,或一个妻子只有一个丈夫,本质含义应当是也必须…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婚姻史》中,韦斯特马克对人类缔结婚姻的各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指出,这些婚姻形式受到诸多经济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而其实质是“实利婚姻”,而不是爱情婚姻。从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内婚制、抢夺婚和转房婚等形式来看,“实利婚姻”的性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在传统婚制存在且占主流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异于传统婚制的婚姻现象。其主体是同姓媵制,同姓不婚制和有丧不婚制;但随着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及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婚制相悖的婚姻现象:异姓媵、同姓婚、有丧可婚、贞操观念淡薄但已出现萌芽。  相似文献   

20.
媵婚是西周、春秋时期存在于诸侯贵族间的一种特殊婚姻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国诸侯嫁女时,要由她的有血缘关系的一个妹妹和侄女作为陪嫁,其他两个同姓诸侯也要按此要求各用三人作为陪嫁,形成所谓诸侯"一聘九女"的婚姻结构(即一夫人加八媵妾)。《春秋·左传》多有记载,《诗经》中亦有多首诗或隐或现地反映了媵婚的内容。媵婚的存在有其历史、政治和文化多重因素。媵婚是姊妹共夫和姑侄共夫的混合体,是原始伙婚残余的表现;媵婚的出现,跟周代分封制有密切关系,媵婚是政治婚姻,诸侯之间以婚姻为纽带,结成政治联盟,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媵婚还跟诸侯"重继嗣",希冀权力永续的功利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