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科学技术在促进、推动人类进化、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精神,特别是生物性特征异化与退化的现象。人类进化、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但同时人类也必须自觉、积极抵御这种异化与退化,以维护人类物种的进化与均衡发展。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进化、发展物质建设的过程,是人类有效抵御生物性异化与退化的手段,是"人的自然化"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包括社会存在、人类实践、人类思维这三个层面,其中,人类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马克思全部哲学视野的中心。而人的需要分别是社会存在、人类实践和人类思维的内在依据,因此,马克思哲学的根据点就是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动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宇宙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引起的,对此,笔者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也就出现了人类社会,也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的教育。人类社会在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也在发展。这是我们对于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一般看法。但,人类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诸种关系构成。那么,教育与人类社会关系怎样?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处于何等地位?这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要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和人类社会发展途径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素,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出发点。空间关系是"人类最根本的身体体验(Physical Contact),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作用形成的最基本概念,也是人类最早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时间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但是从人类认知的顺序上来看,要晚于对空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程战穷 《语文天地》2013,(11):43-44
一直以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观照,是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的。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下,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类致力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自然永远只是作为人类文明的对象、工具而存在。所以,人类总是肆无忌惮地、毫无节制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同时向人类提出了重大挑战。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思维,但它与人类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人工智能无法摆脱对人的依赖而超过人类,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人类的全部思维规律,不可能统治人类;坚守人性、情感、灵魂等精神领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定是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以不断取得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品。另一方面还要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通过自身的生存、繁殖,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延续和更新。这两种生产同时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并且由这两种生产的有机统一才组成了人类社会,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离开了任何一种生产都不可能形成人类社会。没有物的生产、人类无以为生;没有人的生产,人类则无以为继,也不可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4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1.
音乐和神话是人类灿烂文化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结晶,记录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变迁、文化发展、人类精神运行的复杂轨迹,聚集了人类思想的智慧,并显现了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世表征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改变自然的地质学力量。人类世的典型特征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征用造成的自然熵增加速。人类世是技术世,也是教育世。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模式以人类例外的利益和福祉为目标,开发、训练人类利用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加速了人类世的扩张。后人类的赛博格性在本体论上指称人与动物、人与机器、人与物质界限融合后的生命存在性状,突破了人类独立于世界的例外优越论,提出了培育新型主体性的教育新开端。现代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当下人的功能化,如果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赛博格教育可能沿着功能化路线,通过技术把赛博格增强为功能化的工具存在,其后果是赛博格生命与世界的双重熵化。人类如何通过未来的赛博格教育创造负熵,如何通过赛博格教育开启逆人类世,如何建立教育新范式、新起点,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9,(2):54-63
人类发展指数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健康长寿、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流行的用于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基于《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6》公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数据,分析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现状,并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方法研究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是北京(0.869),最低的是西藏(0.600);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地区占全国的16.3%,高水平人类发展地区占74.19%,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占9.68%,高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占绝对主导地位;全国人类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东部地区是显著的高值集聚区,西部地区为显著的低值集聚区,地区间人类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总体上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最后为促进地区间人类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既有良性,也有恶性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作用于环境,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是一个自然、历史的综合体,它既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的对象,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统一体.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亦越大.如果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环境最终会反过来损害人类本身.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R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有人类便有教育,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人类教育不断演变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历史,教育使人类摆脱无知与野蛮,也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从而使得人类在今天达到一种文明化、理性化、秩序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国际环保公约——人类反思的里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就以自己博大的胸怀给予人类各种丰富的资源。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人类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自然环境却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失误而引起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无情地报复了人类:天空烟尘密布、污水遍地横流、生态遭到破坏、能源面临危机、森林的锐减、物种的灭绝、沙漠的扩张、气候的变异、人口的爆炸以及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在经历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单元 人类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问题一、重点内容和重要知识结构本单元重点内容可概括为四个部分:(1)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 人类生活与环境①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②占据含有媒质(空气、水)的一定空间③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去④环境要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新陈代谢产物的能力 人类生产与环境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②人类通过消…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淡水、土壤、生物。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然地理条件及生态环境与人类文化有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一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资源物产,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对人类文化施加着影响。一般来说,越是在人类文化的早期发展阶段,在人类知识技术生活水平较为落后的年代,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施加的影响就越大,而人类本身便是在对其所处环境作出反应,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人类面临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