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民党统治时期,反动军阀不顾当时民不聊生的现实,向老百姓摊派钱款筹办“双十节”庆典。四川文坛怪杰刘师亮愤而撰联讽之:  相似文献   

2.
张培 《时代教育》2010,(1):37-37
作为毛泽东武装夺取政权的军事思想的形象表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产生了双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党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教育效果进行了矫正和巩固。  相似文献   

3.
从1924年国共合作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以前,中国就并存着两种不同的政治选择,一种是前文考察的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政治模式,另一种则是共产革命的现代化模式,这一共产革命模式以1927年8月南昌起义作为新的起点,通过农村革命,武装斗争,走上了夺取政权的漫长道路。  相似文献   

4.
就近三十年来学界对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特点和地位这一问题本文作出述评。在概念层面,笔者倾向于将武汉国民政府的下限定为1927年4月18日。广州、武汉国民政府除了具有"党治"、"合议制"等主要特点外,还需看到其政权性质的独特性、混合型与不稳定性。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地位可从内政外交、社会运动、北伐及国共党史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5.
杜月笙与上海工运的关系颇为复杂.1927年前,杜月笙对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采取支持的态度;"四·一二"期间,他倒向国民党,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国民党政权建立后,为了政治需要,他又积极参与平息工潮,利用工运.杜月笙与上海工运的关系是以服从个人利益的需要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从类似"性本善"的自然状态出发构建了一种时代所需的合理的社会政治秩序,即以社会契约观念为理论支撑的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本质。这一社会契约论,一方面为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故而洛克有"光荣革命的辩护士"和"1688年...  相似文献   

7.
叶苗  杨永彬 《考试周刊》2012,(57):149-150,119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回顾了清华大学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指出清华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特别提出了对当代青年学生的三点希望,并指出:"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作家借助于"民间信仰"中"鬼域-人间"的文学想象,对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新旧政权,进行歌颂与暴露的政治隐喻性的对比写作,表达了他们对政治闹剧和解放神话不同的现实热情。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中央16号文件下发五年多来,北京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努力探索以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1.
张红红 《考试周刊》2011,(44):23-24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儒家发展到战国时代,出现了孟子与荀子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对儒家关于政治和士人自我认知的学说进行了阐说和进一步的发展。从孟子到荀子思想的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到儒者对自身在国家社会中定位的演变。由孟子所推崇的"大丈夫"人格到荀子所倡导的"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儒家学者在政治社会的压力下,对自身的定位一步步降低。儒家思想在发展中为了适应统治者与统治阶级需要而改变,产生了与政权合作的基础,并最终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儒者在逐步进入政权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个体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1927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祖国。他不愿为蒋介石政权效劳而飞黄腾达,于是,便来到上海,同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共同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进行现实主义的文化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4.
张尊健 《历史学习》2006,(10):10-15
1927-1937年的10年,是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1927年毛月,国民党右派背叛其革命的同盟者一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其一党专政的政权.新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呢?在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一般认为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是大地交大资产阶级专政。那么,国民党南京政府性质究竟是封建的、半封建的呢,还是资产阶级的呢,这种表述是不够清楚的。据多年教学研究,我认为国民党南京政府应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一个政权属于何种性质,应从执政者的阶级属性及其推行的经济、政治政策措施等诸方面去考察。南京政府的…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时,许多学生认为1927年12月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共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共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1927年11月彭湃在海陆丰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是在海、陆丰地区兴起的,主要的领导人是彭湃。彭湃,广州海陆丰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开始在广州海丰县城从事农民运动,他满腔热忱地在农村宣传革命道理。1923年11月,海陆丰总农会成立,当时拥有10万会员,形成一股暴风骤雨般的力量,向土豪劣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彭湃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24年至1925年他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副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农  相似文献   

17.
冯健红 《新高考》2004,(3):42-44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对立斗争。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南京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大起义,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  相似文献   

18.
在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之中,旧社会的"负面合法性"是重要内容之一。苏共在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初,充分利用了旧社会的"负面合法性"资源,这对建立和巩固新政权,对确立苏共追求的社会主义政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旧社会"负面合法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营造出民众的阶级意识、苦难意识、翻身意识,在民众对旧社会憎恨的基础上,生发出对新社会热爱的情感。当然,旧社会"负面合法性"因受时间和统治绩效的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是有限度的。虽然苏共执政的旧社会"负面合法性"在政权建立初期是一种既有效又廉价的合法性资源,但它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河南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在河陇地区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随着后凉、西秦政权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促使两国内外政策转变,在双方军事对抗不断升级演变的背景下,"河南之战"爆发。战争使后凉分裂,西秦灭亡,从而改变了河陇地区的政治格局,形成近半个世纪诸多政权割据纷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河南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在河陇地区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随着后凉、西秦政权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促使两国内外政策转变,在双方军事对抗不断升级演变的背景下,"河南之战"爆发。战争使后凉分裂,西秦灭亡,从而改变了河陇地区的政治格局,形成近半个世纪诸多政权割据纷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