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核心素养时代,关怀是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关怀素养是教师具有关怀责任与信念,能够觉察学生需要和情感,善于与学生对话和沟通,以适当的方式积极主动关怀学生的素质与修养。教师关怀素养的实现,需要强化教师的关怀意识;建立与学生的关怀关系;形成教师关怀性思维;生成教师关怀性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
关怀建立在关心的关系上,产生于教师的关注与接纳,完成于学生的回应。关怀是学生感受生命教育的途径,是教师所必备的核心品质。文章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从认识关怀、解读关怀、走近关怀三个方面,来论述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性关怀,直面现实教育中的关怀异化,解读教育关怀中的师生交往,全面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学生"学会关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9,(19):48-49
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的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就教育是文化——心理过程而言,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的精神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关怀什么?关怀一切学生,关怀学生的一切。而后者尤其应体现为关怀学生拥有终身求知与生存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倾注人文关怀呢?就此我做了初步的思考与尝试:一、遵循学生求知认知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1、写作前的身体与构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撞击灵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6,(6):99-101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学校德育背景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德育要视学生为一个有生命的且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德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理论倡导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把关怀教育列入整体德育目标体系之中,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学校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关怀中幸福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在关怀中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学生暴力事件在学校频繁发生而且不断升级,因此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学者们提出了要学生树立生命关怀的意识,建立生命关怀的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生命关怀的实践活动,实现生命关怀教育融入课程内容等有效措施。而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力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研究体系。我们对生命关怀方面的文献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后来的学者和学校教学管理者提供广阔的借鉴空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的关怀素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关怀素养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能敏锐体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知觉他们的需要,善于与学生对话与沟通,同时具备关怀知识和关怀信念,并能以适当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关怀学生成长的个体素质和修养,教师关怀中还包含着责任、希望、理解与尊重。教师关怀具有生产性、关系性、具体性和情境性、情理交融性等特点。教师关怀的实现包括淡化职业意识,提高关怀素养;与学生建立关怀性相遇关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提高人际智能,掌握与学生对话和沟通的技巧。教师关怀的实现要遵循三个原则:对人的忠实;教学中的忠实;教学研究中的忠实。  相似文献   

8.
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她的研究紧紧围绕关怀(caring)主题进行,她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渗透着关怀思想。她主张学校要以关怀学生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成为关怀的人为培养目标,要围绕不同的关怀主题组织课程。诺丁斯关怀伦理学尤其是其关怀教育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要帮助学生成就幸福的追求,就必须帮助学生发展关怀能力。深圳市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确立了基于关怀的学校文化内核,把师生关系作为落实关怀教育的核心和突破口,实施关怀视角下的班级导师制。班级导师制的实施,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关怀力,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该以辅导员为基本力量,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知识关怀、能力关怀和情感关怀,加强医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深厚人文关怀精神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赋予德育更多的人文关怀;重视关怀,赋予德育更为广博的视角。让学生分享关怀,在享受关怀中快乐成长;让学生学会关怀,在关怀他人中幸福成长。关怀德育的开展丰富了德育的内涵,推进了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怀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关怀学生并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师生之间由此形成的双向的、循环的互动联系,其具有双向互动性和具体情境性的特征。在线教学中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在线教育的人性化发展,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增强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感。在线教学中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需要提升教师关怀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提升在线教学临场感,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加入人文关怀的目的就是要全社会都参与到学生的关怀中来,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学生成长的需要,价值观的培养以及道德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对学校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自杀的事情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仅仅号召教师关怀学生是不够的,来自他人的关怀可能只是关怀身体或心理的某一部分,这种关怀不全面或者说不充分,而每个人对自身的各种需要是最清楚的,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关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关怀。  相似文献   

15.
关怀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深刻影响着学校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识别学生的需要.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学生更期待的是教师的尊重和公正对待.(2)教师发出的关怀行为没有得到学生的有效认可与回应.在关怀的尊重、理解和爱这三个层面上,学生的评价均低于教师的自我评价.(3)教师的关怀效果不佳.学生很少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教师没有成为学生倾诉心里话的对象.应该提高教师对学生真正需要的识别能力;提高教师的关怀能力,改善教师的关怀方式;营造关怀的教育氛围和民主的管理环境,为师生良好关怀关系的建立提供文化和制度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李微 《班主任之友》2008,(11):28-29
“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精神关怀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关怀,即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精神关怀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7.
旁观者是校园欺凌中不可忽视的道德主体。根据关怀关系的存在形态,可将旁观者分为积极旁观者与消极旁观者。从道德层面上看,影响消极旁观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道德认知不足、道德情感错位以及道德行为偏差。学校引导和干预消极旁观者道德关怀的策略包括加强关怀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建立关怀关系,调动学生的关怀情感;完善治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德育关怀性的缺失影响学生个体生命的完满程度,影响学生的基本素养及社会价值。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与方法都应具有道德性即关怀性,否则不能成为教育。校园欺凌化解的长久之道在于重构以关怀为中心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通过关怀施受——关怀感受并接受——关怀内化——关怀外化的德育发展路径,建立师生、生生间的关怀关系,让学生在感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即要全面地关怀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究人文关怀的价值,就是将价值作为一种视角,强调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大学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发展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而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大学生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包括对大学生人性化生命、整体性生命及发展中生命的关怀。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特征表现为尊爱学生生命,呵护学生个性,让学生回归真实的大学生活,鼓励学生自我实现。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有利于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促进社会生活和谐。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主要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二是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