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许多语文课堂仍无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范,剑走偏锋,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急于求成,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盲目拔高,为了追求设计独特而置文本于不顾……透过那些所谓开满鲜花的“新”课,我们不禁要问:老师,你的语文课堂规范吗?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向纵深发展,需要对课堂进行深刻变革,转变育人方式,在道德、认知、体验、审美和实践方面通过课堂时空达成融合,形成新时代语文课堂的新形态。通过一节课的探索,可以从五个方面打造语文课堂新形态:“场”——和谐共振的时空形态;“通”——“五育”融会的人文形态;“辨”——深刻思辨的思维形态;“拓”——触类旁通的认知形态;“美”——灵动创造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3.
孙惠玲 《知识文库》2023,(12):27-29
<正>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利用多元化方式建设与传统文化高效融合的语文课堂,全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将初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从传统文化内涵、价值、意义出发,深层次挖掘语文传统文化带来的综合素养,增加优质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体系。本文通过在“双减”政策下对语文课堂的影响,融合传统文化构建课堂新教学体系,寻找更多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路径,希望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4.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崭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它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体验世界”和“价值世界”,注重课堂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让课堂充盈文化精神,显示文化物质,发挥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分析大学生课堂体验的课程思政“关键育人事件”发现,课程思政有效教学能够满足大学生对自主学习、教学能力和师生关联的心理需求,具有促进育人本质“回归”、教师素养“守正”和师生关系“重塑”的现实意义。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是一个多种微观权力、多方行为主体和利益关系相互作用的教学场域,高校可通过优秀文化融入、权力协同共治和师生互动共进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场域,助推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的理念,带来了一场教学革命,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我觉得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教师努力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课堂语言”,笔者印象深刻,但又为教师人为地干扰学生“思维”的现象痛惜不已。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有其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为: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应注重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行动路向”;突出问题导向,激活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思辨探究”;创设情境教学,营造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学习场域”;注重科学评价,提升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苗玲 《四川教育》2008,(7):77-77
讨论、交流已经成了必备的教学流程,加上多媒体、表演、网络等引进课堂,教学情境不断变换,课堂显得过于花哨,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语文课该静则静,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相似文献   

10.
把死书教活     
课堂连着社会。从课本走出去 ,把死书教活 ,语文课堂就会绽放一朵朵生动妩媚的生命之花。对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小有尝试———投精思巧问之石 ,激智慧思辨之浪———语文课堂常有意外的精彩。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追求一个“巧”字。所谓“巧” ,是说施教者所提问题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引发丰富多彩的想象 ,掀起课堂思辨高潮 ,从而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 ,展现个性 ,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本精神。为此 ,施教者从学生思想个性的创新特点出发 ,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或引人深思或值得研讨或引发辩论等有意义的问题。不追求课堂表面的轰轰烈烈 ,而要侧…  相似文献   

11.
黄耀红 《湖南教育》2008,(10):15-19
课堂作为师生生命活动的场域,它是如此充满流变、充满个体差异,如此丰富、复杂和不确定,以至于我们很难以一种鸟瞰的姿态来审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变化。在这里,我们试图抛弃那种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与“空洞归纳”,而将目光锁定在语文名师的课堂。透过新时期以来在代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将清晰地看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嬗变与求索轨迹。  相似文献   

12.
王萍 《小学生》2010,(3):19-20
《菜根谭》中云:浓甘肥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一语中的道出了人或事的本真面目。放眼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非语文现象:纷繁复杂的教学设计、课堂变“秀场”、“功利场”、忽视语言文字内化表达的“半程语文”等等,令语文课堂失去了根本的有效性,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本真。  相似文献   

13.
“表演”“作秀”被认为有损于公开课的价值取向,回归真实课堂便成为相关研究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公开课有别于日常教学,具有特殊的场域逻辑和行为惯习。以重庆市Y区优质课大赛为例,从时间、空间、人物三个维度分析公开课活动现场,发现三者皆具备剧场要素特质,形成了公开课的剧场效应。公开课场域具有逻辑独特性、资本竞争性、结构稳定性,参与者的“期待”是场域的核心。因此公开课场域养成了教师独有的教学惯习,体现出公开课上教师行为的自觉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思辨能力。但离开课堂教学去谈思辨能力的培养,就算再完美的方法也只是空中楼阁。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不但能使语文课堂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富有智慧、蕴含思想,更体现着人文精神。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首先就应该是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需要预设求“新”、思辨出“异”、品评显“活”、拓展促“思”。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天地里.新课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境界,也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新的思索和启发,引发了我们对语文课堂的深入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变革课堂是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我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有效课堂”,并努力将这一理想付诸于课堂行为。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有效课堂”,那么“有效课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设置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不断创新、不断多元化的“新课堂”形式,其中“预设生成性”课堂也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催生出职业教育新生态,驱动职业教育教学场域不断解构与重构。元宇宙作为新技术的集成者,因研究视角不同而存在“感受流”“思想空间”“虚实世界”“社会系统”四维释义。元宇宙依靠体验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三大基础技术,可为职业教育教学场域重构提供新动能,解决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场域面临的教学关系“失衡”、呈现方式“欠佳”、技术介入“唯形”的困境。具体而言,元宇宙将通过创设泛在“开放场”以增强教学交互,通过匹配强效“脚手架”以助推教学流程优化,通过提供智能“指挥棒”以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未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借助元宇宙的技术优势从三个方面着力重构职业教育教学场域的新样态:一是重搭多元化技术架构以提高教学交互的质量,二是重建灵活化的教学空间以推动技术技能的有效习得,三是重塑连贯化的教学时间以破除形式化僵局,由此不断增强职业院校教学的体验感与临场感,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9.
陈桂香 《成才之路》2014,(36):58-58
“教学细节”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充满思辨与灵性,这种“场”的展现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它表达的是教师的一种教学风格,表现的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功力。因此,对它的掌控直接蕴含着教师的智慧,孕育着一种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教学细节,让它成就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沉默是经常性的教学情境,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有效资源,这一场域常常被我们有意忽视,因为其带给上课教师更多的是尴尬与不安。教师惯于用滔滔不绝的宣讲来填充教学进程中因“失语”而造成的“空白”,从而完成对课堂“危机”的所谓“拯救”。然而课堂沉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从场域的视角对它进行重新认识,开发其作为特定教学情境的存在价值,从而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