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同伴支持与抑郁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调查了1297名初中生.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初中生;学业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能够调节学业压力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弱,而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测验法对福州市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女生客观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社会支持得分最低,抑郁程度最高;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有一定影响;初中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支持总分与抑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初中生社会支持水平对其抑郁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872名初中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神经质人格对初中生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为了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要构建“关注全体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全链条管理”的工作模式,将人格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畴,将初中生心理辅导工作纳入课后服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是教育的特殊阶段。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青春烦恼、抑郁、胆怯、厌学、对抗权威、人际危机、早恋等等。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生与城市初中生相比,要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有的承受着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多重情绪压力。另外,不同区域的农村初中生其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进一步探究。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初中生十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作一综合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也为有针对性开展农村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在经历较大的发展变化,再加上学习压力增大等原因,有些初中生表现出焦虑、抑郁等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干扰数学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影响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初中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果。为此,笔者研究了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首先,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表现。其次,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初中生自身原因,最后,初中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初中生自身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是教育的特殊阶段.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青春烦恼、抑郁、胆怯、厌学、对抗权威、人际危机、早恋等等.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取样对唐山市4所中学1 222名初中生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进行了测量,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抑郁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是教育的特殊阶段,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青春烦恼,抑郁,胆怯,厌学,对抗权威,人际危机,早恋等等。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初中生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学校参与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学校参与量表、学业成绩问卷、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8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教育未来取向既直接促进学业成绩,减少外化问题行为,也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对其起间接影响;教育未来取向还可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间接减少焦虑抑郁;职业未来取向可通过行为和情感参与影响学业成绩、焦虑抑郁和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74个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与非农村留守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初中生面对的生活应激值要更大、应对方式更多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724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暴力对初中生的情绪性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家长越是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子女越容易出现情绪性问题行为。家庭暴力若采用肢体暴力形式.子女容易出现攻击性情绪问题行为;若采用精神暴力形式,子女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行为。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家庭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维西县不同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维西县16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l_维西县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2.维西县汉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少数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明显;3.维西县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稍差于男生,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项目上女生明显差于男生。  相似文献   

14.
以1036名小学生、5011名初中生、1915名职业高中学生和8608名普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关系,结果发现:山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且几乎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居于正常范围。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且在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维度上,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中学生,普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初中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且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心理不平衡维度上,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在强迫、抑郁、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敌对、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69名初中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英语幸福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纵向比较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学习满意度和情绪抑郁)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降低他们的情绪抑郁.  相似文献   

16.
万晓云 《成才之路》2009,(10):39-40
近年本市发生了个别心理抑郁的初中生走极端行为的现象。令人实在扼腕痛心。本文概述了号称“心理感冒”的抑郁病症现象,并针对家庭一方相应地作出几点真诚的育子点拨。生儿更要育子,家长们切务掉以轻心。只有青少年们心理健康了,才能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行为障碍的多发期,自卑、孤僻、焦虑、虚荣、抑郁、意志薄弱等,是这一年龄段所特有的心理症状.与此同时还会伴随着质的变化和转折。这一时期也给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机会。教育的好,从此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以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的心理、行为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采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纠正初中生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竞争力的加剧,导致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形成一系列不健康心理。这股潮流也影响到了学校和学生,反映在初中生中的心理现象越来越多,如厌学、焦虑、自杀倾向、自弃行为、交往困难、抑郁等。因此,研究初中生的心理保健问题越来越重要了。那么,如何运用现代心理科学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呢?如何利用班级管理这个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的不良行为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影响良好品德的发展,给学校、家庭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发现初中生的不良行为主要有这样的表现形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跟不上教学进度,有自卑、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上的疾病,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消极、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缺乏青少年应有的朝气,有的甚至撒谎、偷窃、打牌、打架、抽烟、上网吧,向他人索要钱物,强迫别人给他买吃的等等。为此,就初中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2000—2010年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在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和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因此,学校应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家长应合理调节自己的期望,学生应提高自己应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